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解放——以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为中心的分析

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论犹太人问题》这篇纲领性文献中,马克思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并立足于人的解放对近代市民社会既进行了高度肯定又进行了尖锐批判。资产阶级政治解放使市民社会与国家发生了二元分离,这是马克思批判市民社会的时代背景。在市民社会中,人过着天国的生活和尘世的生活相互割裂的双重生活,分别对应着政治共同体中的神圣生活和市民社会中的世俗生活。市民社会的本质精神是犹太精神,而犹太精神即是商业精神、对金钱的崇拜精神。马克思批判市民社会的根本目的是变革市民社会,以超越政治解放,实现人的解放。
其他文献
《论马克思的方法论唯物主义》(《中国哲学年鉴》,2010专文,简称《主义》)说:马克思赞成"消灭哲学"和倡导"历史科学",同时又"多次声言自己的理论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相反,是唯物主义的
就人的社会化这一问题,存在两方面关键节点,一是个体自身问题的出现和改善,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问题。就个体自身的问题来说,我们从个体个性的缺失与获得、个体需要的满
传统价值、西方价值和新型价值相互杂糅,新型价值渐成主流是当前我国社会人们价值取向的基本状况。这种状况通过影响文化发展方向、文化内在结构和文化国力的提升等,对新时代
在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方法论中,基于实事求是的实践观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在新时代,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坚定理想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许多社会现实问题,归根结底都源于信仰的缺失、信念的动摇。系统地阐述信仰信念这个问题,
坚持辩证思维、反对形而上学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习近平思考治国理政所遵循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文章结合辩证思维的"联系""整体""矛盾""相对""暂时"等
《资本论》不是一部纯粹的经济学著作,不能仅从经济学的视角阐释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关系。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与超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政治经济学的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并不是为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阶段相对短暂,并有和平实现的可能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果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制定,在术语上的标志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概念的出现。那么,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主要使用的"资产阶级生产方式
用联立方程法对单级氨水吸收式热泵的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联立方程组包括物性方程、各部件传热传质方程以及质量和能量守恒关系式。模拟结果表明,联立方程法具有收敛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