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已逾半年,从宏观角度看企业税负有所减轻。上海市公布的数据显示,共有12.6万家企业由原来征收营业税项目改成增值税。2012年一季度和征收营业税相比减轻税负20亿元,这意味着仅一季度平均单家企业的税负就减轻了1.6万元。
上海的营改增试点还会给异地企业带来好处,这会使订单业务流向上海,意味着其他地区的税收收入会有所流失。因此,各地方申请营改增试点的热情正在不断高涨。
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副司长龙岳辉在一份介绍上海营改增试点运行情况的报告中指出,截至到4月23日,正式申报营改增的有10个地方,分别是北京、天津、重庆、江苏、安徽、福建、厦门、深圳、湖南、海南。
“尽管目前申请的省市有很多,但是真正实质在推进的就是北京,正在跟北京市研究北京试点的问题。”龙岳辉表示,“北京希望7月1日开始试行,但总局希望几个地区最好同步扩大试点。未来试点的密度和方式都可能会发生变化。”
“至于改革的方案仍会是全国统一试点的方案,”龙岳辉说,“无论是上海、北京还是全国其他地方要试点,都会是这个方案,这样有利于全国统一来推这个事情。”
伴随着营改增试点的逐步推进,影响到的行业和企业也将迅速增加。对身处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而言,如何利用好这项政策,分享减税的蛋糕显得尤为重要。但遗憾的是,限于这项改革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目前仍有超半数的企业对此并不了解。
优越性在于抵扣
不同于以往降低税率带来的普惠,增值税较营业税最关键的优越性则在于“抵扣”。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用一个通俗的例子向本刊记者解释了“抵扣”的作用。
假设在上海有一家以电脑销售为主营业务、年销售额在500万以上的企业A,其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17%。如果A在营改增试点开始运行后的某月卖电脑的销售收入(销项税额)达到100万元。假定A当初购进电脑(进项税额)花了80万元,那么在这80万成本里,A相当于已经付过了17%的增值税,所以在获得销售收入后只需要给剩下的20万元缴纳17%的增值税。也就是说,A需要缴纳的增值税为3.4万元。企业的盈利为16.6万元。
如果A企业缴纳的是营业税,情况则大为不同。假设A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那么按规定,A需要按100万元的销售收入进行缴税,这意味着其缴纳的营业税税额为5万元,其盈利则减少为15万元。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A企业的税负在营改增中确实降低了。但这并不是“营改增减负”的全部真相。当假定A适用的营业税率是3%时,其缴纳的营业税仅有3万元,这意味着企业的盈利为17万元。所以,营改增能否真正降低企业税负还要看适用的税率。
除了适用税率可能对企业税负产生影响,购进资产的多寡、时点也同样重要。
按照规定,只有在试点实施后购进的设备、固定资产、原材料等进项才可以抵扣增值税,这意味着企业在改革前购买的设备、汽车等固定资产并不能抵扣增值税。如果这家企业在试点后罕有进项,考虑到增值税最低税率(6%)较营业税税率的最高税率(5%)还要高,这家企业的税负很可能不降反增。
上海青瑞税务师事务所所长李言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营改增的具体操作中,青瑞接触到的很多老企业(比如运输企业)名义税负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增加。
“由于很多老企业的大额进项几乎都是在试点前购进,因此可抵扣增值税进项比较少,但同时面对的税率却从原来营业税的3%大幅飙至11%,因此企业税负反而有所增加。尽管财政承诺对税负增加的部分给予补贴,但对现金为王的企业而言,这还涉及到资金占用的问题。”李言明说。
谁是潜在受益者
尽管基于政策和企业自身的因素,营改增无法让所有涉及企业都获益,但事实上即使企业距试点城市千里之遥,从事行业也不在试点范围内,实际上仍非常可能从试点中获得利益。
能从营改增中获利的大致有三类群体:试点范围内的小规模纳税人、试点范围内新设立的企业和全国各地缴纳增值税的企业。
根据规定,增值税的纳税人根据其应税销售额的多寡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而言,由于其适用于简易征收税率3%,且仅对商品的增值部分进行计税,因此相较于此前营业税按照整个主营业务收入的3%—5%征税而言,其减税效果是不言自明的。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靳东升提供了一个数字,营改增试点运行以来,小规模纳税人税负的降幅超过40%。
虽然营改增对小规模纳税人减税效果明显,但是有一些问题同时存在。许善达在“营改增”政策系列宣讲报告会上就说道,“按照规定小规模纳税人是不能自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这意味着购买你的商品的企业不能抵扣税款。”这可能会影响到小规模纳税人的销售。
在试点地区新设立的企业(试点范围内),当然更容易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其新近购买的汽车、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带来的抵扣效应可以帮助企业在成立之初的几年里都不需缴税。
李言明指出,由于增值税是一次性抵扣的,比如一次性抵扣100万元,而你的营业额一个月可能还做不到100万元,那你就出现抵扣进项(成本)的税大于销项(收入)的税,那前几年是不用交什么税的。
“而且,在上海注册的公司也可利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自主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政策优势,提高公司竞争力。”李言明说道。
此外,营改增后,税负减轻的不仅仅是原先缴纳营业税的企业,还包括原先购买试点企业服务的增值税纳税企业。
