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街书会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lx1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街因有着700多年的说书历史而闻名。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来自全省各地以及湖北、安徽、江苏、山东、陕西、河北甚至四川、山西、浙江、上海等省、市的成百上千名曲艺艺人,负鼓携琴,不约而同汇聚马街,以书会友、弹唱献艺。方圆数百里赶来的乡亲们几万、十几万云集在应河两岸,听书品艺,热闹非凡。马街因此成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被誉为盛开在中国民间传统曲艺艺苑中的一奇葩。
  
  走近马街
  
  马街,是中国北方一个普普通通的村落,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城南7.5公里的杨庄镇。马街原名马渡店,又称马渡街,现称马街。马街村西、南面被八百里伏牛山的丘陵环抱,村东,北方有日夜流淌的古应河环绕。马街地处豫西伏牛山区和豫东大平原的咽喉,历史上曾是一个“商贾云集,物产集散”的繁盛之地。
  赶到马街时,已是下午4时20分。由于来的艺人多,许多村民家里都已客满。我一连找了十几家,才在一户姓张的村民家住下。房东有40岁出头,典型的河南汉子,十分厚道和热情,听说我想了解马街书会的来历,就给我找了许多他收集的资料。让我先看看再说。他告诉我,在马街“一日能听十台戏,三天能读万卷书”是不争的事实。马街村民对来马街的艺人、客人十分友好。俗话说:“无君子不养艺人。”在马街,不管你进谁家,都会有地方住,有饭吃,钱的事不要提。村里的老辈人都把艺人当作亲人,每次都是高接远送,热菜热饭款待。尽管现在市场经济,有些年轻人觉得白吃白住招待艺人划不来,也开始收点食宿费,但都是象征性的,对艺人和客人的热情仍不减当年。
  房东给我资料时,还专门告诉我,关于马街书会,长期以来一直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民间流传着许多种关于马街书会的版本,有悼师说、穰灾说、歌德说、还愿说、会艺说、除恶说、祭祖说、祈雨说,度荒说,皇恩说等等。哪种说法准确,至今尚无定论。不过,根据房东收集掌握的资料,他向我推荐了目前可信度比较大的,由《马街书会会刊》和《马街书会资料汇编》的主编司连辰撰写的介绍有关马街书会缘由的资料。我对房东的热情打心里敬佩和感激。马街村的人对书会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我仔细阅读了房东送给我的一大堆资料,并认真拜读了司连辰先生撰写的关于马街书会缘由的文章。按照司连辰先生所述,马街书会的源由是这样的:相传两千多年前,为人耿直的应国大夫张舒(字清正),因与上司一个名叫白金玉的人不睦而被罢官返回马街故里。张先生善时律,常携乐器弹奏应水河畔,并与火神庙道士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后张舒也定居于庙内。张舒酷爱音律,凡有志同道合者,或交友,或纳徒,与众人常聚于庙中切磋技艺。
  有一年正月十三日,张舒的挚友和弟子多人前来为之祝寿,寿毕,张舒突觉身心不爽,既而神思恍惚,当即叫来胞弟张恒乐,嘱曰:“家产之中,除全部房舍和保留二十八顷田亩归侄儿继承外。其余田亩均捐赠给火神庙”。喘息片刻,张舒又嘱曰:“我死后可葬于庙侧,周年之日,众亲友弟子们只可来此弹唱,不烧纸钱”。嘱毕而终。家人遵其嘱,遂将张舒葬于火神庙东南侧,庙中道士则将张舒牌位同火神相并供奉。自此之后,年年正月十三这一天,张舒的后代来此扫墓,而挚友和弟子们则在墓前用弹唱的形式来悼念他。四乡八村的村民则络绎不绝地来听戏品书。
  时代更替,岁月流逝,悼念活动从未间断,年复一年地延续着、扩大着。接着,艺人们自己的组织“三皇社”成立了,悼念的场面则更为壮阔,听戏品书的乡亲们更是数以万计。
  到了西汉末年,王莽军追击刘秀至应水河畔,刘秀被滔滔的应水河阻挡。此时正是正月十三日,在应河畔火神庙旁聚会悼念张舒的“三皇社”部分艺人及部分乡民旋即奋勇参战,援助刘秀,阻击追兵,并保护刘秀由下游不远的小渡口强渡过河。后来,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念及乡民与艺人助战救驾之义举,特降旨免去马街三年田赋,钦赐“三皇社”御牌一面,以昭皇恩。自此,应河此段改名为“马渡河”,河西的村落定名为“马渡店”(即马街),河上游不远处的村落定名为“马渡寨”(乡人称之为“马头寨”)。艺人乡民共沐皇恩,且泽披举国艺人,荣及八方庶民。这就给正月十三增添了新的意义,注入了旺盛的活力,于是书会也就应时而定,天下之人代代相传,千里赴会,从此,“拜祖”、“朝圣”,“会艺”之风也就约定俗成了。
