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三到”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u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是这样要求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觉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朱熹“心到、眼到、口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让学生将“三到”与阅读完美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心到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与思考如同双胞胎,如影随形。只读书不思考,则读书如同嚼蜡,乏而无味;只思考不读书,则缺少实践,不能汲取书中营养,等于空耗时间。可见,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用心读,边读边思考是何等重要。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各种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思考关于文章的内容、结构、情节、写作手法、布局谋篇等,争取阅读一篇文章就能学到几点别人的长处。同时也要启发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靈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内心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小学生求知欲望特别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和发展学生的探究心理,要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试着独立解决问题。长此以往,逐步养成良好的用心去读的习惯。这样,学生以后学习,遇到难题时就会迎难而上,以攻关克难为乐。在写作时,也会将学到的长处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稳步提升。
  二、眼到阅读方法有多种,教学时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同类型的文章读书方法不同。平时要要求学生阅读前用眼观察,找到适合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其一是看书扫视法。要读得快,就要眼睛看得快。要让学生养成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的习惯,学会合理扫视,逐步扩大学生的“视知觉广度”。其二是看书搜索法。要提高阅读速度,具有看书时的快速搜索能力是必要的。即在看书时能快速找到所需文章目录,文章重点或对文章所关心的部分。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善于发现重点,善于发现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其三是速读中心法。就是要求学生在训练中能迅速找到所看书本或文章的中心思想。其四是速读概括法。通过快速阅读要求学生能看清书籍或文章的内容提要,迅速把握文章主要脉络和大意。其五是速读提问法。 看书与做事一样,如果想要好的效果,在起初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看书指向,即需要向书中了解和掌握什么东西,记忆什么内容,这样看书时学生就容易形成带着问题去看书和复习课文的习惯,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无论阅读何种书籍,要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把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把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总得认清几个问题──也可以叫做题目”。
  三、口到培养学生“不耻下问”。这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动口,平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畅所欲言氛围,让学生养成愿意发表见解和看法的习惯。教师提问时要因材而问,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积极鼓励学生回答,要给学生回答的空间,切忌替学生回答或武断地否定学生的答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积极地鼓励。疑难问题要先让学生互问、互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小学生好奇心强,什么事都爱“打破沙锅问到底”,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发问,不能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甚至抑制。很多科学家都是在“为什么”的声音中成长并大有作为,比如:爱迪生、牛顿。因此,教师要将阅读课的大部分时间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小组讨论释疑,并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敏捷、缜密。
  陶行知提出的“六个解放”中曾提到这样几点: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将“心到、眼到、口到”逐一落实并完美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汉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探求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注重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教学中我尽量拓宽识字渠道,力求识字方式的多元化。  一、品味汉字文化,感受汉字的魅力  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化石,是中华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引领学生走近一个个汉字,感受汉字的无限魅力,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
期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而自主学习又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由于我校地处偏远农村,学生家庭贫困,家长对教育重视不够,教育资源缺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方式单一、被动。这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形成终生的学习能力。村小教师学习资源匮乏,如何实施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换,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转变。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面对学生与日俱增的对知识的需求,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准备、形成、延伸方面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具体的说就是课前收集信息,课上整理运用信息,课后获取更多新的信息。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期刊
教师怎样指导孩子“看图写话”,提高孩子“看图写话”的能力,一直是低年级教师在教学中所要探究的一个问题。我通过四加一的方法(四是一看二想三说四写,加一就是对日常积累的运用。)指导孩子进行“看图写话”,长期坚持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看就是教会孩子有序观察,有话可说  “看图写话”的基础是要学会观察,这是进行“看图写话”的重要条件。我们在教学中,要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为
期刊
教师在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时候,应当注意到自己教学的这一特点,让字词教学的目光更加深广一些,树立起服务于阅读和写作这一较为长远目标的字词教学意识。我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  一、识字与扩词、成句紧密结合,让字词教学立体化  低年级学生的言语特点是短句多,以词代句多。识字教学的时候就要从这样的特点出发,有意识地教学生扩词,并且适时引导扩词成句,扩成超过单一意义的句子,甚至句群。在这里,我们特
期刊
小學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所有方法和技能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树木成材,非一年之功。”语文知识如此广博,非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要勤读、勤写、勤练、勤问、勤复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不动笔墨不读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的书再多、学的知识再广博,不做笔记,忘得也快。这就要求学生看书、学
期刊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字无论怎样戏剧性的排列组合,都反映了一个道理——“难”。小学生还编了一个顺口溜: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有心不做吧,老师瞪大眼,没有别的法,不抄就瞎编。看这位学生编的——妈妈残疾下岗,爷爷瘫痪,奶奶失明……而她这样编的目的只是为了拿高分。这幅漫画侧面地反映了小学生习作的现状。  一、写什么,怎么写  1阅
期刊
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成长。”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育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为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发展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生命主体,将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每一位学生,从而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  一、创设行为激励环境,民主的师生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  一个没有自信心理的人不能够克服困
期刊
教师要做太阳,把温暖洒向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不要做探照灯,只把关爱放在优秀生身上,当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尘最需要爱的时候,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  一、笑一笑——使用幽默的语言  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精神放松,使教学气氛更加轻松融洽,教育教学更富成效。我们可以采用的方式有诸如妙用古诗俗语,明褒暗贬,调侃自我等。  我有一个学生平时爱找人讲话,有次竟然声音无法控制,
期刊
写作是一个人真实情感的再现,它以生活为源泉,是丰富生活,享受生活,超越生活的记录,是在表达中发展自我,宣泄情感。同时,写作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情感升华,心绪飞扬。作为一名执教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师,在引领学生走入习作天地的自由表达中,我找到了一根“灯烛”。  一、写作重在激发兴趣,培养表达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我注重让学生自主选材,自主命题,进行自由表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