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认知有效预设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z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15-01
  本文就以《说“木叶”》课堂为例谈教学设计。
  林庚的《说“木叶”》是为说明诗歌的语言暗示性问题而用的一篇文艺评论,本文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很值得我们细研。本文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品味作者引用的诗文准确体察的诗歌的内涵和抒情意蕴,真正感受诗歌语言的精粹。其二是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分析鉴赏的能力。三是利用文章中的“木、树叶、木、木叶、落叶”等意象,有效解析诗歌语言中的暗示作用。
  案例题旨:
  本单元的篇目是文艺评论和随笔,运用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在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并获得一些文学常识的基础上进行研读。《说“木叶”》是“咬文嚼字”的一个范例,文章看似繁琐,实则内容简单,结构单一,只要抓住古诗中为何多用“木”而不用“树”这一关键点,就能突破重难点。
  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1、借助理解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的理论,进而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2、借助审美体验,唤起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奋发向上的情感。3、教师在学生学习体悟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4、教学中如何注重预设和生成进而让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
  案例背景:
  高二学生已具备相当的阅读和鉴赏能力,粗读粗解文本并不难,但是,学生的粗解之后易陷入满足,缺乏进一步鉴赏的兴趣与动力。所以教学之策略之一就是要使教学内容“陌生”化,拉开学生与本文的距离,利用导语激发好奇,令其生疑。故此,本案例设计主要以学生的自我鉴赏为起点,由浅入深,利用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意象的不同意境。
  教学实录:(易老师的教学实录)
  片断一
  导入后进入到课文的学习。
  预设1:第1段,引用了大量诗句是说明一个什么现象?
  生1:此段引四的四首诗歌里都用到了“木叶”,说明古代诗人写诗时爱用“木叶”。
  师:作者引用了大量诗句,旁征博引,提出了需要论述的对象:古诗多用“木叶”,“木叶”是历代诗人所钟爱的艺术形象(意象)。
  预设2:第2段引用的诗句里涉及有:树、木、树叶、木叶、叶、落木,请找出它们的不同(引导阅读4—6段后回答)
  生2:木叶本就是指树叶,可诗人更喜欢用“木叶”,主要是“木”与“树”不同。
  生3:“木”有落叶的感觉,而“树”没有。
  生4:“木”有颜色的暗示性,这话不全对,“树”也有颜色的暗示问题呀,“树”暗示绿色。
  生5:“木”让我们想到没有叶子的“木头”“木料”“木板”等的树干,是干燥的。
  ……
  预设3:“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
  生9:枯黄、干燥的落叶
  生10:树叶掉光而感到凄涼的感觉
  生11:因为有凄凉感觉,所以古诗人常用它来表达凄凉情感。
  片断二
  师小结:“木”的特征:1、含有“落叶”的因素,干燥,也比“树”单纯。2、有颜色的暗示性—黄色,有秋的气息,有秋风扫叶落之感,空阔疏朗。由这些特征常与“离人、游子、思乡”等联系在一起,而古人写诗时,多与悲秋。而这些均引诗歌为证。“木叶”就是“树叶”,少用“树叶”,常用“树”、“叶”及“落木”。主要归纳起来就是:用“木叶”舍“树叶”。
  ……
  片断三——拓展探究
  预设4:在国诗歌中,有哪些意象能引起同学们联想的?
  生:梅、柳、草、菊等
  预设5:请根据你所熟悉的梅花诗,说说“梅”这个意象的特点。
  显示王安石的《梅花》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讨论,结论:高贵,圣洁,坚贞。
  小结: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希望学们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从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案例分析:
  本课内容虽简单,让学生能通过阅读分析课文中诗歌的特征,进而理解我国古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理解这是古代诗歌的普遍现象,进一步拓展到把握古代诗歌的其他意象与情感的关系,实则一课时全做到也不容易,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不高。
  预设1、2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当学生在探讨中已不断的接近或达到目标时,教师就应大胆放手给学生,由学生归纳。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策动并促成学生主体思维,尽量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用问题驱动学生思维,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解决的问题就会接近或达到预定的目标。那么,教学中如何注重预设和生成进而让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
  教学中,常常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由于学生个性千差万别的,个人感观也不一样,特别高中课堂,预设外生成是无可避免的。但是教师在预设总目标时,终将要化解总目标,使其成为生成的诱导条件,当然,教师还得预想生成的情形,使生成呈现时最好能与总目标相对应。然而,面对非预设生成,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不妨把学生提的问题归类,我们不难发现,课堂的非预设生成不外乎两大类,一类与教学内容有关。然而,若遇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该怎么办?一次,我让学生讲评“诗歌鉴赏题”试卷,学生分析了诗歌内容,也讲了方法,重新整理答案后,特别希望我展示参考答案,我说:“大家现在特别期待什么了?”,一生马上接口大声说:“等待着下课”。天哪,后面可有专家在听课呢。我微笑着,突然唱起“等待着下课,等待着白卷,等待着懊悔的少年”,学生有笑的,有默然的,课堂马上又进入了非常和谐的氛围中。这与课棠内容毫无关系,学生也只是玩笑,可课堂上我们是不能打击学生开口说话的积极性的。无论何种非预设生成,哪怕是无效的消极的生成(如上例)我们都要带着微笑、平等、肯定、赞赏走进学生。学生才能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从而主动参与学习,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情感意识是学生综合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认识到新课改环境下情感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采取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环境 初中历史教学 学生情感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关心和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原因复杂,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智力方面的、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文章分析学生的差异产生的原因、特征,提出进行差异教育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关键词】差异教育 切入点
期刊
【摘要】Policymakers use taxes both to influence market outcomes and to raise revenue for public purpose.As a large part of a country’s economy,taxation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a country’s developed ec
期刊
【摘要】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也有了新的发展要求,尤其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一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明确这一教学目标,并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通过科学的引导和教学设计对初中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笔者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现状,并重点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創新能力的具体策略,旨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求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是一门系统且复杂的学科,而学生为了能够学好地理则需要读懂图表。然而,在当前高中地理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并不注意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水平。本文具体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  【
期刊
【摘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和资源共享有重大意义。在各级行政、电教和教研部门及学校等单位和专家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已顺利完成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各项组织工作,并顺利完成部级优课评审工作。边远省份有很多相似点,本文以青海省为例,通过分析活动的开展情况,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开展活动的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采取灵活的形式,鼓励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
期刊
【摘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赋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该给予他们快乐。而当前很多老师都忽略了学生的快乐,一味地传授知识,以达到教学目的。学校的考绩,家长的期盼等等,一些无形的压力,捆住了教师的手脚,让他们在无意中抹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以至于有些孩子开始厌学,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后果。其实,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快乐是非常简单的。  【关键
期刊
【摘要】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老师一直都在想方设法地增强课堂活力与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于个人不成熟了看法,就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所倡导的,德育课堂要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切实地做到“三贴近”,就完全能增强德育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校林老师在《科学消费》一课中给做了很好示范作用,让我们又一次领会如何贯彻“三贴近”原
期刊
【摘要】《数控加工技术》作为中职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良好的教学环境和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是保证学生掌握该课程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五个改变谈谈如何深化中职专业课堂实效。  【关键词】中职 数控车 改变 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05-02  改革才能谋发展,教育兴国也应与时俱进。2014年4月2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