探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事业基金的会计核算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d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就事业基金会计核算中的会计科目设置、对外投资核算、年末转入“事业基金”口径做出了一定调整,但仍未能解决事业基金实际用途的限定与“非限定用途”定义之间的矛盾,且在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上也未就事业基金的追溯年限做出明确规定。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基金;会计核算
  1.前言
  事业单位的会计是记录、监督本单位预算执行和结果的专业会计,其处理对象是本单位实际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1]。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也为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2012年12月国家财政部修订并发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准则和新制度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基金的会计核核算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2.事业基金的概念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
  2.1事业基金的概念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事业基金属于净资产类科目,是“事业单位所有的、未限定用途的净资产,是非财政补助结余扣除结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下设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等科目。
  2.2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事业基金的相关规定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事业基金的会计核算内容包括事业单位调整以前年度非财政补助结余事项、年末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余额、年末留归本单位使用的非财政补助专项(项目已完成)剩余资金、以货币资金取得长期债权投资及其收回和长期股权投资等。
  在主要账务的处理上,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做出如下规定:
  (一)年末,将“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余额转入事业基金,借记或贷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贷记或借记本科目。
  (二)年末,将留归本单位使用的非财政补助专项(项目已完成)剩余资金转入事业基金,借记“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以货币资金取得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购买价款以及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按照投资成本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
  (四)对外转让或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本息,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收回长期投资的成本,贷记“长期投资”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或借记“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同时,按照收回长期投资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贷记本科目。
  具体科目如非流动资产基金、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等的账务处理另作详细规定,在此不作阐述。
  3.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事业基金会计核算的比较
  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事业基金的会计核算在会计科目设置、对外投资核算、年末转入“事业基金”口径等方面都出现了一定差异。
  3.1会计科目设置
  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事业基金主要包括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部分,其中一般基金是“事业单位历年专项资金的结余、未分配资金的损失和结余”,而投资基金是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产生的基金[2]。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则取消了这两个科目,而是另设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以“核算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该科目下还设置了“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资产折耗”、“文物文化资产”等明细科目。新制度的会计科目更细,针对性也更强。
  3.2对外投资核算
  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以流动资产(货币资金、材料等)、固定或无形资产进行对外投资,或者接受捐赠时,均采用投资基金科目核算,且进行流动资产的对外投资时,核算要在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个科目之间转换,相对繁琐[3]。而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以固定或无形资产进行对外投资和收回或者接受捐赠时,不以事业基金科目核算,而是在非流动资产基金下的相应科目核算,货币资金等流动资产的对外投资和收回核算也无需进行内部转化,即将旧制度中的借记“一般基金”、贷记“投资基金”变为借记“事业基金”、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下的“长期投资”,核算更简化。
  3.3年末转入“事业基金”口径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增加了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力度,不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纳入结余分配中,也不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转入事业基金中,而能够转入事业基金的只有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扣除分配后金额的金额;再加上新制度下的非财政补助分配科目的核算对象仅为事业单位去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经营收支后全年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事业结余,而旧制度下的结余分配科目的核算对象则为事业单位去除经营收支的全年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事业结余,新制度的年末转入“事业基金”口径要小于旧制度。
  4.新制度下“事业基金”核算存在的问题
  4.1事业基金实际用途的限定与“非限定用途”定义的矛盾
  上文已经提到,事业基金是所属事业单位的“未限定用途”的净资产。所谓“未限定用途”,即基金的用途不受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给付资金;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事业基金中的投资基金多被用于对外投资上,已经构成限定基金用途的事实。事业基金实际用途的限定与“非限定用途”定义之间的矛盾,使得事业基金的定义出现了漏洞。
