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咖啡:以“咖啡”为载体,把N种创新变为可能

来源 :执行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见到爱咖啡创始人谢利明时,即使你从未见过他,但能在人流中一眼认出,他就是谢利明。如同大量的报道一样,他穿着时尚,爱笑,喜欢分享。见面当天,他身穿一件白色衬衫,衬衫前镶嵌着超夸张的花色图案,以珍珠片相连,特别闪耀。
  如果非要总结谢利明为何会如此快速地得到众多股东的及时反映的话,就是一位特别爱笑,以及愿意与别人分享想法,并且在投资圈打滚了十多年的人,凭着个人人脉打造的“利明饭局”积累资源,是完全能够想象到5月18日,当他在微信朋友圈发起创办“爱咖啡”众筹时不到一个小时就招满了19位,包括他在内。
  爱咖啡进展得非常快:众筹后第10天,第一次股东大会胜利召开,确定核心商业模式以及三年内的发展规划。第15天,一家海上咖啡厅作为第一家联盟旗舰店正式落地。第20天,陆续收录广州、厦门、北京、成都、深圳、杭州等六家一线城市的联盟旗舰店,五天时间联盟旗舰店从第一家扩张到六家。第24天,三大韩国咖啡连锁品牌之一达成加入爱咖啡的初步意向,更多区域的二、三线城市联盟旗舰店涌现。
  它可能是一家咖啡厅,也不可能不是
  也许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卖咖啡首先得有一家店,顾客知道咖啡厅后才会进门购买一杯香浓的咖啡,但是在谢利明创办爱咖啡时,它可能是一家咖啡店,也可能不是。
  “爱咖啡不是单纯的咖啡厅,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创业项目,我是在用过去十几年的跨界资源,通过咖啡作为载体,布局每个有可能发生的项目,例如爱咖啡未来会整合全国一万家咖啡厅,这一万家咖啡厅我会按照他们的特色,定期为他们设置好玩有趣的活动,只要加入爱咖啡,你的咖啡店就完全有可能变得门庭若市。”谢利明手上那闪耀的手表随着他讲话的语速不断地在移动,看得出来,谢利明早已鸡血满满。
  爱咖啡在5月18日确定开干,7月才拿到营业执照,在《执行官》采访当天的8月29日,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都还没有出来的前提下,就已经与中国银联达成合作,爱咖啡成为中国第一张联名的白金卡,透支额度高达十万。与此同时,爱咖啡与珍爱网也达成战略合作伙伴;最为令人惊讶的是爱咖啡还与上海某大学MBA学院合作,筹备国内第一家关于咖啡厅的商学院。
  “为什么这些人都愿意来找我干?”谢利明说,“喝咖啡的人都有几个共性,几乎都喜欢旅游时尚或是有情怀的人,爱咖啡未来整合的都是这样的一群人,所以我的商业布局就已经足以打动这些人,让他们主动愿意找我合作。”
  N种创新想法正在落地
  确实,不得不承认的是,爱咖啡一开始就取得不错的“战绩”。第一,众筹速度快;第二,股东成员来自各个行业,是一个纯跨界的项目;第三,股东竟然无条件地信任谢利明,“这18位股东,有一些是真正实业的大老板,但是只要我说开干他们二话不说地陪着我干,每次想到这点,我自己都特别感动。”说到这里,谢利明还真是有点眼眶湿润。
  但是,谢利明如何选择这18位股东呢?他的布局相当清晰,这18位股东每一位都会在未来爱咖啡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有开陶瓷场的企业主,有印刷厂的企业主。当爱咖啡需要迅速响应数量极其庞大的咖啡杯的时候,这位开陶瓷场的老板就能以最快速度响应,而爱咖啡旗下联盟店需要开展大型活动的时候,所有设计宣传单的事情这位印刷厂的老板就能包干。
  “这18位股东有一个共性,就是梦想开一家咖啡馆,是一个热爱咖啡的人。”谢利明说。
