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yu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辽源市教育的发展性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们农村中学的教学模式,即“四学”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英语教学用此模式授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农村孩子来说受益匪浅。也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学成绩也明显提高。
  我校英语组的教学理念就是以学定教,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促进了学生主体发展,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自学——互学——导学——验学”。本文我只针对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两部分做一下重点阐述。
  首先,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渗透和指导,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方法,达到自由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也就是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基于此,教师提前发预习提纲,让学生课前自学有个依托,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例如我在讲解人教版Unit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SectionAP60~61自学提纲设计为1预习P60~61单词及词组,对重点词汇要求四会。2掌握表示建议的句型及评论。3掌握下列日常用语等:What should I get my sister?
  Why dont you get her a camera? Thats too expensive.
  How about a watch? Theyre too cheap.
  What about a watch? Thats too personal.
  Why dont you buy a scarf? Thats not interesting enough.为了扩展学生们的知识量,我们又增加了知识拓展这一环节,使学生在预习本节的基础上,扩展一些相关知识点,然后设计一些自学检测,目的是学生自己检查预习程度。这样通过自学,培养学生学会如何看书,怎样看书的方法,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课前学生依据自学提纲主动预习新课,通过部分理解、消化、记忆,同时发现问题,有利于上课专心听讲,解决问题。在上课前二三分钟,老师在班内巡视一圈,检查预习情况,表扬预习好的同学,督促不按要求做的同学,坚持下去,同学们就会形成习惯。长此以往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我校英语四学模式教学中的自学环节。
  其次,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小组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讨论,能使学生真正把语言当作交际工具来运用,有益于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在交流中,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互助配合,集体协作的团队意识。例如在我校的英语教学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内互学,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6个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配一个英语学习较好的学生当学习组长,使组内学生在自觉的基础上,在学习组长的带领下,根据自学提纲和自学检测题小组内进行交流互学,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互动中学会新知,解决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知道其中的道理;此时教师应该走入学生当中倾听各组的解决问题的情况,对于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只是起着引导作用,不要急于给予答案,然后把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小组间再次交流互学,解决疑难。这样的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意识和能力,达到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目的。这种学生互学和组间交流是学生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方式,达到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个体经验的交流。在互学这一环节中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适时的表扬既增强学生的信心,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据专家统计,许多成功人士,在学校时大多不是第一流的学生,他们的成功靠的是后天的努力,而这种精神来源于学生时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后进生的自主学习的困难要比优等生大得多,心理压力大,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不足,学习依赖性强。而适度的表扬也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增强他们学习自信心。
  总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发展性教育理念的具体展现,我们的四学模式总体来说给了学生极大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也要我们继续探索,以便使我们英语组的四学模式更能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服好务。
其他文献
“课堂学习状态”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出于对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的偏爱,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外显出来的学习动机、态度、坚持性、学习方法等。“课堂学习状态”内涵主要包括:注意状态、参与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从事多年数学教学,我发现学生课堂学习状态与学生学业成绩和素质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的学习状态是导致学生学习失败的重要原因,它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期刊
教师如何教学中不断的摸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大胆想、大胆说、大胆做?我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整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为主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让学生对老师感兴趣  第一,教师的言行十分重要。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讲普通话,用术语。说话一定要流利,不能支支吾吾。不能讲方言,这会让学生觉得你很土,没文化,降低你在他心中的原本高大的形象。第二
期刊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首先倡导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呢?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踊跃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  (一)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树立
期刊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必须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熟知教学内容和要求,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还要拥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而且要朔造阳光的心态,教师必须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钟情、酷爱自己所教的数学,并努力从中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以自己浓厚的兴趣、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数学内涵引领学生走进这条充满生命的河流。我们如果能像北京名师王文丽一
期刊
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的本质认识。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迁移并广泛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中。  一、把握标准 避免盲目  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在初中要求学生“了解”的数学思想有:转化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
期刊
一、首先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问题——思维——新问题——新思维……循环往复的过程。思维起始于问题。把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而问题的产生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应从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创设学习活动的内部条件开始,去激发学生对新的未知知识的认知需要。就是在学生与问题之间形成这样一种情境——具有一定概括性的问题,与学生已有
期刊
一、热爱学生,培养情感  常言道:“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在实际工作中融入情感交流,与学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或失意的忧伤,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情。因为教师的“爱”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自省力,即而转化为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学生身上蕴藏着的智慧潜力,一旦被教师的积极情感所触动,就能引起理智上的兴奋,从而迸发出绚丽的火花。往往教师一个亲和的微笑、一个随意的爱抚、一个慈祥的目光、一个理智的尊重、甚至是一个
期刊
众所周知 ,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如何培养、发展、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它直接关系到语言交际活动的质和量。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以及对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学习体会,笔者认为适当地运用小组活动进行课堂教学是克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教师问,学生答”等障碍的有效对策。  一、分组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
期刊
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下面我就英语教学中的“读”谈一点儿体会。  英语教学中的读是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首先是指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句子及篇章后的知晓能力。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留时间给学生自己阅读,让他们在读中自己去感悟,去体会。使他们在读中学会学习,学会从文中找重、难点。必要时,教师可以针对阅读材料设
期刊
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朱自清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诗人艾青也说:“朗诵者可以说是‘解释的艺术家’。”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把朗读放在重要地位。  一、范读感染,引导学生渴望朗读  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的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