  从司连辰先生撰写的资料中我还了解到,在马街广严寺和火神庙中的碑文上记载着,马街书会早在元朝延佑年间(公元1316年前后)就已初具规模。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书会达到了一个高潮。当时,会首司士选对到会说书的艺人做过一次统计,他让这年到会的艺人每人到火神庙进一枚铜钱,作为香火钱,放入香案上大斗里,并说明每人只许进一枚,不能多也不许少,以此来统计到会艺人的人数。结果,这年的书会共收铜钱两串七,也就是说,那年前来说书的艺人达到2700人。
  
  感受马街
  
  清晨5点,一阵“突,突,突”的拖拉机马达声把我吵醒。我起床询问房东,这么早就有人去会场7房东告诉我,赶会的艺人都要赶早去会场支摊占位置,去晚了就没地方啦。于是,我赶紧简单洗漱一下,告别了房东,在拖拉机时隐时现的灯光照射下,朝会场赶去。
  北方正月的早晨寒风料峭,漆黑一片。一路上尽是川流不息的艺人和商贩,大家默默地沿着不宽的土路赶往会场。过了应河桥,天色已开始泛白。我直奔村东土岗上一座面南而立的火神庙,庙前已挤满了前来进香的艺人和乡亲。庙前两根柱子上分别贴着“鞭打天下不孝子,火烧世上负心人”的对联。从郏县薛店乡赶来的63岁的艺人王来福,已有51年的艺龄。他进完香,在庙门东侧支起摊。只见他调好音响,站在桌前,戴上话筒,腰间扎个布袋,弦子放在布袋上挂着,拉弦子的右手还拿着简板,右腿上绑着一根梆子,梆子上有一根绳子栓在脚尖上,随着脚尖一起一落,梆子发出有节奏的声音。王来福是书会上的常客,许多人都认识他。他一个人又拉又唱又伴奏,弦子,简板、梆子有节奏地伴着典型的河南坠子腔,引得众人围观。据说艺人们来马街要先到火神庙进香,之后,便在火神庙前先给火神爷唱上一段,以示敬意。
  太阳升起来了,火神庙东北边数百亩麦田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羊肉汤、牛肉汤、烩面、炸饼、包子、米线、面条等南北风味的各类小食摊星罗棋布,炊烟袅袅;由政府组织的宣传税法、计生、保险等文艺团体的横幅高挂,彩旗飘舞卖服装的、卖甘蔗的、卖玩具的、卖农具的,治百病的、玩杂耍的、跳劲舞的、算八字的、套圈的等众多民间摊点遍及会场。各路艺人负鼓携琴从四面八方陆续进到会场,他们纷纷抢占有利地形,支桌子,架喇叭、试音响、调弦音。艺人们或一人登台,或夫妻结伴,或父子,姐妹、兄弟同台。大家以天为幕,依地为台,绵延数里摆下阵式,扎起摊子,打起简板,拉起琴弦,以书会友,亮书献艺。
  宝丰县曲协主席徐九才从1980年开始,对每年马街书会上到会的曲艺棚数(一个说书摊为一棚)、说唱人数以及“写 书”的情况进行记录,2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每年这时候来马街说书的艺人少时上千人,多时近2000人。还有几万、十几万群众,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和曲艺盛会。徐九才向我介绍说,艺人们在书会上喧唱的曲艺有河南坠子、三弦书、大鼓书、道情、评书、乱弹、鼓词、柳琴、大调曲子、山东琴书、湖北渔鼓、凤阳花鼓、徐州琴书等十几种。演唱的曲艺内容,多以“说古”为主,诸如英雄传奇、烈女贞妇以及豪侠行义、忠臣良将战倭寇等。而在艺人和观众中间穿梭往来的,则是邀请艺人去说唱的“写书”人。宝丰县杨庄镇杨庄村70岁的杨富志是一位铁杆写手,从1980年起,他每年都要到马街“写书”,请艺人到家里为家人和乡亲们说书。谈起“写书”,他感触颇多:“写书”,也称“请戏人”,每年书会,“写书”人要到会上逐个书棚转,到处听唱,比较着每个艺人的水平和风格,物色着自己满意的对象。如果物色好目标,”写书“人则向其说明自己的住处和来意,进行讨价还价,或耳语,或打手势。一旦价格商定,艺人们的琴弦、铙钹、简板和鼓架等伴奏乐器就会被写书人带走,艺人不再演唱。
  鲁山县辛集乡盆郭村的曲艺艺人杜根言多次被评为书会的“书状元”。他爷孙三代都说书,2003年杜根言在外演唱七个月,收入1万多元。2004年他编唱的《劝赌》被一个煤矿主以3天8场1800元价格写走。每年书会之后他都要到南方河南人聚集的地方为老乡们演唱河南坠子,深受欢迎。他对写书的价格深为了解,他告诉我,写书的价格是由双方商定的,价格高低和当地群众经济收入状况、艺人的演唱水平、知名度以及被写走的时间段都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经济状况好,价格略高。经济状况差,价格略低;如果艺人是往年的“书状元”,价格还会高。由于正月十三是马街书会的正会,而十四、十五、十六则是北方传统的元宵灯会,所以在正月十三正会这天被写走,在元宵灯会期间连唱三天的艺人,被称为“正路艺人”,正路艺人的价钱最高可达上千元甚至数千元。唱完了正路,如果艺人接着想再唱三天的叫“偏路艺人”。其中,唱得特别好的还能接着再唱三天的,叫偏偏路艺人。当然,越往后,价钱也会越来越低。每年书会卖价最高的艺人,就会被评为当年的“书状元”。
