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 :河南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g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实施纲要》,深入推进“文化厚校”战略,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下简称“三大文化”)协同育人体系。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开展“三大文化”的宣传、教育、研究和实践,使之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文化活动和校园环境中,让师生领悟“三大文化”精华、感受“三大文化”魅力、接受“三大文化”洗礼,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立足文化传承,筑牢教学育人阵地,坚定师生文化自信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有效传承创新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学校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心聚力、守根铸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进文化育人。学校成立了文化建设委员会,统筹协调“三大文化”育人中的重点工作,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制定了文化建设发展规划、“三大文化”协同育人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系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实现“三大文化”育人全覆盖。
  课堂教学是文化育人的主渠道。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坚持以知识文化传授为基础,在夯实学科知识中增强文化自信,把“三大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扩大课程设置的覆盖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熏陶人和教化人。学校依托文化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素质教育中心等教学单位,积极构建“三大文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在必修课中开设大学美育、大学语文等课程,在选修课中开设诗词鉴赏、中国茶文化、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同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传统文化智慧等“三大文化”系列课程,内容涵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学科。
  学校积极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寻求“三大文化”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让学生感受民族精神力量,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教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三大文化”元素,推进专业教学与文化育人相辅相成,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增强了文化的影响力。学校举办的古典戏曲改编表演比赛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把课堂搬上舞台是学校中同古代文学教学团队的一次集中教学实践尝试。《赵氏孤儿》《倩女离魂》《西厢记》《救风尘》《窦娥冤》《天仙配》等经典作品在学生的演绎下,精彩纷呈,高潮不断,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赞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戏曲文化,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邀请知名文化学者、典型人物做客学校的“道德讲堂”“文化讲堂”等,引导师生关注“三大文化”,开阔文化视野,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师生“树魂、立根、打底色”。在刚刚结束的一期知智行大讲堂上,3名大学生士兵讲述了自己参军的经历,分享了对强军梦、中国梦的理解。与会的大学生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给广大青年提出的‘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要求,以身边榜样为目标,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持以文化人,打造文化育人品牌,增强学校文化底蕴
  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同,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道德提示牌、宣传栏和文化石等随处可见,增强了“三大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师生置身其中,滋养心灵、温润品行。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沃土。学校设立艺术教育中心和素质教育中心,整合美术、音乐、国学等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同学讲座、传统节日系列活动等,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近日,省级非遗项目高浮雕传拓技艺走进学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技艺)传承人李仁清及其团队现场展示、讲解拓片的制作,指导师生尝试拓片的制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长期以来,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加强阅读经典以提升人文素养,以校团委的“阅读达人秀”、法学院的“书香法学”、文化传播学院的“悦读经典”读书节等为代表的阅读经典活动达10余个,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图书馆推出的“你的青春,向阳而生”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立体阅读的方式引起强烈反响,也让学生充分领略了阅读的魅力。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时刻彰显着民族情怀,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学校发挥其地域优势,结合中原地区的革命历史与文化传统,将具有中原特色的革命文化精品适时融入教学之中。学校持续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活动,不断加深对革命文化的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近几年,学校多次组织师生赴焦裕禄纪念园、红旗渠纪念馆等接受革命文化教育,发扬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日前,学校春雷话剧社改编的红色谍战剧《风声》公演现场又一次人气爆棚。在此之前,话剧社演出的《绝恋1949》《日出》等剧目场场爆满,吸引了近万人前来观看,受到广泛好评和热议,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品牌。春雷话剧社也多次获得“全国高校百强社团”“河南高校年度大学生社团”“首届河南青年戏剧节”决赛第一名等荣誉称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工作,把文化之根和精神之魂深深地印在青年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之成为内在的精神动力,并外化为自觉的行动。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文化活动,引导师生在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构建了校、院、班三级校园文化活动格局,精心打造“青马工程”“社团文化节”“科技文化节”“法律文化节”“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开展了“三育人”先进个人、师德标兵、优秀辅导员、文明家庭、身边好人、学雷锋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学校通过大力弘揚向菩向美、勤奋敬业的文化理念,使师生以更加鲜活的形式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崇学尚学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随着校园新媒体日渐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主流方式,学校不断拓展“三大文化”育人网络空间,积极构建新媒体覆盖格局,创新“三大文化”传播与宣传的途径。学校深入实施优秀网络品牌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网络文化传播平台,建设网络文化工作室,以“中原文化”“豫商文化”“豫法文化”和校史所蕴含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为重点,举办网络文化节,面向师生群体开展网络产品创作大赛,培育建设一批网络文化精品项目,推动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整合校内现有信息平台,在微博、微信、校園网设立“三大文化”教育专栏,推动“三大文化”网络传播,集中展现具有河南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文化成果,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漫等形式,开展“三大文化”网络传播教育活动。学校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首批试点学校,多项成果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精品项目,学校微博、微信等多次获得全国最具影响力高校官微、“河南省十佳高校新媒体”等荣誉称号。