  在谢利明的脑海里似乎有着无数种好玩有趣的创意。例如他近期筹划拍摄的微电影《我们为什么不能在一起》,由真正故事的提供者参与演出,爱咖啡协助拍摄,已经拍到第三期。还有“我们当年吹过的牛逼”征集活动,让每位参与者讲述当年的梦想实现了没有,如果没有,爱咖啡在海选中挑选一位,帮他实现梦想。再者,给现在成为爱咖啡联盟店的咖啡厅开展“爱自拍”活动,每位进来喝咖啡的人寻找一位异性朋友一起自拍一张照片,现场讲述关于他们俩的故事,谁说的越动听就胜出……
  关于谢利明的众多创意中,似乎每个都既合理又吸引人,他表示每次想这些创意的时候都在深夜,每每都没法入睡,最后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谁没有睡的请起来点个赞。”几轮下来,他就知道谁就是夜猫子,跟这些人应该如何打交道。
  谢利明就像一个强大的架构师,“咖啡”只是他手上一只重要的棋子,真正伟大的是无数种创意项目的实现,未来有可能成立爱咖啡世界最大的咖啡厅,也有可能成立世界最小的咖啡厅。谢利明从未想从咖啡本身获利,而是通过一杯咖啡免费,衍生出其他的赢利点。
  当想法遇上执行时
  事实上,爱咖啡真正核心的点并不是创意,也不是打造的平台如何地强大,最重要的是线上的粉丝引流到线下,当爱咖啡达成一定规模的联盟店时,粉丝往往需要一个聚集的地方,那就是线上。当爱咖啡发起任何的活动时就在线上发起,然后引流到各个不同联盟店的需要,有的联盟店可能是旅游专题活动,有的是情侣专题活动,有的是失恋疗伤专题活动等等。
  然而,这一切最终能否成为现实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候。大部分的创业想法一开始都是十分不靠谱,都是满怀对理想中的未来充满瞳景,觉得所有人未来应该是这样,客户对这个需求庞大甚至超出预估值,自己找到了新蓝海,自己在改变世界。因此,《执行官》最后的总结是,创业模式必须够轻才能快速走起,这个轻不单指企业的经营模式,合作的联盟店运作起来也要够轻才行。
  “就算我们关了,没什么大不了,因为爱咖啡背负着这么伟大的事业,我们的愿景是要到星巴克的“鸟巢”里上市敲钟的,即使失败了也能留下来成为MBA案例。”谢利明如是说。
其他文献
职场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每到毕业季来临的时候,家人或自己开始纠结,考公务员好还是打工好?考公务员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是一条相对稳当的职业,毕竟有国家作为背景的工作是某种意义上的“铁饭碗”。这个时候,除了现实生活打磨多年的家长经验,还有就是来自每一个毕业生这个个体的性格使然。而在九型人格中,不同的性格会带来不同的就业,及其在未来人生转折点上不同的选择。  有一部分人特别爱折腾,数一下九型的型格中二
期刊
如果行业的领导品牌跟不上顾客的变化,不能领导行业升级进步,这个任务则由其他品牌甚至是行业外品牌来完成,而许多行业的洗牌往往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  “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做饮料市场,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让他做饮料市场,因为那里是地狱。”  椰子汁市场,品牌格局板结固化了二十多年的市场;特种兵,苏萨国际旗下诞生不到两年的品牌,如何做到在多个区域市场逆势而上,超越第一品牌椰树?让我们共同探寻
期刊
来源:《执行官》 作者:智诚灵动生活者与品牌研究中心 古建军  2005 年的中国太阳能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快速增长的市场,但 1000 亿元的市场中,有大约 6000家大大小小的太阳能企业,其中大多数是单纯依靠OEM 的企业,甚至有相当部分是只有几人的家庭作坊,几乎都是在价格方面进行拼杀。  太阳雨太阳能在太阳能行业中默默发展了 6 年,2005 年的销售尚不足亿元,2006 年进入快速发展期,销
期刊
