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爆款”舞剧如何点燃泉城之夜?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7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剧《醒·狮》剧照。

  舞剧《醒·狮》根据三元里民众反侵略斗争史实编创,以舞狮少年阿醒和龙少的自我觉醒,讲述了大时代风云中南粤儿女精神觉醒、勇于抗争的故事。
  历时六年时间,跨过南方五岭,终于从岭南到达齐鲁大地的“醒狮”风暴,裹挟着高亢的丝竹声、凌厉的咏春拳、浓浓的抗争魂,点燃了冷风凛冽的济南之夜。该剧在山东省会大剧院上演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总编导钱鑫、总导演史前进、编剧罗丽等主创。

“醒狮”风暴


  “虎门销烟燃热浪,西方铁舰入珠江。只怕山河一朝碎,广州城破暗无光。”舞剧里,身着粉色戏服的木鱼歌艺人,正唱着《叹世歌》。
  现实中,一声声炮响响过天雷,一杆杆大烟杀人于无形。公元1841年5月,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广州城外同清军作战,清军溃退,城北诸炮台相继沦陷。三元里乡民终于愤而群起,聚集于三元古庙前,以三星旗为令,立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
  剧中,女主角凤儿是这一重要转折的化身,她身材单薄,头戴“大头佛”,手持蒲扇,看似“引狮”,其实是在“引国”。她面朝北方,一边后退,一边念念有词,仿佛在向当时的中国喊着:“起来啊!起来啊!”
  几声枪响,凤儿倒下了,红色的血液从她的胸口喷薄而出,130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即将延续百年的流血与牺牲。所幸,之后的《发威》篇,阿醒的母亲带领众多女乡民,化身女鼓手,敲起战鼓,唱起《胜利歌》。舞狮人拿出精神百倍的斗志,舞起了一头头雄狮,向着敌军拼杀过去。
  舞剧最后,作为背景出现的巨大的狮头龙骨最终重组,并随着一声鼓响睁开狮眼,点燃了“觉醒”这一核心主题。这时候观众才惊觉舞台中央竟有这样一头勇猛的雄狮,演员们醒了,观众们醒了,中国也醒了!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成为舞剧《醒·狮》主创团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醒狮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拼搏的精神,也象征着中国会以前进、勇猛之姿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从2013年进入题材筛选,主创团队经过对众多岭南元素的调研和讨论,最终选择以醒狮代表民族觉醒,找到切入点,确立了创作方向。2016年用来“试水”的25分钟小舞剧《醒》,获得了岭南舞蹈大赛金奖,让主创团队坚定了创作信心。
  该剧总编导钱鑫坦言,“继承和创新是这部剧最大的困难。”
  本着尊重历史、弘扬文化的精神,在创作前期,主创团队多次走访三元里古庙、陈家祠、佛山祖庙、黄飞鸿纪念馆等,跟民俗专家、文化学者开座谈会,跟舞狮少年聊天,多方面了解岭南历史文化、民间传统舞蹈、醒狮、南拳的精髓。“剧中的人物性格、行为动机,都是根据史实采集整理,经过反复磋商打磨而成,目的就是要让一个个人物‘立’起来。”
  比如第一幕中的“醒狮采青”,就来自广东省三元里村持续近600年的“正月十八闹元宵”传统。每年的这一天,附近各村醒狮队齐聚大宗祠前,拜谒祖辈,祈求好运。醒狮队也会有“采青”比赛,希望拔得头筹,来年好运。
  又如剧中主要角色之一凤儿。编剧需要创造一个挣脱封建礼教束缚、指引人民方向的新女性。生在“狮王”世家,备受父兄宠爱,自幼习得一身好武艺的凤儿正是合适人选。但清末史书中也有记载,未出阁的少女是不能随意出门游荡的。最终,编剧们找到了“女扮男装”这个折中选项,让富家大小姐凤儿在茶楼偶遇身手不凡的穷小子阿醒,一见倾心,顺利推动后面剧情发展。
  5年筹备、3年创作、13次剧本较大修改,连续5个多月封闭排练,首演之后又进行了3次整体修改提高……背后凝聚着主创团队对历史的崇敬、对文化的尊重、对观众的负责。此外,邀请著名香港漫画家、《风云》铅笔线稿作者之一周胜以港风浓郁的黑线稿创作舞剧同名手绘漫画;30分钟独家纪录片记录舞剧台前幕后;以4个主要人物为原型的手办……全方位打造舞剧IP,也是《醒·狮》首创。
舞劇《醒·狮》剧照。

