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原则视角下《红楼梦》中的人物会话与人物性格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46399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楼梦》在文学艺术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几百年来,关于它的研究已经遍及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人物会话是《红楼梦》中的重要元素,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的语言学研究背景下,运用语用学原理对其中的会话进行分析,对于以现代视角理解这部巨著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当中以林黛玉的话语为例,利用合作原则理论进行语用学研究,并尝试分析人物言语特征与性格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准则;红楼梦;林黛玉
  一、选题动机
  对于语言学研究来说,《红楼梦》也是不可多得的素材宝库。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体系源于西方,在近百年间不断发展完善。借助这些理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也可以呈现出焕然一新的形态,对于帮助读者以新视角理解经典作品、并推动中国文化经典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在《红楼梦》整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难以计数,根据各版本统计,少则四百多人,多则近千人,其中有过具体刻画的主要人物也超过一百人。这些人物在曹雪芹笔下都个性鲜明、情感丰富,这其中,人物语言的特色化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功不可没。以核心人物之一林黛玉来说,她天性纯真善良、心思细腻,聪颖可爱但又敏感多疑,这一切都体现在她的话语风格当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旨在借助现代语用学会话准则和合作原则的相关理论对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尝试探究曹雪芹如何成功地运用会话刻画人物性格。
  二、理论基础:合作原则与会话准则
  现代语用学的核心内容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Grice)提出的会话含意理论,这一理论揭示了人们是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语言表达或理解交际目的,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这一理论的基础,格赖斯提出,成功的言语交际实现是以会话参与者的理性思考和合作意向为前提的,而要理解人们在话语中的含意,需要根据语境及一般交际原则进行语用推理。
  格赖斯会话含意学说的出发点是,人们说话时必须相互合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诸如真实性、清晰性、关联性等被普遍接纳的原则,他称为“合作原则”: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言语交流是由一连串互为关联的话语组成的,否则就不合乎情理。他们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合作努力的特点;每个会话参与者都能从中找到一个或一组共同的目的,或至少有一个相互接受的方向。”
  为了进一步说明合作原则的内容,格赖斯套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量、质、关系和方式四大哲学范畴体系,提出了四条会话准则,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每条准则之下又有一些具体解释:
  1. 数量准则:
  a. 话语包含的信息要满足当前交际的需要;
  b. 话语包含的信息不要超出当前交际的需要。
  2. 质量准则:
  a. 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b. 不要说自己无法证明是否真实的话。
  3. 关系准则:要说相关的话。
  4. 方式准则
  a. 避免表意模糊;