阿里巴巴上市了,有人盘点多少个媒体人成为千万富翁。再看看从央视到21报系新闻频出,多少人庆幸及早上岸,远离了传媒圈这个苦逼、受控的“是非”之地。  传媒不是个能够致富的行业,却似乎成了绝望的行业。它的事业单位、企业运营的体制正走到尽头。这种体制让媒体的市场化逐渐扭曲,个别媒体的一些人沦为“经营”的打手——这固然与他们的选择有关,但媒体行业背后的这种管理体制脱不了干系。  传媒行业有三大“枷锁”:1
期刊
近年来,随着一些国际知名的咖啡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人们对于咖啡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咖啡厅内,会看到玲琅满目的咖啡种类。随着饮用咖啡的习惯不断融入国人的生活,咖啡厅也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一角,人们对于咖啡的认识也更加深刻,逐渐形成了咖啡的种类意识,知道了卡布奇诺、摩卡、焦糖玛奇朵等咖啡的名字。  以法式和意大利咖啡为代表的欧式咖啡店,特别强调咖啡豆的品质及口味,用最近流行的一句话总结就是:有工匠精神
期刊
“给你三分钟,喷射你的精华!”  这是广州知名资源整合平台创新联盟“2015中国孤独者粘会”年度求败“大讲”发出的英雄帖。1月23日,广州茂德公艺术馆,30位孤独极客将分别用3分钟极致的TED式演讲,展开孤独“求败”之旅。  这也是创新联盟主席段传敏——一个在媒体领域不断坚持的老兵,融入互联网时代而做的一次创新与尝试。届时,他将与300位孤独客们一起狂欢!  “我们一直在做圈层,做平台,我们在凝聚
期刊
在中国职业经理人发展的进程中,不得不提及姚吉庆这个人物。  他曾接受凤凰网旗下《凤凰名家》栏目的采访中表示,他前半生在求变中度过,求变指的是并不是从一而终的只待在一家企业,而是享受在不同的企业里为企业创造每一次的商业高峰。  他是被誉为“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18年来6次转换企业,享受变化,一次又一次改写着职业经理人创造的商业奇迹:曾任华帝集团总经理,使华帝燃具连续5年保持中国销量第一;创立威莱数
期刊
坚定高端之路  《执行官》:慕思是如何在品牌方面发挥足够的精力?这跟决策者是否有关系?  姚吉庆:做高端品牌与做低端品牌有很大不同:第一要坚持;第二要专注;第三要顶住诱惑。如果说现在切入一个行业,马上就有许多企业跟风进来。就像手机,苹果一成功以后,小米、华为甚至一些山寨手机都来了。但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你要还是你,认准方向继续走下去,别人说机会很大,你也跟着一起玩,真要是投入进去了,规模可能是起来
期刊
给生活一个停顿的空间,停下来,驻足思考;慢下来,回归到生命的本原,回归到心灵的本真状态。  在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的一处片园林里,一栋栋古朴的草屋错落地筑立于水塘边上,这是茂德公草堂。除了饮食居住,草堂又开辟了一块新天地,取名“121·生活原地”,“121”包含着两层意思,“12”是指首批生活在茂德公草堂的12 位艺术家,“1”则是指生活家陈宇。同时,“121”又是一个响亮的原地踏步口号,提倡回归生
期刊
来源:《执行官》 作者:陈诗晓  企业家需要有人来帮助完善思考或提供另一个视角的观点。这些时候,个人往往是无法解决的,所谓“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需要有一些人能够用经验或学识来帮助他,给他不同层面或角度的思考。  “你的公司目标不清、文化畸形、战略摇摆!”十几人的饭桌上,一位男企业家大手一挥,像拿着把手术刀,戳向做东的女企业家,直击其企业痛点。女老板一时百感交集,趴到饭桌上啜泣,后来起身跑到卫生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