按规定,纳入改革试点的纳税人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只要受票方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可按规定抵扣。这意味着上海的营改增实际上对于全国各地的相关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利好消息。
在试点运行以前,增值税纳税企业由于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除了交通运输服务所对应的税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抵扣之外,其他的营业税税额是不能抵扣的。试点之后,由于试点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能提供对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纳税企业购买它们的服务,有了对应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也就相应地降低了它们的税负。
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一些异地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这项政策的含金量。靳东升表示,“目前,试点地区纳税人来自外省市的订单已经开始增加,表明改革试点相应扩大了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市场需求。”
亟待扩宽试点覆盖面
尽管上海承诺将对营改增试点中税负增加的企业给予补助,但是试点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并不只是给予补贴就能囊括和解决的。由于试点覆盖的行业、企业比较有限,所以导致企业有很多的进项无法享受到增值税“抵扣”的优惠。
上海奉叶税务师事务所(后简称“奉叶”)所长宋富章以奉叶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事务所从1月份到5月末的收入额,按照试点前后的税负分别计算了一下,结果是税负增加了0.5%。
宋富章表示,从奉叶的角度来看,除去人员工资,比较大的成本主要在办公用品和水电费。不过因为是租的办公场所,水电费是直接由供电局开到房主那里的,房主则给企业开一张总的房租收据,显然这个是不能抵扣的;另外,对于咨询、鉴证行业来说,在外采购的东西,比如纸张、办公软件、油墨,这些开销也很大,但是因为相关企业没有在营改增范围内,所以也是不能抵扣的。这些都是奉叶税负增加的原因。
宋富章告诉记者,尽管广受关注的交通运输业的税负减轻比较明显,但上述问题同样困扰着这些行业。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披露的一份资料显示,现在营改增覆盖的范围还不够充分,比如说交通运输企业过桥过路费,大概占交通运输企业成本支出的20%多,甚至有的行业协会测算说可能占到30%以上,但是过桥过路费现在还是征收营业税,不能抵扣,即使今后改征增值税,这些收费站拿的那个票又不是增值税发票,如何处理也是个问题。
由于营改增的链条还没有完善起来,相当多费用不能抵扣在各个行业普遍存在。不过,对于营改增未来的改革,宋富章还是非常乐观,“若整个产业链条连起来了,都可以抵扣了,那减税效果就会更明显。”
上海的营改增试点还会给异地企业带来好处,这会使订单业务流向上海,意味着其他地区的税收收入会有所流失。因此,各地方申请营改增试点的热情正在不断高涨。
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副司长龙岳辉在一份介绍上海营改增试点运行情况的报告中指出,截至到4月23日,正式申报营改增的有10个地方,分别是北京、天津、重庆、江苏、安徽、福建、厦门、深圳、湖南、海南。
“尽管目前申请的省市有很多,但是真正实质在推进的就是北京,正在跟北京市研究北京试点的问题。”龙岳辉表示,“北京希望7月1日开始试行,但总局希望几个地区最好同步扩大试点。未来试点的密度和方式都可能会发生变化。”
“至于改革的方案仍会是全国统一试点的方案,”龙岳辉说,“无论是上海、北京还是全国其他地方要试点,都会是这个方案,这样有利于全国统一来推这个事情。”
伴随着营改增试点的逐步推进,影响到的行业和企业也将迅速增加。对身处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而言,如何利用好这项政策,分享减税的蛋糕显得尤为重要。但遗憾的是,限于这项改革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目前仍有超半数的企业对此并不了解。
优越性在于抵扣
不同于以往降低税率带来的普惠,增值税较营业税最关键的优越性则在于“抵扣”。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用一个通俗的例子向本刊记者解释了“抵扣”的作用。
假设在上海有一家以电脑销售为主营业务、年销售额在500万以上的企业A,其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17%。如果A在营改增试点开始运行后的某月卖电脑的销售收入(销项税额)达到100万元。假定A当初购进电脑(进项税额)花了80万元,那么在这80万成本里,A相当于已经付过了17%的增值税,所以在获得销售收入后只需要给剩下的20万元缴纳17%的增值税。也就是说,A需要缴纳的增值税为3.4万元。企业的盈利为16.6万元。
如果A企业缴纳的是营业税,情况则大为不同。假设A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那么按规定,A需要按100万元的销售收入进行缴税,这意味着其缴纳的营业税税额为5万元,其盈利则减少为15万元。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A企业的税负在营改增中确实降低了。但这并不是“营改增减负”的全部真相。当假定A适用的营业税率是3%时,其缴纳的营业税仅有3万元,这意味着企业的盈利为17万元。所以,营改增能否真正降低企业税负还要看适用的税率。
除了适用税率可能对企业税负产生影响,购进资产的多寡、时点也同样重要。
按照规定,只有在试点实施后购进的设备、固定资产、原材料等进项才可以抵扣增值税,这意味着企业在改革前购买的设备、汽车等固定资产并不能抵扣增值税。如果这家企业在试点后罕有进项,考虑到增值税最低税率(6%)较营业税税率的最高税率(5%)还要高,这家企业的税负很可能不降反增。