  b. 避免歧义;
  c. 说话要简练(避免赘述);
  d. 要有条理。
  值得注意的是,格赖斯相信这些准则具有极强的普适性,几乎在任何会话的表达和理解当中都被作为默认前提。也就是说,每一个会话参与者都被默认是有合作意向的、会遵循以上会话准则。那么一旦出现不符合某项准则的话语,接受者都会在其推理过程中假设说话人有意做出这一改变,以传递某种特殊的会话含意;他会尝试思考这句有问题的表达“背后的含意”,直到能够做出符合交际情境的理解。
  三、《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话语分析
  在《红楼梦》整部书所刻画的几百位形形色色的人物当中,作者曹雪芹毫不掩饰自己对黛玉的偏爱。曹雪芹对黛玉从家世境况到衣着仪表、从一颦一笑到一字一句都精雕细琢,几乎在每一章节中都占据一定篇幅。这些文字为读者描画出了一个多面、立体、真实的黛玉,这其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功不可没。
  观察林黛玉说话的风格,不难发现她的话语中经常出现表面上违背了合作原则的现象。当然,也正如格赖斯所说,这些所谓的“违反规则”大多是有意为之,背后另有深意。下面,笔者将根据格莱斯会话准则的四个范畴,分别举例分析黛玉说话时的“有意违规”现象,并尝试分析其会话含意以及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1. 违反质量准则的话语
  例1: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
  宝玉便走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过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第三回)
  这段对话发生在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她首先被领着见到了自己的外祖母——贾母。贾母问黛玉读过什么书,她说读了《四书》,可当黛玉反问姐妹们的情况时,贾母却说姑娘们没读过书。
  当天晚些时候,黛玉第一次见到宝玉,宝玉也提出了读书的问题,这时黛玉改变了答案。她先是坚定地说“不曾读”,之后却又自相矛盾地说自己“上过一年学”。上了一年学是不可能没读过书的。这里黛玉的话不仅前后矛盾,也和之前告诉贾母的“读过四书”向矛盾,很显然是这不是真话,违背了会话的真实性原则。
  这里曹雪芹用简单的两句回答之间的反差,巧妙地展现了黛玉初进贾府时心态微妙的变化,可谓用比如神。黛玉此时孤身一人来到这个富贵而又冰冷的府第,她明白自己必须处处谨言慎行。于是当她听到贾母谦称自家的女孩子们没读过书,立刻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回答过于高调,而且不符合大家长“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认知。所以之后再次面对这个问题时,她立刻改变了回答。
  另一方面,是初见宝玉已经让黛玉对这位气质非凡的公子哥产生了好感,她想要给宝玉留下一个好印象,不愿让对方认为自己不识字,便急忙补充说自己还是上过学的。短短几个字,黛玉的小心思跃然纸上。   2. 违反数量准则的话语
  例2: 黛玉笑道:“这等时候谁带什么香呢?”宝玉笑道:“既如此,这香是那里来的?” …… 黛玉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奇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第十九回)
  在这一回当中,宝玉到潇湘馆探望黛玉,闻到黛玉身上有奇香,便问香气从何而来。在正常的交际情境中,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说出香气的来源,或者回答“不知道”——这都是通常理解下提问者能够接受的回答。而此时黛玉偏偏在回答自己不知道之后,又冷笑着说了一大串“多余”的话,提到了“罗汉”、“真人”、“亲哥哥亲兄弟”这些多余信息,严重违背了“话语包含的信息不要超出当前交际的需要”的原则。
  但是,看到这里,无论是宝玉还是读者都一定能够揣度出黛玉话里的深意。后面这句看似没头没脑的话,其实每个词语都是有所指的,指向便是黛玉的“情敌”薛宝钗。“罗汉”、“真人”影射的是送给宝钗护身金锁的癞头和尚。正是那块金锁被认为和宝玉所戴的玉命中相配,让贾府上下都相信了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而后一句的“亲哥哥亲兄弟”则暗指宝钗有母亲和哥哥在身边,反衬自己则孤身一人寄人篱下的悲凉处境。黛玉借题发挥,暗含讥讽,酸溜溜地吐露了自己对宝钗家境的羡慕、对自己身世的哀伤和对宝玉宝钗之间关系的醋意。
  3. 违反方式准则的话语
