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

来源 :汽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rwz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福特经典车型,很多人首先想到去年勒芒话题性非常强的全新GT,或者美式肌肉车三剑客之一的野马Mustang。又或逐步被拉力赛和“砖叔”带红的嘉年华、福克斯。然而今天讲的福特与以上车型都没有任何联系,它是一款曾经风靡澳洲大陆、如今正式停产的Falcon。这是一款什么车,为什么值得我们去纪念它?
  Falcon车型的诞生
  Falcon在英语中是“猎鹰”的意思,听起来比Mustang代表的“野马”还要厉害些。要弄懂这款车的研发背景,我们还要从上世纪50年代的澳洲车市背景说起。彼时,来自通用的澳洲本土品牌霍顿(Holden)凭借相对低廉的成本、比较成熟的技术和本土化生产的优势在澳洲市场取得了近乎压倒性優势。而福特当时主推的Zephyr、Consul、Zodiac等车型虽然拥有不错的口碑,但价格始终是它们绕不过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车辆所采用的进口零件运输税务成本高昂,而且高配V8发动机的装配成本注定不会太低。
  因此,福特决定结合澳洲市场情况,推出一款能与霍顿媲美的本土化车型。起初,福特的澳洲总裁希望通过向福特英国分部购买生产模具,提升Zephyr、Consul、Zodiac等车型的本土化程度。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如此成本将非常昂贵,且提高上述车型的“国产”比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车型定位更高、尺寸更大的问题,也就是说,较霍顿而言,福特仍无显著优势。
  正在福特澳洲的管理层以为别无选择,只能向福特英国分部购买现成的生产模具时,底特律总部一台Falcon样车吸引了他们的注意,这辆车也就是本文的主角。当时这款车尚未在美国本土发布,处于保密阶段。经过分析,福特澳洲的管理层认为Falcon的整体尺寸与当时的霍顿车型更为接近。它采用了更长、更低、更宽也更时尚的设计语言,宽敞的车内空间甚至可以容纳6人乘坐。而且,这款车采用自动变速箱更适合澳洲地广人稀的实际状况。加上福特澳洲此前已有相对丰富的美国车生产经验,很快Falcon便被定位为福特澳洲分部的重点新车。
  经过缜密的分析与评估,福特澳洲分部于1959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一处名为Campbellfield的郊区设立新厂,随时准备投产美版福特Falcon。据称这座新工厂的设计工作在加拿大完成,其顶棚具备积雪扩散功能——尽管墨尔本并不经常飘雪。
  民用车部分Falcon车型发展史
  第一款在澳洲下线的福特Falcon是被称为XK系列的4门三厢轿车版本。这款车于1960年9月正式上市,包括普通版和豪华版(Deluxe)两种细分型号。由于采用了与Zephyr相近的鼓式刹车,而Falcon的整备质量更轻,因此后者的制动表现在当时已处于领先水平。虽然原厂已将美版车型的左舵调整为右舵以适应澳洲当地的市场需求,当地经销商还是加入了许多符合当地消费特色的改动,比如承载力更强的悬挂系统和尺寸更大的轮胎。
  虽然被部分消费者吐槽过传动系统、悬挂的可靠性问题,初版福特Falcon还是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一些资料说当时这款车的产销量和同期的霍顿FB系列平起平坐。1960年11月,福特在4座轿车的基础上研发了Falcon station wagon车型,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瓦罐”旅行车。次年5月,福特再接再厉推出了澳洲特有的UTE车型——Falcon Utility(皮卡版车型)以及Falcon Sedan Delivery(封闭式小货车版本)。
  有了初版车型的成功经验与问题反馈,福特澳洲分部比以往更清晰地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第二版XL车型于1962年初问世。这款打着“体面、紧凑、格外优秀(Trim、Taut、Terrific)”宣传口号的车型,从福特雷乌(Thunderbird)车型汲取了部分设计灵感,车顶线条较1960年款车型而言更见棱角,车身细节也更加细腻。新增的Falcon Futura轿车提升了整个车系的档次,Falcon Squirestation wagon也通过增加仿真木纹的方式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同时,这款车的悬挂经过改良,采用了一些来自美国经典豪华车Fairlane车型的技术。尽管如此,这款车似乎还是不能完美适应澳洲的潮湿气候,可靠性问题时有发生。这促使福特多次调整一些有助于提升车辆可靠性的生产流程与技术,最终,Falcon的销量呈现回暖势头。
