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of 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

来源 :母胎医学杂志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anl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内镜下严重程度与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尿酸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确诊U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Mayo肠镜评分分为轻、中、重3组,比较3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差异,分析Mayo肠镜评分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轻、中、重3组UC患者血小板[(205.00 ± 61.18)× 109/L比(24
目的探讨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在小肠上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为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小肠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采用次氯酸氧化修饰大鼠血清白蛋白(RSA)的方法体外制备AOPPs。将IEC-6细胞分为AOPPs组、RSA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50、100、200、400 μg/ml的AOPPs干预IEC-6细胞作为AOPP
Degos病是一种罕见的可累及多系统的坏死性血管炎性疾病。自身免疫异常、遗传、感染和凝血功能异常等可导致发病。该病多以皮肤表现首发,但肠穿孔、出血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不易被消化科医生认识和诊断。
炎症性肠病尚无法治愈,患者需终生面临手术治疗可能性。直肠残端管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切除术后的疾病预后、治疗及随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及辅助生殖科室相互协作,综合评估疾病活动度及预后、直肠残端恶性病变发生风险、直肠残端炎、泌尿系统功能、性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后方可制定患者个体化最优直肠残端管理方案。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肿瘤的患病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但接受抗肿瘤坏死因子(TNF)制剂治疗是否增加IBD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合并既往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是否仍可继续使用抗TNF制剂,是制定IBD临床决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消化道慢性非特异性透壁性炎症性疾病,传统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近20年来,以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生物制剂极大地改变了CD预后,但临床使用仍面临挑战,如原发无应答和继发失效的出现。随着对CD病理生理学的深入研究,针对不同炎症通路靶点的新型药物不断涌现。本文就这些新型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汇总及论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