  家在郏县薛店镇的民间说书老艺人王树德,艺名叫“王明德”,因说话有些结巴,也有人叫他“王结子”。如今,王树德老人已是89岁高龄。他小学二年级没毕业就自编自唱,21岁开始到马街书会说书,与马街有着68年的不解之缘。1980年,王树德老人成为马街书会的首届“书状元”。老人耳背,说话有点结巴。他告诉我,旧时农村读书识字的人少,自古就是通过说书人用说唱的形式,把中国的历史文化传承沿袭下来。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传一代沿袭传承。过去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说说书,唱唱戏,乡亲们感觉美得很。现在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了,什么形式都有,电视节目又多,所以有的人觉得说书艺人快没市场了。其实,我不这样看。现在乡亲们对原汁原味的乡音依然是热劲不减,尤其是传统的曲艺艺术在民间有着深厚的土壤,不管到啥时候,说书人都会有自己的市场。王树德老人还告诉我。靠着口传心授。他已带出近百名弟子,也算是桃李满天下。马街书会不仅是民间传统曲艺的“书山曲海”,而且是艺人们施展才艺和出人头地的风水宝地。老人说:“没有马街书会,就没有我们这些艺人的今天。”
  是呀,王树德老人说的十分在理。马街书会之所以能历经数百年风风雨雨而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究其原因,既有众多痴迷于中国传统曲艺的艺人们年年岁岁风雨无阻地汇聚到马街竞书献艺的赤诚,更有广大乡亲们对传统曲艺深入骨髓般的热爱和呵护。所以,植根于民众沃土之中的马街书会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魅力和长久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空调制冷设备管理与维护问答》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其内容涉及制冷设备管理与维护专业知识,它是机械设备维修问答丛书中的一本,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
期刊
现代工程及工业建设发展加大了科学技术应用的力度,远程监控技术近几年被普遍应用在工程机械的制造过程中.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更是让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期刊
渭政发[2007]49号2007年8月30日各具、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南高新区管委会:根据市政府2007年第3次常务会议精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渭南市
新年伊始,安徽书坛传来一个喜讯:《张学群书法集》在肥隆重出版发行。 张学群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书坛上一位有悟性、有实力的青年书法家。多年来,他“常闭室而居”,
在移动运输机器人(Mobile Transport Robot, MTR)的创新设计过程中,为使其结构满足用户的需要,结合机器人设计领域知识,利用可拓创新方法对MTR的结构进行了形式化及逻辑化研
随着我国对科学技术及工程实践的不断探索,工程专业涉及的学科领域与结构内涵也得到了不断拓展,其中机械工程专业更是成为推进我国重工业发展的重要学科.改革开放后,机械工程
期刊
《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是一本关于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及相关技术的书.为了便于读者学习和理解,该书编写时,从机械本体、电路系统和控制系统这三大板块切入,向广大读者介绍机器人
期刊
广西冶金、有色系统第13次矽肺会诊1985年12月4日至9日在贵县钢铁厂召开。区冶金厅安全环保处顾问、原处长宋兆林同志、南宁有色公司陈少荫主治医师及诊断小组成员、区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