传承岭南文化的新名片


  《醒·狮》作为我国第一部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醒狮为主题的大型民族舞剧,融合了南狮、南拳、蔡李佛拳、大头佛、英歌舞、岭南曲风、广东狮鼓、木鱼说唱等诸多南粤非遗项目,在全国观众面前呈现了一道富有岭南风情和广府特色的文化大餐。
  为原汁原味地将传统醒狮文化搬上舞台,剧中的32只狮子头,连同后台备用共有60多只,均由佛山黎家狮第五代传承人量身定做。“普通的狮头随便就能买到,但如果只是拿个压模的狮头,相信大家都不会满意。黎家狮是这个行业的专家。狮头造型饱满,又有温和的形象,纯手工制作,这是我们需要的。”总导演史前进说。
  《醒·狮》是一部完全用舞蹈语言来编排叙事的真正意义的舞剧。将民族舞蹈与广东狮舞相融合,将南拳马步和广东醒狮特有的腾、挪、闪、扑等技巧融入舞蹈语言,大开大合,刚柔相济,让观众直呼像在看“武侠片”。
  因为南狮的步型、步法、舞法和姿态都和南拳相似,所以狮要舞得好,首先要懂得武术。《醒·狮》邀请了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佛山黎家狮第五代传承人黎婉珍、全国武术冠军马小斌等为演员进行系统地训练。在5个月时间里,演员们先过体能关、武术关再练舞,让身体逐渐适应举狮头旋转跳跃、上凳椅挥南拳等突破传统舞蹈的动作,克服层层难关,倾尽全力演好剧中角色。   第一幕里别出心裁的茶楼舞,将茶桌横向面对观众,观众仿佛俯视一般,能看到茶桌上人们的一举一动、喝茶聊天嬉戏打闹全都是舞蹈动作演绎,且每张桌子上发生的小故事都不一样。编剧就这样将茶楼里的世态风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茶楼舞后,龙少和阿醒两位男主表演兩层高的茶桌擂台舞。两层高、仅仅四张茶桌的面积,两位男主为争夺狮王的红花要激烈打斗、各种技术技巧难度动作应接不暇。其中龙少的一个两条长凳四人抬开的劈叉引来全场掌声,真是惊险又刺激,考验着演员的肢体控制力与心理素质。
  除了狮子,凳子也是全剧重要的舞蹈道具。在舞狮时,它是舞狮的道具、练功的踏板、打架的高台;在凤儿与阿醒的爱情戏中,长凳变成跷跷板,两人从各据长凳一端到聚在中间,最后藏到凳后,鲜明刻画两人感情进程;第四幕侵略者的炮火摧毁了昔日的家园,凳子是守护村民安全的栖息地,后来凳子又化为墓碑,纪念着一个个无辜的百姓。
  醒狮协会的老师看了彩排之后,惊叹于演员经过全方位的系统培训达到的良好状态——既有舞狮的特征,又有高超的舞蹈技能,“这样的契合不但能够让观众耳目一新,同时可以更好地传播醒狮文化的精神内涵”。史前进说。
舞剧《醒·狮》剧照。