  此后几年,福特在此基础上推出了本土化程度更高的XM、XP系列车型。前者是第一款车身完全在澳洲设计的Falcon,更高的尾灯照顾到当地用车的实际需求;后者一度被视为“决定福特澳洲分部存亡的车型”
  (当时福特在澳经营状况乏善可陈),结果这台高速行驶能力更佳的车型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于1965年被澳洲知名汽车杂志《Wheels》授予年度车(car of the year)称号。
  1967年,打造了596辆的福特Falcon XR GT,搭载186hp的4.7LV8发动机,升级的悬挂、更灵活的转向、更宽大的轮胎,重新定义了什么是澳洲的性能车,并为澳大利亚未来50年肌肉车的发展树立了标杆。福特公司新车很快在赛场取得成功,在1967年的Bathurst 500比赛当中,前10名中Falcon就占据了其中6席,并包揽冠亚军的名次。毫不夸张地说,V8的Falcon对澳洲的汽车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拉开了著名的“福特与霍顿”性能车竞争的序幕。
  上世纪70年代早期,大马力主宰了一切,福特与霍顿打造Bathurst赛道最快赛车的军备竞赛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福特成为最终赢家。从排位赛的成绩可以看出,一年年赛车的进步是多么神速。1967年Falcon XR GT的圈速是3分30秒,1970年的Falcon XW GT-HO Phase Ⅱ把圈速刷到2分49秒3,短短一年之后,车手Moffat驾驶XYGT-HO Phase Ⅲ囤速达到了恐怖的2分38秒9,12个月整整提高了10秒。比赛的影响越来越大,平面媒体进行了广泛的报道,政府对这样无止境的追求马力深表忧虑,决定取消新的大马力车上市。霍顿新开发的v8 GTRXU-1从此暗无天日。但是福特的XA Falcon GT-HO Phase Ⅳ已经开始生产了,最终造出了4辆,可想而知,这几辆车现在的价值无法估量。   80年代对于肌肉车来说可谓阴云密布,1982年福特公司宣布要中止V8项目时,Falcon性能车的粉丝们才感到危机真的到来了。官方来讲,最后一辆V8Falcon在当年11月25日下线。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时刻,福特专门举行了一次媒体活动。但是种种迹象表明,福特直到1983年还在生产V8车型。特别的地方是与6缸车型在一条流水线生产,之后再离线装入V8发动机。不幸的是,福特对导致v8车型销声匿迹的根本原因——世界经济衰退、石油危机的时间估计过长,拱手把性能车的订单白白让给了竞争对手霍顿,其旗下装备V8发动机的Commodore车型成为不少澳洲人心中的Dream car。
  谢天谢地,在阔别了将近10年之后,V8再次回到Falcon车型的产品线,福特同时带来了全新的运动型号——S XR8。不到一年之后,为了庆祝XR车型25周年,新的Falcon GT推出了。雖然它不是长得最好看、也不是最快的Falcon车型,发动机也只有270hp,但是它只被制造了265辆,它的存在是福特为证明自己对于速度的态度是认真的。V8 Falcon这次复出时机绝佳,暴力的后驱V8房车再次成为澳大利亚赛车运动的焦点。具有争议性的Group A规则在1993年被V8房车赛取代。新规则下,当年只有两支车队使用EB Falcon赛车参赛,但这四辆赛车性能表现出众,最终包揽了赛季总积分前5位中的4位。正是因为赛事的突出表现,1995年的Falcon车型卖出了创纪录的81300辆。1996年,虽然霍顿的Commodore车型摘得了当年销售的桂冠,但是Falcon EL继续大卖特卖。不幸的是,90年代末,福特苦苦挣扎于给不招人待见的Falcon AU换代,霍顿的销量则一路飘红。
  新千年的到来,使福特很快甩掉了AU销量惨淡的包袱,之前霍顿VT Commodore的销量已经给福特好好地上了一课。随着Falcon BA的推出,福特卷土重来。外形更加大气,它的操控性亦成为澳洲性能车新的旗帜。这一系列还有丰富的选择,有297hp 5.4L v8发动机,搭载的391hp发动机GT版本也加入了日常生产的行列。这一车系真正的猛兽是XR6Turbo,V8发动机再加上涡轮增压器,使它快过任何8缸的兄弟姐妹。这辆车还登上了2003年年度性能车的颁奖台,惜败于奔驰SL55 AMG。
  21世纪初,Falcon V8车型花费了将近10年的时间,其销量才超过了它的6缸兄弟,这样的进步得益于福特投资了三千六百万美元设计生产新款的5.0L机械增压V8发动机,与FG FPV系列车型在2010年同步上市。GS型号动力为425hp,GT则达到452hp。只要简单地试驾一下,就能发现福特公司对于发动机的动力数据显得过于腼腆了。Falcon车系历史上动力最强劲的车型要数GT F,通过“瞬时超级增压模式”,发动机的动力提升到540hp,四分之一英里加速赛成绩轻松进入12秒大关。
