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物质性研究的学术图景及其反思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aozh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起,西方学术界对主流传播学和媒介研究的“非物质性迷思”的反思,以及“新物质主义”理念的兴起,共同推动了“媒介研究的物质性转向”。2010年以来,媒介物质性研究开始被引介到国内,两届媒介物质性研究论坛进一步推动了国内媒介物质性研究的发展。除了深度的理论阐释外,论坛还涵盖技术与技术物、传播政治经济、空间与流动性、身体与情感以及媒介生态等多元的研究议题。国内媒介物质性研究发展同时也存在不足,仍需关注其他被遮蔽的议题,寻找合适的研究方法,反思研究的局限与风险。
其他文献
从你住的小区走一刻钟的路程,你能去到哪里?你能享受到哪些服务?6月1日,商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勾勒出这样一幅蓝图:大到看病、参加文化体育活动,小到吃饭、买菜、健身,以社区为中心步行不超过一刻钟就可以享受到这些便民服务。  如今,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核心区商圈和区域商圈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以社区
天还没大亮,德邻就起床了。随便吃了点东西,扛起锄头就走。  山路蜿蜒,德邻走了一段路,隐隐听到身后有摩托车的突突声。声音越来越大,车子很快开到跟前。“爸,你不在家好好歇着,又去干啥?”“赎罪!心里不安,没法歇。”  “你要在那山上种树,我给你找几十人,一天全种上了,何必天天跑。”“说了我不是种树,是赎罪。”  “爸,你别老是赎罪、赎罪的,建桥我捐了两万,盖学校我捐了三万,对得起村里了。”“捐个几万
今年1月27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适用民法典新规定首次审结一起离婚家务补偿案件。案件当事人王女士作为“全职太太”,承担了大部分家庭事务,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八条“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離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的规定,法院一审判决,除了双方平均分割共同财产10余万元外,陈先生还需付王女士5万元经济补偿款。  截至目前,一些地方人民
民粹主义的兴起正给西方民主制度的未来带来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在最近民粹主义的热潮中,新技术尤其是算法技术的发展再次向学界抛出了政治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问题,算法技术与民粹主义的结合引发了算法民粹主义。算法民粹主义是代议制民主这个旧身子进入算法新时代后发生偏离的产物,并且已经对西方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政治结构以及参与者的行为造成了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修正,让民主进程向算法民主的方向发展。算法民粹与算法民主是数字时代下民主进程的一体两面。当技术使用失衡的时候,就会出现算法民粹事件,而对技术的正确应用则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