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灵感激发与作文创新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gsang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灵感是人们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最敏感的邂逅,是人们思维活动由量变到质变所产生出来的高度的创造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应精心创设情境,感悟诱发灵感;深入细致观察,探索获取灵感;善于汲取信息,整合触发灵感;转换视角剖析,脱俗寻觅灵感;打破常规思维,逆向创造灵感;心平气和思索,放松捕捉灵感。
  关键词: 作文 灵感 创新
  
  灵感,即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灵感具有突发性、偶发性、忽逝性、非逻辑性、独创性等特征。因此,灵感便在模糊神秘的光环中令人可望而不可知。其实,灵感作为人类一种高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复杂、激发机制如何奇特,总是有规律可循的。语文教学要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创造性人才,研究灵感思维教学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艰苦的学习、长期的实践、不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是作文创新的不竭源泉。灵感是人们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最敏感的邂逅,是人们思维活动由量变到质变所产生出来的高度的创造力。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有了丰厚的生活积累和广博的知识。可以说,生活积累是灵感产生的基础,而知识素养是灵感产生的内在条件。中外一些有成就的大作家的生活经历,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段苦役、高尔基的“大学”经历、曹雪芹的“大观园”生活、巴金在“家”里的见闻等,都是他们赖以产生灵感、创造奇迹的基础。伟大的作家之所以创造奇迹,除生活阅历和天赋外,主要还是受惠于本人强烈的求知欲,博览群书,用前人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心灵。
  同样,中学生写作中突然得到灵感,绝非天外飞来,而要靠平时对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包括从课外的大量阅读中,对有关写作知识、写作经验的积累,在生活中对有关四时景物、家庭生活、学习情况、社会见闻等写作素材的积累。厚积薄发,有了这些积累,就为灵感的发生创造了前提。所谓“得之顷俄,积之平日”。
  那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试加以探索。
  一、精心创设情境,感悟诱发灵感
  情境具有重要的智能暗示作用。情境能让学生“发现事实事理的真谛”,获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叶圣陶语)。学生在情境中身临其境地去感悟、去体验,便能萌生一种惊异感、质疑感、自由感,带来感知的敏捷性、情感的丰富性以及认识事物的领悟性和灵活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一种气氛、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之下,诱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灵感思维。如改写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可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感悟,让他们亲自感悟“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春的气息和生机;改写《我的叔叔于勒》,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其站在这个角色的心理位置上去体验;写某人的不幸遭遇,可播放《二泉映月》,感受人生的辛酸和坎坷……情境提供的种种具体表象,使学生灵感来潮,似有聪慧之神启开心扉,打开记忆的仓库,沟通联想的脉络沟通,张开想象的彩翼。
  二、深入细致观察,探索获取灵感
  观察是知觉和思维相互渗透的复杂的认识活动。在观察过程中,不断将观察到的事物与已有的知识或假设联系起来思考,并比较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特异性和重复现象等,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获得新的发现和发明,这也是灵感思维所具有的特征之一。凡是观察力强的人,必然对客观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心理经常处在高度积极的警觉状态,能觉察到别人看不到的深层情况,对事物的认识常具有独创性。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美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观察客观世界的能力,有了观察的敏锐性,在写作中就能积极、周密的思考,对问题正确判断,迅速作出结论,从而获得灵感。
  三、善于汲取信息,整合触发灵感
  从信息论的角度讲,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是有目的地接受信息,这种信息的摄入属于显意识的摄入。但在社会生活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各种事物的感染和熏陶,因而就摄入了大量的潜意识的信息。显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大脑摄入的显意识多了,在记忆仓库里储存起来,就可能不断转化为深层次的潜意识;相反,潜意识也可因一定的原因而向显意识转化,以至突然爆发,就出现了灵感。一般来说,灵感的发生,不能坐等现成,而要主动地去寻找获取。诱发灵感的关键是触发信息的有效性,即通过联想,将各种在传统观念看来不相关的信息巧妙地组合起来。信息触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量来自外界的信息,一是自己头脑中的内部信息。二者交融,往往就成了触发灵感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学习中、生活中、媒体中的各种信息,敏于发现,勤于思考,进行信息的有效整合,从信息中触发灵感。
  四、转换视角剖析,脱俗寻觅灵感