  与Falcon说再见
  有始必有终,Falcon的故事写到这里进入了最后的篇章,就像很多经典的传说,有高潮也有低谷,有荣耀也有黯然神伤。经过56年的发展,Falcon终究逃不过被扼杀的命运。其实,福特Falcon在澳停产并非毫无征兆。早在1996年,福特澳洲分部就开始进口顶配版右舵金牛座(Taurus)Ghia三厢轿车,当时这款车被定位为Falcon的潜在接任者。不过由于后者在车身尺寸和排量方面尚不能与Falcon抗衡,两年后停止进口。
  2009年,福特欧洲的设计总监Martin Smith对外宣称,于2010年发布的第六代金牛座也很快取代采用后驱布局的Falcon。2013年5月23日,福特澳洲分部宣布,公司将于2016年10月正式结束Falcon在澳生产,其原因是澳洲Campbellfield工厂的生产成本已是福特亚洲工厂的4倍、欧洲工厂的2倍。与此同时,澳洲汽车市场正处于低增长阶段。至此,一个持续生产了56年的传奇车型终结了其在澳洲的漫长历程,留给人们无限的怀念与感慨。
  赛车部分
  5辆最著名的福特Falcon赛车
  澳洲最速四门房车
  XY GT-HO Phase Ⅲ
  1970年,车手Allan Moffat驾驶Falcon GT-HO Phase lls赢得了自己的第一个Bathurst 500冠军。1971年,Moffat驾驶l号XY GT-HO Phase lll型赛车在Bathurst的排位赛毫无悬念地夺得杆位,比第二位整整快了3秒钟!正赛最终领先第二名一圈完赛,比上一年的成绩提升了恐怖的26分钟。毫无疑问,Phase lll是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四门房车。这辆赛车一直陪伴着Moffat,并帮助他夺得1973年澳大利亚房车锦标赛的冠军。
  风光的 Allan Moffat
  1977 XC Hardtop
  不管有没有福特厂方的支持,AllanMoffat一直在参加比赛,并且使用FalconHardtop
  赛车在上世纪70年代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1977年,Moffat驾驶1号XCHardtop车型赢得了他的第4个Bathurst1000比赛冠军。车迷们可能更加熟悉他的搭档,那就是F1与勒芒赛车的巨星——Jacky Ickx。当时,福特1、2号车以包揽冠亚军的优势完成了赛事,是福特Falcon赛车历史上在Bathurst赛道最著名的一次胜利。当年,Moffat还拿到了其第3个澳大利亚房车锦标赛的总冠军。
  1980/1981 Tru-Blu XDs
  在霍顿Torana统治了两年ATCC之后,1980年,车手Dick Johnson和他的蓝色Tru-Blu涂装的Falcon XZ承载着福特车迷的希望来到Bathurst 1000赛场。正赛当中一骑绝尘,可惜为了躲避赛道上的石头而撞车,遗憾退赛。1981年,Johnson带着整装一新的赛车重返赛道,这次他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夺得了澳大利亚房车锦标赛(ATCC)的冠军——当然还有Bathurst 1000,这些也使DickJohnson Racing车队跻身澳洲顶级车队的行列。
  1983/1981
  Greens' Tuf/Palmer Tube Mills XES
  继蓝色Tru-BLu赛车的成功,1983年,Johnson新的Falcon XE换上了Palmer钢业公司最新的钢产品品牌Greens’-Tuf的绿色涂装,加上宽大的尾翼,之前没有任何一辆Falcon赛车让人印象如此深刻。这辆赛车同样充满灾祸与荣耀:也许是命中注定,当年的比赛中再次发生碰撞而退赛。然而在1984年,Falcon XE赛车再次把Johnson送上澳大利亚房车锦标赛冠军的宝座。
  2001/2002 AU 'Green-Eyed Monster'
  车手Craig Lowndes在HoIden RadngTeam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与名声,2001年加入00 Motorsport车队转投福特阵营,赛车的号码也采用00号。2003年Lowndes加入Ford Performance Racing车队。这辆赛车真正让人记住的并不是它的战绩,发布时的一身黑色与银色主题涂装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几场比赛之后,赛车的车灯被漆成绿色,因此它有了一个绰号——绿眼怪兽,这些元素让它成为最受欢迎的Falcon赛车之一。
其他文献