双男主:本能在左 欲望在右


  《醒·狮》的故事主线,围绕两位舞狮少年的成长与觉醒展开。编剧罗丽透露,“阿醒和龙少可以视作一人之两面,一面是本能,一面是欲望;前者从蛰伏到释放,后者从沉沦到救赎。”
  龙少可谓那个时代的“天之骄子”。他出生于舞狮世家,一表人才、锦衣玉食,师从专家、设备精良,他想要继承父亲的“狮王”衣钵,延续家族荣光。在第三幕的狮王争霸赛中,龙少用漂亮的回旋、凌厉的飞跃夺得了象征胜利的花球。
  但是作为封建大地主的少爷,龙少意识里也有强权、暴戾、自我的一面。面对茶楼与人争胜的失败,他懊恼、不甘,充满力道的拳脚由白色追光投在墙壁上,放大了他在木桩上苦练咏春拳的苦闷。见风使舵的买办为大少爷送上了当时的新奇事物——大烟,被失败所困扰、看不清家国大义的龙少欣然接受,吞云吐雾。劝说哥哥戒烟无果,妹妹寄居打败自己的阿醒家,龙少带人一通抢砸。家园失守,外敌入侵,龙少龟缩在安全区,不敢踏出半步。
  阿醒则代表着清末封建等级制度下,拥有抗争意识、渴望打破制度藩篱、勇敢追求梦想的底层少年。父亲一生痴迷醒狮,并因为狮王争夺失败抑郁而终,家中相依为命的母亲极力反对自己的儿子走上同样道路。但这个少年身体里流淌着广东人尚武的血液,本能地被流光溢彩的狮头带来的荣耀、幸福与希望诱惑。
  《醒·狮》中,两位少年的命运看似被舞狮、被凤儿牵引,产生纠葛,实则表现的是外敌入侵、山河破碎之际,任何个体都不能独善其身。
  前三幕中,阿醒一直被龙少压制。茶楼“采青”,赢了的阿醒要给输了的少爷赔礼道歉。收留心爱的少女,做了好事的阿醒要给无理取闹的少爷下跪。战火中舍身救助乡亲,却被龙少紧紧关在收留所之外。但最终,阿醒心头的封印被凤儿的鲜血解除,他冲了出去,在枪林弹雨中挺起脊梁、奋起抗争。龙少也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苏醒,置自身生死于度外,与阿醒一起共舞“双狮”,带领乡亲们奋起反击,保卫家园。
  电影《一代宗师》中的一代武术宗师宫羽田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阿醒与龙少年幼习武,了解自己对舞狮的热爱和武术的天赋,是认识了自己;在茶馆里不打不相识,认识到技艺有高低、阶级有贵贱、爱恨不由己,是见识了天地;眼见英军自近郊撤退,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两人终于明白自己的使命是共同守护家园和亲人,于是本能和欲望合二为一,巨龙苏醒,武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人格也臻于成熟。
  习武之人如此,《醒·狮》的观众亦是如此吧。
其他文献
“大爷,这容易着火的东西不能往炉子旁边放,不安全”“咱这炉子里倒出来的灰尽量别直接倒在垃圾桶里了,有火星的话就着火了”,在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王集村不少老年人家里都听见了我们人大代表关切的嘱咐。  取暖季到来,基于农村依靠煤炭炉子取暖的现实和近年来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频发的警示,义和镇人大组织代表深入群众家中开展冬季安全取暖隐患排查和宣傳,特别是向老年人耐心讲解冬季安全取暖常识,发放“冬季取暖安全告知书
期刊
失信惩戒泛化现象  近来,社会上反对政府将信用问题泛化的呼声越来越大,新闻媒体的报道和评论也越来越多。  其实,“信用泛化”“信用机制泛化”和“失信惩戒泛化”所指向的都是一类现象,之所以在呼声中使用了不同的词语,是因为发声的人群不同。其中,“失信惩戒泛化”是更为贴切和专业的语言。  什么现象属于“失信惩戒泛化”现象?  从大量媒体报道上看,我们可以发现,所有质疑都出在对失信个人的惩戒方面,而非是针
期刊
临沭县蛟龙镇按照省市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求,不断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要求,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提高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增加贫困户的种地收入,让贫困户可以顺利脱贫致富。  蛟龙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項目位于327国道以北,面积约1.5万亩,项目直接受益东塘子、吴家后、姚家后、李家后、田家后、杨庄、后利城、前利城、西塘子
期刊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滕州市级索镇人大不断创新代表工作,多举措促进代表履职。  在健全工作机制上做功课。密切与代表的联系,坚持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促进代表联系选民常态化。加强代表小组、代表之家、人大代表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完善代表履职和小组活动档案,拓宽代表履职渠道,扩大代表对全镇工作的参与,提高代表的知情权。该镇人大积极组织代表开展会前视察,推荐代表参与行业监
期刊
为引导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推进全乡移风易俗工作更上新台阶,临沂市郯城县归昌乡人大主席团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开展“移风易俗在行动,倡树文明新风尚”系列活动,有力地助推了全乡移風易俗工作。  该乡人大利用人大代表威信高、贴近群众的优势,组织代表深入群众中,与村干部一起入户发放《移风易俗告知书》《红白事办理细则》,引导群众养成节俭、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在移风易俗倡树新风方面,该乡人大要求各村
期刊
2019年以来,曲阜市息陬镇人大把加强安全生产监督作为人大代表履行职责、参政议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多次组织人大代表与镇安监办、派出所、经发办等工作人员一起,深入镇域企业调研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力促全镇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四个到位”。  一是推动责任到位。通过人大监督,进一步发挥镇安监办综合协调职能,促进成员单位依法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和村属地监管职责。对行业监管领域内隐患整改查处工作不到位或
期刊
“營商环境好不好,事关党风政风,事关民心向背,事关发展大局。”专题询问伊始,会议主持人、章丘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继民就开宗明义、直奔主题:“组织这次专题询问,就是要通过聚焦问题、自我革命,推动区政府下大气力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难点痛点,着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环节最简、行政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  日前,济南市章丘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对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专题询问,在前期调研、暗访、座谈
期刊
为切实做好安全生产,近日,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人大组织区、镇部分人大代表成立安全生产联合检查小组对辖区内的企业、學校等重点单位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  人大代表同安监办、食品安办、市场监管所等部门组成检查小组来到孝里中学、“八一希望小学”、富群超市等单位,对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仔细检查,对各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进一步改造提升提出相关建议,并通过对辖区内所有学校、幼儿园相关人员进行安全生
期刊
近日,东营市东营区委召开全区人大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对做好新时期东营区人大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区委书记成秋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充分肯定了近几年全区各级人大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所取得的成绩。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
期刊
沂水县院东头镇桃棵子村是沂蒙红嫂祖秀莲的故乡,红色文化丰富,该镇人大代表积极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与精神,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業,助力精准扶贫工作。  据悉,该村现已建成“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红嫂故居”“红云岗宾馆”“红嫂墓”、“知青老屋”等景点,提升32家农家乐、引进市级非物资“沂蒙小棉袄”加工企业一家,引进山东恒源兵器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投资,用于开发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将红色资源、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