上海青瑞税务师事务所所长李言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营改增的具体操作中,青瑞接触到的很多老企业(比如运输企业)名义税负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增加。
“由于很多老企业的大额进项几乎都是在试点前购进,因此可抵扣增值税进项比较少,但同时面对的税率却从原来营业税的3%大幅飙至11%,因此企业税负反而有所增加。尽管财政承诺对税负增加的部分给予补贴,但对现金为王的企业而言,这还涉及到资金占用的问题。”李言明说。
谁是潜在受益者
尽管基于政策和企业自身的因素,营改增无法让所有涉及企业都获益,但事实上即使企业距试点城市千里之遥,从事行业也不在试点范围内,实际上仍非常可能从试点中获得利益。
能从营改增中获利的大致有三类群体:试点范围内的小规模纳税人、试点范围内新设立的企业和全国各地缴纳增值税的企业。
根据规定,增值税的纳税人根据其应税销售额的多寡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而言,由于其适用于简易征收税率3%,且仅对商品的增值部分进行计税,因此相较于此前营业税按照整个主营业务收入的3%—5%征税而言,其减税效果是不言自明的。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靳东升提供了一个数字,营改增试点运行以来,小规模纳税人税负的降幅超过40%。
虽然营改增对小规模纳税人减税效果明显,但是有一些问题同时存在。许善达在“营改增”政策系列宣讲报告会上就说道,“按照规定小规模纳税人是不能自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这意味着购买你的商品的企业不能抵扣税款。”这可能会影响到小规模纳税人的销售。
在试点地区新设立的企业(试点范围内),当然更容易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其新近购买的汽车、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带来的抵扣效应可以帮助企业在成立之初的几年里都不需缴税。
李言明指出,由于增值税是一次性抵扣的,比如一次性抵扣100万元,而你的营业额一个月可能还做不到100万元,那你就出现抵扣进项(成本)的税大于销项(收入)的税,那前几年是不用交什么税的。
“而且,在上海注册的公司也可利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自主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政策优势,提高公司竞争力。”李言明说道。
此外,营改增后,税负减轻的不仅仅是原先缴纳营业税的企业,还包括原先购买试点企业服务的增值税纳税企业。
按规定,纳入改革试点的纳税人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只要受票方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可按规定抵扣。这意味着上海的营改增实际上对于全国各地的相关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利好消息。
在试点运行以前,增值税纳税企业由于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除了交通运输服务所对应的税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抵扣之外,其他的营业税税额是不能抵扣的。试点之后,由于试点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能提供对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纳税企业购买它们的服务,有了对应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也就相应地降低了它们的税负。
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一些异地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这项政策的含金量。靳东升表示,“目前,试点地区纳税人来自外省市的订单已经开始增加,表明改革试点相应扩大了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市场需求。”
亟待扩宽试点覆盖面
尽管上海承诺将对营改增试点中税负增加的企业给予补助,但是试点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并不只是给予补贴就能囊括和解决的。由于试点覆盖的行业、企业比较有限,所以导致企业有很多的进项无法享受到增值税“抵扣”的优惠。
上海奉叶税务师事务所(后简称“奉叶”)所长宋富章以奉叶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事务所从1月份到5月末的收入额,按照试点前后的税负分别计算了一下,结果是税负增加了0.5%。
宋富章表示,从奉叶的角度来看,除去人员工资,比较大的成本主要在办公用品和水电费。不过因为是租的办公场所,水电费是直接由供电局开到房主那里的,房主则给企业开一张总的房租收据,显然这个是不能抵扣的;另外,对于咨询、鉴证行业来说,在外采购的东西,比如纸张、办公软件、油墨,这些开销也很大,但是因为相关企业没有在营改增范围内,所以也是不能抵扣的。这些都是奉叶税负增加的原因。
宋富章告诉记者,尽管广受关注的交通运输业的税负减轻比较明显,但上述问题同样困扰着这些行业。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披露的一份资料显示,现在营改增覆盖的范围还不够充分,比如说交通运输企业过桥过路费,大概占交通运输企业成本支出的20%多,甚至有的行业协会测算说可能占到30%以上,但是过桥过路费现在还是征收营业税,不能抵扣,即使今后改征增值税,这些收费站拿的那个票又不是增值税发票,如何处理也是个问题。
由于营改增的链条还没有完善起来,相当多费用不能抵扣在各个行业普遍存在。不过,对于营改增未来的改革,宋富章还是非常乐观,“若整个产业链条连起来了,都可以抵扣了,那减税效果就会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