如果说汽车的三洲田以下坡为荣,那自行车的三洲田就是爬坡为王。能登上山顶的,都是好汉。  对于很多在深圳生活的年轻人,三洲田意味着青春回忆,意味着热血时代。刚拥有汽车那会,没少往那里跑。虽然我不飙车,但晚上和三五好友上山聊天,然后去盐田食街吃肠粉的日子也是挺令人怀念的。除了工作需要,我几乎有两年没有上过三洲田了,直到入了自行车运动的坑,才重新对这里产生了兴趣。  “深圳第二陡坡”  三洲田成为深圳周
期刊
四辆属年轻人擁有的小资情调的两厢车,在一个晴朗的周末于市郊山区里聚集,四位对操控有着不同程度认识的年轻人。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我喜欢在赛道开快车,也沉醉漫步山野中,快慢之间,身体的感官体验很是美妙。  辽阔的国土造就繁多的地貌特征,每次晴空飞行途中从舷窗往下望,连绵山脉、九曲河流、被褥般的草甸既壮观又细腻,如此精彩的大好河山我都想——踏足,去走走、去看看。不可否认,几小时的飞行大大压缩了脚下这些精彩,技术的进步总是让我们错过很多。而徒步是对快节奏现代生活的一种反拨,它能让人慢下来,让我细听、慢看。近年我时常出差,工作完毕
期刊
奔驰有AMG,宝马有M,奥迪有RS,捷豹曾经用R来标识运动车型以和竞争对手平分天下。现在捷豹和路虎有了SVR,但SVR不能等同于AMG或者M,它是SVO——捷豹路虎特别车辆运营部(Special Vehicle Operations)的作品之一,在SVO旗下共有SVA(极致奢华)、SVR(极致性能)和SVX(极致越野性能)三个系列。  如果你想擁有一辆极致版的路虎揽胜,性能和奢华堪比劳斯莱斯,请到
期刊
山路不仅是玩车人的天堂,对于许多人而言也是一片纯净的乐土。无论徒步、骑车、还是驾车在山中穿行,都有独特的乐趣,也存在各自的风险。如何正确地享受山的乐趣?本专题我们共同探讨。  飞山传说  “飞山”,一个改装佬耳熟能详的词语。说到山路飞驰,早些年日本和香港的“精彩事例”或许对我们影响最深。  山路传说之日本  日本,曾经是改装佬的天堂。琳琅满目的改装件以及亲民的价格,还有各种在日本本土才售卖的改装热
期刊
这片一亿两千万年的热带雨赫,每年都有一帮人乐此不疲地开着全世界最強悍的越野车来此。他们无畏几米深的沟壑、无惧炎热、潮湿、泥泞、毒蛇和蚂蟥横行的艰苦环境,在半条腿深的烂泥里前行、在森林里风餐露宿地生活10天,为的是最终捧起那座象征至高荣耀的奖杯……  有没听过《Welcome To The Jungle》,听Guns&Rose这首歌,没有比雨林更合适的地方了。当国际雨林挑战赛(RFC)创始人Luis
期刊
伴随着沙尘滚滚胎声惨叫的场面,D1 GP广东站拉响了战斗号角。  在日本,飘移作为最受欢迎、最流行的汽车运动形式,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从最初以培养具有娴熟驾驶技巧的车手为目的的地下街头比赛,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的专业赛事。  家门口的D1 GP  在中国,很多人对飘移并不陌生。从《头文字D》动画片到《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再到近几年大大小小的飘移嘉年华,我们接触飘移的机会并不少,甚至能体验几把。但
期刊
2016年WEC上海站前,奥迪突然宣布,结束2016赛季后将退出WEC,这让无数四环粉丝为之扼腕。纵观奥迪多年的赛车运动史,这支德国品牌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灯厂”,还有很多“第一”的威风史,而最早的“第一”,要从1981年的世界拉力锦标赛(WRC)说起……  1982年,奥迪Sport车队凭借Quattro卓越的表现取得5回合冠军,以116分的总成绩摘得厂商年度冠军。  1984年是奥迪大丰收之年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末,受香港和日本的玩车文化影响,深圳出现具有一定规模的街头赛车文化。当时的街头赛车,除了在道路上竞速,山路是更受欢迎的战场。他们在山脚聚集,竞速到达另一头的山脚,又或者在山顶聚集斗快下山。毋庸赘言,山路弯多路窄自然危險,但也更能比拼车辆的性能和驾驶者的技术。所以山路在许多飙车党的心目中是拥有巨大魅力的。  北平先生是深圳最早一批玩车人之一,那个年代,他和一群人经常会在深圳的三洲田或者
期刊
你也许知道2016日本Super GT冠军车队名字叫SARD,但你不知道它早在40多年前已經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登场了。2016,它披荆斩棘终于摘得Super GT GT500组别的年度冠军,这不仅是车队车手通力合作的结果,更是SARD背后的“造王者”多年努力达成的成果。  上赛季Super GT早已于2016年儿月的茂木赛道拉下帷幕,GT500组别的年度总冠军由一支叫“SARD”的车队夺得,“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