  例3: 只见黛玉歪在炕上,宝玉笑道:“起来吃饭去,就开戏了,你爱听那一出,我好点。”黛玉冷笑道:“你既这样说,你就特叫一班戏,拣我爱的与我听,这会子犯不上借着光问我。”(第二十二回)
  这里节选的仍然是宝黛二人之间的对话。在这一回当中,宝钗过十五岁生辰,王熙凤张罗着叫来了戏班子在大观园演戏庆祝。临近中午,宝玉找黛玉一起去吃饭听戏,并且殷勤地表示要帮着点黛玉喜欢的戏。可是黛玉却一点不领情,再次冷笑着噎了宝玉一句。这里的回答严重破坏了方式准则的要求,既又没有配合对方的好意,又没有明确拒绝,也不解释自己为何生气,还提出了无理要求(让宝玉特意为她叫一班戏),乍一看确是让人难以理解。
  但是当读者们了解了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关系,以及这次听戏事件的具体背景,就会明了黛玉的心思了。前文提到,宝钗过的是十五岁生辰。在王熙凤和贾府长辈们眼中,十五岁对女孩子非常重要,意味着她已经成年,到了应该嫁人的时候。薛姨妈和王夫人是亲姐妹,在她们的努力之下,宝玉和宝钗姻缘已经是贾府上下心知肚明的事。眼看宝钗的“成人礼”到来,贾府管事的王熙凤又大操大办,似乎离他们成婚也越来越近了。此时黛玉的内心一定十分酸楚绝望,但这种绝望无处倾诉也无法排解,只能在面对宝玉时任性一下,以“不配合”的回答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4. 违反关系准则的话语
  例4: 宝钗说道:“头号排笔四支,二号排笔四支,三号排笔四支,……生姜二两,
  酱半斤。”黛玉忙笑道:“铁锅一口,铁铲一个。”
  宝钗道:“这做什么?”黛玉道:“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替你要铁锅来,好炒颜色吃啊。”众人都笑起来。(第四十二回)
  这里的事件背景是惜春即将开始画《大观园行乐图》,姐妹们都帮着准备工具,宝钗更是大展身手,一口气列出了长长的清单。当她说到生姜和酱时,黛玉开玩笑要用锅和铲来“炒颜色吃”,引得众人大笑。
  林黛玉从小也是知书达理的千金小姐,才情和见识绝不在宝钗之下,怎么会不懂得生姜和酱是为了颜料上色只用呢?铁锅铁铲和作画毫不相关,是黛玉故意破坏“关系准则”,开了个天真可爱的玩笑。
  如果说上面几个例子都展现了黛玉在贾府如履薄冰的生活和面对无望爱情内心的痛苦与纠结,那么这段对话让读者看到了她的另一面。林黛玉即使有时敏感多疑,有时说话尖刻,但仍然为曹雪芹和读者们怜爱,是因为她本质上是一个善良可爱而又才华横溢的姑娘。她的纯真与才情在整部书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难以忘怀。
  三、总结:人物语言与人物性格的塑造
  《红楼梦》这部巨著为人称道之处不胜枚举,但对于人物刻画的成功一定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单单是和林黛玉同辈、年龄相近的主要女性角色就有几十位,曹雪芹却能把每个人都写得个性鲜明、不落俗套。这其中,对人物语言风格的掌控尤为重要。例如宝钗相对隐忍成熟,喜怒不行于色,说话总是规矩得体;而另一位女主角湘云则更加开朗乐观,即使身世不幸也不会耿耿于怀,而且心直口快,经常语出惊人。而林黛玉的表达方式也是她独有的,是由她的性格与命运决定的。
  林黛玉的身世,至少在她自己看来,是可悲可叹的。父母早亡、寄人篱下的境况,加之其生性敏感细腻的心性,让黛玉在贾府中从来没有过上无忧无虑生活。即使贵为千金小姐,有祖母宠爱、有宝玉知心,她仍然活得小心翼翼,尤其是在长辈面前从不敢有半点骄纵。但是在爱人宝玉面前,她的小女儿情思显露无遗,经常为了宝钗吃醋生闷气,并因此和宝玉闹别扭。而另一方面,黛玉曾经有过被父母视作掌上明珠的幸福童年,她饱读诗书、才情无双,而且天真可爱。这些性格当中的侧面都体现在了她的话语当中,共同成就了一个立体而饱满的人物形象,让人百读不厌。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2006: 《红楼梦》[M],北京:中华书局。
  [2]韩潇玥,2012: 《红楼梦》对话的语用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
  [3]古耜,2008: 《悟读红楼》[M],北京:京华出版社。
  [4]朱一玄,1997《红楼梦人物谱》[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
  [5]Grice, H. P. 1989: 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6]Levinson, Stephen C. 2000: Pragmatik[M], neu übersetzt vonMartina Wiese. Tübingen.
  [7]Linke, Angelika/Nussbaumer, Markus/Portmann, Paul R. 1996: Studienbuch Linguistik[M]. Tübingen.
