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光走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da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儿子上小学了,老公和我商量:“咱俩得牺牲一个人照顾孩子。”“牺牲”的自然是我,他刚刚升职,而我打的那份工,职业前景并不乐观。
  先时是欢欣的,但很快,各种不适来了,无所事事的茫然,没有成就的自卑,令我越来越宅。我自动远离同学、朋友,像缩在墙角的可怜的猫。更糟糕的是,失去经济收入,信心跌入谷底,坏情绪接踵而来,常常莫名其妙地冲老公发火,就连小小的儿子,也成了我的出气筒。
  要不,把写作捡起来吧。老公说。可是谈何容易,搁笔七八年,我完全没有信心。老公开始帮我收集报纸、杂志,让我揣摩学习。一次,他去南方出差时,除了当地的晚报,同时带回的,是一本最新的《莫愁·智慧女性》杂志。
  《走过2009,我们更坚定光的方向》,封面上,这些醒目的字吸引了我。迷茫中的我,多么渴望“光的方向”。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那篇文章没有让我失望,“一定要学会做一个能屈能伸、身藏‘绝技’的新时代女性,不要以为自己成天服务于家庭就没必要充电或者自甘平庸,妻子无论在精神、经济、生活上,都要有足够的自主性,这个家才会稳固和谐。”这些话,仿佛就是为我量身定制,那一刻,茅塞顿开。
  从此,我与《莫愁·智慧女性》结缘,她不声张,不做作,只无声无息地灿烂着。每个月,她如期而至,我的手在桌面,她也在桌面;我的手在枕边,她也在枕边。就连一次吵架后的“离家出走”,我也没忘记抄起一本《莫愁·智慧女性》塞进包里。
  那个下午,在家门口的公园里,是《莫愁·智慧女性》陪伴着我。她告诉我,一个妻子,“既想管住丈夫的人,又想管住丈夫的钱,还想管住丈夫的事,越是费心竭力,越让一切失控”“所有的不淡定,都缘于不自信”……何尝不是呢?疑神疑鬼、患得患失,只会让两个人走得越来越远,“无为治家”才是婚姻里的智慧。
  心渐渐平静下来,手中的《莫愁·智慧女性》像翩翩的蝴蝶,与身边的绿草、鲜花一起散发芬芳。而这芬芳,我有多久没有留意过了?抬眼看到寻找过来的老公,一切烟消云散。
  《莫愁·智慧女性》是智慧的。育儿遇到难题,她会告诉我,对孩子的爱,“不是要做加法,而是应该做减法,放手让他成长。”《莫愁·智慧女性》是极善捕捉情感的。在对待因不擅表达而看似冷漠的亲情时,她这样指引我,“一切都是缘分,做一场母女,犹是如此。爱与拥抱,都要及时。”
  每一篇文章,或给人启迪,或令人感动,阅读是喜悦的,这喜悦来自与作者情感的融入与共鸣。
  如今的《莫愁·智慧女性》,“慧心慧语”栏目呈现了值得铭记千年的伟大女性;“魅力人物”栏目描绘了事业成功之路的磐石;“法律援助”栏目勾勒出人性道德的边界。每一个栏目,每一个故事都紧跟时代、贴近现实,像鲜花提供馨香,像年轻留下初恋,历久弥新。
  《莫愁·智慧女性》始终清秀而从容,不为猎奇,不为博眼球,只为教会我们一个字:爱。
  有《莫愁·智慧女性》相伴,我也在学着长大,终于能够从从容容尽贤尽慈尽孝。幸运的是,我也终于身藏“绝技”——从读者变成读者兼作者,这“华丽转身”,是《莫愁·智慧女性》带来的。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而我的内心有个声音一直在说,要有光,才有跟随的力量,才有开路先锋,才有新的创造。无疑,《莫愁·智慧女性》就是那个灯塔,触手可及。
其他文献
高冷女神,一丝热情维系50年  父亲是晚清重臣张佩纶,外祖父是李鸿章,还有个享誉中外的侄女作家张爱玲,自己又有美貌有智慧,张茂渊高冷得像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  在张爱玲笔下,她是机智的职业女性,也是冷淡的亲人,似乎跟谁都不亲近,跟谁都不愿有过多牵扯。  只是,再高冷的女神,碰上爱情,也会低到尘埃里,在尘埃里开出花来。  与李开弟的邂逅,发生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前往英国的轮船上,她看着翻卷的浪花吐得天
期刊
“我得坦白,遇到你之前,我有过几段风流韵事。”玛丽娜望着乌雷,眼神怯怯,害羞而矜持。她是伟大的先锋派行为艺术家,此刻却像稚气未脱的小姑娘。  “这没什么,那是之前,我需要的是之后。”乌雷微笑着说,一边替她处理伤口。在刚结束的阿姆斯特丹苹果画廊的行为艺术表演上,玛丽娜用剃刀在自己小腹上划了一个五角星。  作为此次表演的助手,乌雷一直跟随玛丽娜。于是,一场对白自然地从艺术向爱情过渡了。  玛丽娜说:“
