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害的不只是下一代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ao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澎湃新聞報道2015年山東濟南市警方查獲的一起特大型食品藥品安全案件的“標題黨”新聞震驚了全國,有疫苗犯罪前科卻被地方司法機關判處緩刑的一對母女自2010年開始大量非法經營人用(兒童、成人)二類疫苗,200萬未經嚴格冷鏈存儲的失活疫苗經由193條下線組織人銷往全國24個省市,北京、廣東、福建、江蘇、浙江、內蒙古、黑龍江,天南地北幾乎無一倖免,一時間全國人心惶惶,家長們紛紛擔憂子女接種了無效疫苗可能帶來伴隨一生的不良後果。過往曾有問題疫苗接種者,因為疫苗的失活、無效導致像狂犬病這類致命性傳染病,因為免疫無效而快速感染發病死亡。“毒疫苗”事件不僅成為兩岸四地關注的焦點,更引發世界衛生組織的關注與介入,國務院李克強總理更公開指示:“將徹查問題疫苗流向使用情況,對失職瀆職行為嚴肅問責,絕不姑息”。
  “毒疫苗”事件的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一個月後,央視出手曝光了常州外國語學校搬遷新址不足200天,493名學生先後被查出皮膚病、血液指標異常等情況,更有學生罹患白血病、淋巴癌等惡性腫瘤疾病,揭開了“毒地”事件的大幕。事發後常州市政府公開否認污染,外國語學校更發公開信指責央視報道有誤,意圖先發制人而為毒地蓋上的“遮羞布”。隨著國家環保部、教育部的先後介入,這塊曾經被包括劣跡斑斑的常隆化工在內的三家化工廠使用過的劇毒土地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2008年常隆搬遷後毒地被常州市政府劃為商住用地,並因未達標準而進行土壤修復,直到事件曝光前兩個月地方部門還在指示要覆土封蓋,種植綠地。今年2月南京農業大學、蘇州市環境科學研究所、常州大學組成專家組在常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的組織下進行了常隆化工地塊的土壤修復調整工程竣工驗收,令人驚訝的是竟得出“工程已達到預期環保治理效果,空氣質量檢測達標”的結論,然而事發至今,涉及的學者專家們紛紛避而不談這個“達標”的結論了。令人憤慨的是,眼下的現實似乎是環境評估與保育在商業利益面前到了幾乎一文不值的地步。試問當政府良知與學界良心都在利益的王國裡煙消雲散的時候,還有誰能捍衛民眾基本的生存權利?
  其實,地方媒體在今年1月就開始曝光毒地事件,但一次一次被壓制下來,直到國家級媒體央視的介入才開始引發全國關注,讓這500位年輕的生命還有生的希望,試問全國還有多少類似的事件,難道都只有央視的報道才能引發政府與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嗎?如此一來,民眾對於未來無從知曉更心存恐懼,在廣州、武漢等地先前就曝光出類似的毒地新聞,試問下一塊土地是在侵害居民的商用住宅區,還是存乎於農業用途的農地上,全國範圍內的排查毒地、治理毒地必須快速提上日程;相關事件的調查與處理結果也要盡速公佈,安定人心;環境法律的修訂與地方政府環境治理標準的進一步細化也迫在眉睫,只有治標與治本雙向結合,常州外國語學校500位學生受害的震撼案例才有可能成為類似事件的終點。
  前不久江蘇靖江就爆出“養豬場毒地事件”,雲南商人周建剛在自身健康受到嚴重影響後意外調查發現自己新購的“養豬地”被嚴重污染,開始了一場無畏無懼的舉報才引發媒體與社會關注這塊超過24個籃球場面積的毒地,氣體數值更嚴重超標,對於居民以及土地上的農用、食用種植物也是超級污染,其危害程度之廣難以想象。江蘇作為化工大省屢屢爆出此類環境污染事件,相信在過去長期奉行GDP增長靠化工企業的地方省市也會逐漸浮上水面,當越來越多的“毒地”事件陸續曝光,一方面反映出污染的嚴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百姓的知情權在逐步提高,媒體的監督力量也在逐漸加強,這是習總書記強調的“中國夢”中百姓安居樂業的重要一環。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把“青山綠水還給人民”,因此未來的中國更應該在源頭上禁止類似“毒地”、“毒疫苗”、“毒奶粉”事件的發生,還給民眾一個安全健康的生存環境,這一樁樁的毒事件已經從成人蔓延到兒童甚至是剛剛出生的幼童,如果不加以快速治理與預防,“毒”害的還僅僅是我們的下一代嗎?民族體質與國家實力都在無形中被坑殺,這絕不是中國應該走的道路。
  同樣反觀澳門,在加速與內地商貿互通有無的情況下,我們是否會遭遇到毒地農副產品等二次污染的傷害,毒疫苗對於居住在珠海、中山等地的澳門幼童是否產生影響?特區政府同樣要積極主動防範,在這個一體化時代看似距離我們十萬八千里的事件也許就隨時發生牽連影響。在澳門內部,包括路環的一些工廠,氹仔區的製藥廠相關的廢水、廢料與空氣排放是否有專門的監控,對居民的長期影響又是如何?也許,政府也應該盡快給出答案讓民眾安心、放心。
其他文献