其他文献
陕西韩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代史圣司马迁的故乡,然而有很多人不知道“赵氏孤儿”的故事就发生在陕西韩城。  戏剧《赵氏孤儿》中的赵武、程婴、公孙杵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左传》、《史记》、《东周列国志》等历史名著都有记载。  赵氏孤儿的故事最早见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赵世家》,赵武的祖父赵盾先后辅佐晋襄公、晋灵公执政,赵武的父亲赵朔也是晋国的将领。晋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
期刊
【摘要】:我国金融业统一监管的可能性分析是近年来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反对者、支持者的声音不绝于耳,了解其背后不同的声音与根据对于研究统一监管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三个角度出发,层层递进来探析金融业统一监管的可能性。首先,从我国金融各行业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借鉴国外经验,探讨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及未来趋势。随后,从实现统一监管所面临的现行监管协调机制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入手,探析我国金融业统一征
期刊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用钢筋和混凝土制成的一种结构。本文分析了在多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常遇到的几个问题及采取的对应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设计;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屋建筑设计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综合性建筑的发展使建筑平面布置和体型变化日趋复杂化。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近年来由
期刊
《开国大典》的作者董希文曾说:“我们的各种艺术都应该具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关于油画,不仅要继续掌握西洋的多种多样的油画技巧,发挥油画的多方面的性能,而且要把它吸收过来,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血液,并使其有自己的民族风格。”  近些年来,中国风、民族风在各行各业中颇为盛行。音乐、美术、服装、建筑等领域都有所体现,人们开始挖掘和回归民族特色的元素,发扬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开国大典》这幅油画,可以说
期刊
【摘要】:在中国大多读书人眼中,英国人李约瑟先生可以算的上中国科学史的另一种表征。而他的理论——中国科学技术曾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只是到了近代落后于西方的说法也是深得众人信奉。人们把“为什么近代科学未能产生在中国”看做“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一经提出,诸多学者便针对如何解答这一问题以及这个命题的真伪性开始了广泛而长久的争论。可绝大多数的关注点似乎都不在难题答案本身,而在于这一难题背
期刊
【摘要】:本文属于对废弃工业空间转型可行性的分析报告。由于当代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大量闲置或废弃的工业建筑。废弃的工业建筑显然已经不适合现代工业生产的需要,但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它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可以通过改变身份,在演绎下不断生存,续写城市历史,体现城市文化。  【关键词】:废弃工业;空间转型;可行性  人类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经历了漫长千年,从工业社会至今,短短百年,世界
期刊
【摘要】:由彭三源编导,刘德华和井柏然主要的电影《失孤》,改编自真实的社会事件,上映后取得了三天破亿,十天破两亿的好成绩。它除了有明星的卖点,更重要的是它看似单调的寻亲之路,却不断地流露出发人深省的部分。影片虽然已“打拐”为主题,但是却远远超出了这主题,它处处充斥着悲哀,也处处充满了温情,让人回味无穷。  【关键词】:失孤;生死理论;三重人格  人生是漫长而痛苦的,又是短暂而幸福的,是荒凉又孤独的
期刊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的汇率水平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前提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预期比较明朗的情况下,探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山东省的影响,另外在升值压力下,山东省如何应对,如何优化自身的贸易方式,来促进山东省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汇率变动;进出口贸易  2015年,山东省进出口总额2417亿美元。其中,出口1440亿美元,进口977亿美元。主要市场的出口总体保持增长。实际到账外资平稳增
期刊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媒体行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数字媒体时代,而数字媒体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视觉艺术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视觉艺术在经历过创新阶段之后,开始渐渐地融合到数字媒体时代,因此,在数字媒体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媒体语境下对视觉艺术的不断创新就成为了数字媒体发展具有的一个新特征。基于这样的条件背景下,文章
期刊
【摘要】:本文在研究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问题,进而论述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取的因素。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现状;问题;选取因素  1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的工程承包业已拥有了相当的实际能力,在劳动力价格、管理及技术水平以及质量方面,我国的工程承包公司都在国际性的工程承包市场上拥有相当大的优势。然而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