  4.2事业基金追溯年限不明确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增设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两个净资产科目,将两个科目剔除出事业基金范畴,致使事业基金的会计核算范围发生改变,但《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中做出如下要求:“根据原账编制2012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按照新制度设立2013年1月日的新账”,“将2012年12月31日原账科目余额按照本规定进行调整(包括新旧结转调整和基建并账调整),按调整后的科目余额编制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但却未对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的追溯年限做出明确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无限期追溯,难度无疑很大。2013年开始执行新制度的事业单位通常根据2012年12月31日财政收付系统中财政结余指标数,将“事业基金调整到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科目”,但这样对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有一定不良影响。   5.新制度下提高事业单位事业基金会计核算的策略
  5.1建立和完善基金控制机制
  我国事业单位对事业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尚缺乏一个切实可行的控制机制,使得事业基金的使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基金申请使用权限规范,部门的具体职责也未做出明确规定,使得事业基金的使用管理不规范,部分部门之间权责交叉,影响了包括会计核算在内的事业基金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事业单位需建立和完善资金控制机制,对事业基金的使用提供科学的指导,提高事业基金使用的效益。在基金控制机制下,事业单位会建立一个项目库,对各部门申请的事业基金的数额、用途、预期效益等进行详细记录,对事业基金的申请数额和项目的规模、预算等进行严格审核,以确保事业基金用到实处,并对相关项目进行跟踪,了解项目的实际的收支情况,为最终的会计核算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5.2建立和完善基金监督管理机制
  对事业基金的申请数额、用途、结余等进行控制对提高事业基金的使用效率有积极意义,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防止某些部门或个人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事业单位需建立和完善一套事业基金监督管理机制。一方面,公开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事业基金申请数额、用途、收支、结余等信息,让单位职工参与到事业基金的使用监督工作中来;另一方面,由财务会计人员和领导组成监督委员会,严格事业基金申请审批程序,严格把关相关项目的各项基金支出,根据市场情况为部门项目提出基金管理建议,如项目需采购大宗物品时,建议采用公开投标等方式减少成本支出,进而减少事业基金的给付,提高管理的效率。
  5.3加大对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管理力度
  财会人员是事业单位进行事业基金会计核算的主要力量,财会人员的财物处理能力及其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对事业基金的管理有着重要影响。首先,财会人员如果缺乏专业的财会知识,对事业基金的内涵和核算方法等不清楚,核算势必存在差错;如果对现代的计算机技术、财务软件不了解、不掌握,就无法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提高事业基金的核算效率和质量。其次,如果财会人员缺乏法律意识,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操守,在进行事业基金核算时容易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因此,事业单位需加大对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管理力度。一方面加大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如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学习讲座、进行计算机技术和财务软件应用培训、开展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另一方面制定操作性强且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不仅对财务处理标准、财会人员的权限和职责作出明确规定,还形成一套奖惩制度,采用定期和不定期方式对财会人员处理的账目进行审查,一旦发现财会人员有违法违规行为,则严格根据奖惩制度处理。
  6.结束语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财务部为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对旧制度进行修订后产生的。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对外投资核算、年末转入“事业基金”口径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调整,但仍未能解决事业基金实际用途的限定与“非限定用途”定义之间的矛盾,且在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上也未就事业基金的追溯年限做出明确规定,仍需进一步完善。(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共就业创业指导与信息服务中心(原湖北省职业介绍中心)财务部)
  参考文献:
  [1] 梁洁雯.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几个新知识点的理解[J].现代商业,2013,(33):229.
  [2] 刘艳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J].财会通讯,2013,(7):55.
  [3] 黄茗.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执行中的若干问题及建议[J].财经界,2014,(32):219.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目前跨国投资公司在国内证券市场的融资及投资行为受到了较大的约束.在证券市场开放的过程中,对跨国投资公
近几年,配股和增发新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的两种主要方式,而配股和增发新股会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动,进而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得到变动.本文从再
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渗透,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技术服务方式.信息在农村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村信息化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
本文将H.E.Hurst提出的R/S分析法应用于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分析,测定了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收益率的Hurst指数,得到了不同拆借期限利率序列的Hurst指数,从而说明了我
本文对会计自觉的理解是会计行为主体即会计工作者采取积极地、正面地行为的可能性。大多数对于会计人员的自觉行为的考察是基于主观的道德素养方面,但作为微观经济行为的主体,在理性人和效益最大化的假定前提下,即便没有道德方面的约束,会计人也必然会采取积极主动的自觉行为,而不是消极怠工。下文主要从博弈论的观点来论证这一观点。因知识储备及理解能力有限,本文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路,没有能够很深入的加以分析。  博弈论
以审计质量控制为核心,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工程项目审计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审计的一种延伸,是工程项目审计应用上的新突破,是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在需要.日
期刊
期刊
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现代服务业产生的重要影响,增值
近年来,地税部门组织税收收入增长较快,地税税收宏观税负因此有所上升,本文从经济发展和税收征管角度分析了原因,同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判断地税税收宏观税负增速将会趋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