炎炎夏日終於來臨,在這個到處充滿潮濕、熱氣的季節裡,人心都浮躁不堪,似乎整座城市也因此受到感染,曲曲折折。5月的澳門,在勞動節黃金假期的第一天,就出現意外事故,影響到不少遊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基金會突然宣佈捐贈億元人民幣給暨南大學,全澳詫異;而選舉法的修訂終於有了眉目,家暴罪也確定納入公罪,傳染病大樓的計劃在吵吵鬧鬧中塵埃落定;5月的澳門也迎來了《澳門幸運博彩經營權開放中期檢討:經濟、社會、民生
期刊
某個官員吃飯的時候,通常旁邊坐著一個買單的老闆。很多官員都有幾個給他買單的老闆,反過來,很多老闆都認識幾個官員,他們之間建立了很緊密的官商關係。如果商人要辦事,官員可以給予政策照顧,在行政上可以加快審批,一路綠燈。萬一上了法院,可能幫他打個招呼。在這個局部,老闆實際上成了老大,而官員實際上成了老闆的代理人。  官控之下的官商關係,我猜有這樣收放的定律:如果大家的日子過得比較緊,那就無為而治,輕徭薄
期刊
縱觀眾多國家和地區,外僱都是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臨近的香港、新加坡,都是大量外僱輸入的地區。外僱對一個地區而言,僅僅是為了解決一時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嗎?本澳長期輸入的非專業外僱,到底是旨在單純地補充勞動力,抑或是長遠解決本澳人力資源素質的困境?對此,受訪者給予了不同的回答。  澳門街坊聯合總會副理事長周宜心指出,根據《聘用外地僱員法》第二條第一款指出聘用外地僱員是為了在沒有合適的本地僱員或合適的本
期刊
隨著城市發展的進程,在澳門踏上快速發展之順風車的同時, 保育也成為備受爭議的社會議題之一。好比每一個城市更新發展之路必經的一段段陣痛,政府和民間力量無可迴避地在保育這一議題上一再交鋒:城市空間要發展,那麼城市肌理保與不保?為何要保?如何去保?  由年前開始吵嚷不休的愛都酒店及新花園泳池是否保留事件;到年初同樣吵嚷不休的松山藍屋仔是否拆掉事件;備受社會關注的路環叠石塘山山體保育爭議;近期又有百多年歷
期刊
在澳門,有醫生一天就走穴幾個門診並不少見,醫師多點執業本是一項工作權利,但這項權利並沒有得到公立醫院的尊重,暗地走穴的不少,敢跟醫院說的卻沒有。很多醫生被一些公立或半官方醫院請過去做專家,但這些事跟自己所在的醫院說不得,都只能暗地裡做。越來越多民營診所請公立醫生走穴行醫,這讓公立醫院的管理者憂慮,一是擔心辛苦培養的醫生會流失到收入更高、工作環境更好的民營醫院去,二是不滿醫生把本職工作放到一邊,去給
期刊
內地漢偷渡犯案 偷賭客20萬  今年1月15日,司警接到一名內地商人報稱被人盜竊財物。事主稱去年初認識疑犯,每次來澳都由疑犯安排酒店和陪賭。事主今年1月11日再來澳賭博,疑犯再接待事主。直至1月15日早上,當時兩人在路氹某酒店,事主離開房間,留下疑犯。事主當日下午返回時疑犯已離開房間,無法取得聯絡。事主報稱手提包內有十六萬港元、三千元人民幣、手提電話和身份證明文件等,合共損失約十九萬六千四百元。司
期刊
每逢五、六月基本都是租務市場交易的高峰期,尤其是澳門很多學生、外地僱員,都需要更換新的租房或者是續期。不過相較於以往火爆的租務市場,今年澳門的出租屋似乎是無人問津。  據瞭解,從去年以來,澳門的租房市場價格就一直在下降,原先需要萬餘元的三房單位,目前也只需要8000港幣左右,跌幅相較於前幾年已經算大的了。儘管租金便宜了,但租客卻一直在減少,有時會聽到業主抱怨,常常一套房子掛出去幾個月都還沒有租出去
期刊
近日經新聞報導一則越傭“搖死2個月B女”卻獲輕判案件引發市民關注。現實中家傭涉虐待幼主或老人問題,是很普遍性的現象,只是聘請得家傭的家庭,自是出於無暇兼顧家中老幼或家中大小事務,才不得己走的下策,所以才有一個說法是:請一個外人(家傭)在家,等同放一個豺狼在家。正因於此,全澳聘請家傭的家庭,十之八九都有安裝監控電視設備看門口,而當有大件事發生的話,閉路電視片子正是警方查證的有力罪證之一。  是次案件
期刊
對岸轟轟烈烈的“9·3”大閱兵,國際政要雲集,少了歐美大咖,卻意外在台灣引發了朝野爭論,馬英九“是誰領導抗戰”的呼聲看在對岸眼裡不值一提,倒是連爺爺不顧台灣內部甚至國民黨內高層的多次勸阻毅然決然出席對岸習大大邀請的閱兵大典,加上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究竟在閱兵臺閱了兵沒有的帽子戲法,讓原本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的焦點從老兵們轉移到這群政壇老手們身上,不得不感慨有些咖離開了政治,分分鐘不能獨活。而就在
期刊
“日月當空照大地,直掛雲帆濟滄海。”當你第一眼看到這個標題時,會不會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是的,這兩句詩詞分別引自於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代女皇武則天的造字典故和家喻戶曉的詩仙李白所作的詩詞名句。雖然套用於此處有些班門弄斧,但此次“行走中國·2015世界華文媒體美麗四川行”成行之後,筆者一路遊覽女皇與詩仙故里,感懷女皇的霸氣與詩仙灑脫豪邁之情懷,一時覺得詞窮,非女皇與詩仙自己的佳句不能表達。  此次“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