  倡导知行合一,激发实践育人活力,提升文化育人品质
  “三大文化”协同育人必须依靠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有机统一起来,在文化实践中塑造青年学生文化气质,在知行合一、突出活动实效基础上提升育人效果。在每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期间,学校都有多支实践调研团队围绕“三大文化”主题,深入祖国大地开展寻访体验活动。学校多次荣获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薪火传中原”暑期社会实践团、“重走长征路·再学焦裕禄”暑期社会实践团等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实践团队”称号。最近,学校文物河南工作室正在招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这是他们连续四年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参与河南文物保护工作,之前,他们先后拍摄了《登封观星台》《嵩阳书院》《商城遗址》等关于文物保护的纪录片,其中《登封观星台》是国内首部由在校大学生拍摄、制作的观星台纪录片,得到了河南省文物局和登封市委外宣办、登封市地方志办公室、登封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中国青年网、光明网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采访报道,入选了团中央学校部2016年“千校千项”“匠心传播正能量”优秀作品,获得第二届河南省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一等奖、河南省科普成果奖三等奖。
  学校鼓励师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科学精神和担当精神的养成为出发点,通过文化建设,培养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生诚实的科学品质。近日,由樊明教授指导学校本科生合作完成的《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扶贫政策:政府导向或市场导向?》两本专著正式出版。至此,樊明教授已指导本科生合作完成并出版10部专著,合计347万字,本科生作者217人,调研足迹遍布全国大部分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发放调查问卷十余万份。学校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经世济民、崇法致公”的优良传统,以文化建设为平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科学理论创新、社会文化引领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先后与政府、企业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地融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充分发挥人才、科研、资源优势,围绕河南“三大文化”,深入开展教育普及、保护传承等,积极促进河南优秀文化传承发展。
  责编:思源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医学类高等教育存在严重的供需不对等的问题,临床环境的社会需求和医学院校教育模式的单一的矛盾亟待解决。针对医学院校本科双学位改革进行调查研究,从学习动机、学习满意度和能力提升程度等方面分析,发现教学方式存在实践教育不到位、学科交叉教育不充分等问题,医学院校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供给侧改革思路。  关键词:医学院校;供给侧改革;双学位;教学改革  一、研究背景和
期刊
这是一所有着89年办学历程的历史名校。  这所学校的发展与母亲河的治理紧密相连。她培养出了近20万名优秀毕业生,为全国水利建设和治黄事业发展与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黄河技干摇篮”和“黄河流域的黄埔军校”。  目前,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职职工中,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占比14%,其中,厅局级干部中,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占比30%。  水利部原副部长李国英曾说,没有这所学校,就没有黄河50多年的岁岁安澜
期刊
这是一次没有开场白的采访,很符合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求真务实的风格。  对学校党委书记李四清的采访直奔主题。“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完成这项使命,需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探索新方式、搭建新
期刊
摘要: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而产学研一体化则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以许昌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揭示了单独的“产”“学”“研”培养模式的片面与不足,提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产学研一体化原理,并从“产”“学”“研”三个角度论述了产学研一体
期刊
摘要: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发展的体现,涧西工业遗产作为“一五”期间我国最集中的工业区之一,具有历史、人文、经济、科技、关学等多方面的价值。随着城市更新、产业调整,涧西工业区逐渐失去往日的繁荣,如何对涧西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再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工业遗产保护的概述,结合工业遗产转型成功案例和涧西工业区现状分析提出建议,让人民群众参与融入到工业遗产保护中,让人的活动为涧西工业遗产带来新的活力与生
期刊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时代最强音。青少年作为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然而,互联网的发展和不断加速的全球化进程,给青少年带来了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和西化的人文观念。面对这一态势.如何教育青少年形成自觉的民族意识.引导他们吸收并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是需要我们着力解决的问题。中国画作为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艺术传承。在青少年中开展广泛的中国画教学实践,
期刊
摘要: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为例,通过对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的介绍,分析其服务管理和运行机制的特点.提出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建议。我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在人员配备方面应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专家型队伍;要完善危机处理流程,使其程序规范、责任明确;要继续坚持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的全覆盖;要继续坚持“校一院一系/班”立体纵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关键词:英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启示  自20
期刊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课”,也是“关键一课”。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给新生入学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努力探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入学教育新途径和新举措。探讨研究“互联网+”背景下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并在新学年尝试开发更加丰富多彩的、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新方式,以有利于更好地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关键词:互联网
期刊
摘要:在当下国家大力倡导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使企业成为办学资源的投入方、培养过程的主动参与方和培养成果的分享者.是非常值得探索与实践的。河南科技大学与著名国际机械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育人方面有重要的探索。学校和企业都有良好的收获:学校方面,学生综合素质持续提高,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企业方面,企业品牌影响力更大,对优秀毕业生的吸引力更强。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校
期刊
摘要:研究生有其特殊的群体特征,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后备力量。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围绕“服务需求、提高质量”展开,以党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制度优势和研究生党员的思想优势,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一流党建与一流人才培养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  中共中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