  学生在作文思维陷入僵局时,不妨指导学生转换角度,从多角度入手,促使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大量被抑制于潜意识的信息则会闪电般重新组合而进入显意识,百思不解的问题就会突然顿悟,从而产生灵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客观事物往往是复杂的、多侧面的,作文要充分表现事物,必须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选材构思。教师可要求学生对作文命题多推敲、多琢磨、多出点子、多想门径,在比较权衡中,优胜劣汰,爆发创新求异的新火花,独具与众不同的超常思维。如我曾以《时间》为题教学生作文,要求跳出“计时概念”的圈子,联系不同职业的人来立意。作文交上来以后,发现学生的作文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角度:时间——工人的财富;时间——农民的粮食;时间——教师的学问;时间——作家的金子;时间——经济学家的速度;时间——军事家的胜利;时间——医学家的生命……
  五、打破常规思维,逆向创造灵感
  韩愈主张“惟陈言之务去”。作文应不满足现成的陈旧套路,应对现成的结论不迷信,不惟从,勇于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反常构思,着重从否定、怀疑、贬抑、批判的角度立意,鞭挞假丑恶和揭示问题的另一面,从而获得创作灵感。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以梅花自况,抒发孤芳自赏的感情。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则“反其意而用之”,借梅花抒发了斗严寒、傲霜雪、报春讯、求谦谨的情怀。这种逆向思维使立意独具匠心,独步千古,获得了文坛美誉。学生在作文陷入困境时,教师可指导他们反常构思,以获得创作灵感。
  六、心平气和思索,放松捕捉灵感
  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推崇灵感的虚静平和。心情舒畅,就能够“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从而获得创作灵感。灵感往往是在长期紧张思考之后的短暂松弛状态下出现的,这个最佳时机可能是在散步、洗澡、钓鱼、交谈、起床的时候或其他比较轻松的时刻,甚至在梦中。学生作文在写不出来的时候硬写,必然敷衍成篇;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效果并不见佳。那就干脆放松一下,或唱歌跳舞,或学习其他功课,或干脆睡上一觉,灵感这个不速之客,必然在你精神疲劳消除之后,像春风吹绿原野般闯入你的思潮,“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而获得顿悟。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正确地把握灵感思维激发的心理机制,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把学生的灵感激发出来,就能使学生的创新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精神王国中不管多么奇特、多么复杂、多么玄奥、多么飘忽不定的心理活动,最终都会通过实践这个中介,在物质世界中找到它的根须。
  但愿灵感成为学生作文创新的不竭源泉,学生能在灵感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是流动的生命,语文课堂要体现的不仅有知识的授受、智慧的开启,而且应该有对学生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教师应依靠生命化语文教育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命体验,对生活的关注、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珍视,最终实现师生的互动发展。本文从课文教学要用真情关注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深入挖掘教材,实施生命化语文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实
目的通过实验兔肝脏射频消融(RFA)实验,评价生理盐水、四氧化三铁纳米以及肝动脉夹闭对RFA效果的影响作用。方法清洁级新西兰兔44只,每组11只,共4组进行实验。A组(对照组):单纯RFA
摘 要: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而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主要取决于驾驭课堂的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驾驭课堂 教学双赢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把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如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如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笔者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的地位也应得到充分体现。而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主要取决于
摘 要: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思维规律确定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巧借哲学思维来解读文化教材和组织教学进行阐述,在剖析具体教例的同时指出创新教学方法的优势。  关键词: 哲学思维 《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 运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共有《经济生活》(必修1)、《政治生活》(必修2)、《文
目的探讨MR、多层螺旋CT(MSCT)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40例乳腺疾病患者接受检查,72例接受MR检查,68例接受MSCT检查。结果140例乳腺疾病共152个病灶分为两组,MR
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状之一,可因多种原因引起,外感头痛、颈源性头痛、偏头痛、内伤头痛等适宜手法治疗。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推拿治疗本病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对医院整体护理服务环境认知的差异,探讨人性化、针对性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922名护理人员对护理服务环境现状的认
目的实现基于三维几何模型的人脑解剖知识可视表示。方法选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的脑部连续切片图像,采用光线投射合成算法建立人脑三维体绘制模型;参考美国的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