期刊
冬天来临,为了取暖,刺猬和刺猬越靠越近。可靠得太近就刺痛了彼此,只好各自后退,但寒冷又驱使它们再度靠近。几经波折,刺猬们终于找到最合适的距离,既能够相互温暖,又不至于刺痛对方。  现代生活同样需要我们成为一只懂爱的刺猬——不只是婚姻关系、亲子关系,所有的亲密关系中都需要对同一个人容纳对立的情感——爱,同时不满。如何才能收起身上的刺,协调出既能相爱,又能独立的适当距离呢?  《亲密关系的秘密》一书也
期刊
吐槽引误会丢饭碗  2015年5月3日晚上10点,在郑州艾思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做全职教师的吴梅梅回到家,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再也不想起来了。别人休闲她工作,站了一天讲台,累得腿都不能打弯。  这时,老公李浩和朋友喝完酒也回了家。吴梅梅撒着娇,让他帮自己煮包方便面。李浩拿了几个蛋黄派,敷衍说:“凑和一下吧,明天一早要上班,我想早点休息。”  吴梅梅有点生气,“一连上了六节课,都快累成狗了,让你煮包方便面
期刊
4岁的小女孩琴儿在读幼儿园中班,她最宝贝的东西是一根纤细的毛线。无论去哪里,她都带着它,要么把它攥在手里,要么把它郑重地放到口袋里。她常把这根毛线拿到鼻子前,细细地嗅,好像它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她还常拿它轻轻地抚摸小脸,这时她会无比安静,一副深深陶醉的样子。  老师们觉得她的这个行为很怪,但没有在意,直到一件意外事情发生。  那天上午,调皮的东东突然夺过琴儿手里的毛线,扔到了草丛里。琴儿惊惶失措,拼
期刊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它或许是传递爱的载体,或许是心底最温暖的记忆。  晚安  早上听电台节目,主持人说,有谁会郑重其事地向你道一声“晚安”?一下触动了我的思绪。  在15岁离家住校之前,我都是听着“晚安”入睡的。那个每晚向我郑重道“晚安”的人,就是我的爸爸。  无论冬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出差,爸爸都会在我睡前,来到我的小床前,俯下身子,在我的额头上亲一下,并学着电视里的语调说:“晚安!”在我们
期刊
在南大念书时,女生宿舍楼后面种着三棵很大的栀子花树。每当栀子花开,期末考试就临近了,一向喜欢睡懒觉的我们也不得不早起诵读。  晨雾未散,在栀子花淡淡的幽香里读书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看着洁白如玉、香气袭人的栀子花,有同学会忍不住摘几朵放在自己的床头,让那清香在宿舍弥漫开来。  我的舍友总是第一个起床,她很聪明,很有才情也很用功,唯一遗憾的是,她长得很不好看。大学四年,她不喜欢和同学交往,校园里,图
期刊
初见婆婆,她满面笑容,嘘寒问暖,但目光中明显地带着戒备。“我不识字,但我识时。”在说“识字”两字时,她的目光在我脸上停留了一会儿,又故意把声音抬高了一点。我的心咯噔一下,看来我遇上了厉害婆婆。  婆婆确实“识时”。她勤劳、善良、孝敬公婆,每天一大早就去田里,干活一阵风,一点都不耽误下午过把麻将瘾。生产队里,不论谁家有事情,她总是第一个去帮忙。而且,她爱憎分明,敢说敢做,虽说有点强势,但很通情达理。
期刊
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安娜·贾维斯执著地推动了“母亲节”的成立。但很快,这个节日被全面商业化了,于是,她用余生的时间为此抗争,甚至被称为“疯子”,并因此透支了财产与健康。这个温馨的节日因她而笼罩几许悲情。  执著于创建母亲节  安娜·贾维斯的母亲安·里维斯·贾维斯是位女性运动组织者。19世纪50年代,安在西弗吉尼亚州筹划组建了“母亲日工作俱乐部”,以改善卫生条件、降低婴儿死亡率、对抗疾病并防止母奶污
期刊
女人三十,造梦正好  沈黎曾是《时尚芭莎》的资深编辑。身处很多女孩梦寐以求的工作环境,六年中,可以出国看秀,接触一线大牌,周围充斥着让人尖叫的包包和鞋子……但她还是辞了职,创办了“诗集”。联合创始人刘敏也是沈黎的前同事,杂志社王牌销售。  顺遂的事业,怎么舍得离开?  沈黎说,这转变并非不喜欢之前的工作,而是在稳定中,希望做一个能实现初心的创意项目。  两个人大学时一个学的是电影,一个学的是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