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凤生:但做人间天使,何须凤舞九天

来源 :大众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fi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何凤生(1932年—2004年),女,祖籍贵州省贵定县,1932年6月26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终身致力于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和科研事业,我国职业神经病学的奠基人。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凤生院士是杰出的劳动卫生与职业医学家,是我国职业医学的开拓者和神经毒理学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她开创了我国劳动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新学科——职业神经病学,为保障工人、农民的职业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

攻关克难解决职业医学的难题


  何凤生院士对多种环境和职业有害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多项独创性成果和重要成就。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她在汞、铅、锰、氯丙烯、丙烯酰胺、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农药、变质甘蔗、一氧化碳、二硫化碳中毒的防治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荣获多项奖励。
  20世纪70、80年代,在我国生产丙烯磺酸钠及环氧氯丙烷的工厂中,成批的工人出现周围神经病的症状,病因未能明确。她和同事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毒理与神经病理研究,历时10年,在世界上首次证实这些工厂所用的原料氯丙烯为周围神经毒物,从而丰富了中毒性神经病发病机制的新理论。在取得上述科学依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氯丙烯的劳动卫生标准及职业中毒诊断国家标准,对全国氯丙烯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为保护作业工人的健康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她的这一独创性成果,荣获西比昂·卡古里(Scipione Caccuri)国际奖,并被作为经典载入美国神经病学教科书。
  20世纪80年代,我国北方每年冬季曾流行原因不明的急性脑病,患儿表现抽搐、昏迷和迟发的肌张力不全,病死率极高;在我国学者发现变质甘蔗滋长节菱孢产生的霉菌毒素3–硝基丙酸所致中毒的基础上,何院士及其同事发现该病有独特的器质性病变,并成功地应用节菱孢提取液和3–硝基丙酸做成毒动物模型,从神经病理学及神经生化学水平证实了病因,为最终控制该病作出了重要贡献。由她撰写的“3–硝基丙酸中毒性脑病”被载入2000年美国出版的《临床与实验神经毒理学》权威著作中。
  何院士主持的“九五”家攻关课题“混配农药中毒的防治研究”,发现并提出了有机磷中毒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IMS)的概念,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她提出的针对IMS的治疗方案在治疗患者和生命抢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她针对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治疗中的难题,积极探索使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中毒患者,在消除患者疾苦中实现了科学上的创新。这些研究在职业医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保障职业人群的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她十分重视基础医学与预防医学研究的交叉与結合,组织全国十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申请并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环境化学污染物致机体损伤及其防御机制的基础研究”,为提高我国的预防医学研究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回顾何院士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劳动卫生职业病医防治和科研学事业。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毒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世界卫生组织职业卫生合作中心(北京)主任、顾问;1991—1994年任世界卫生组织日内瓦总部职业卫生顾问,曾担任十多个国际和国内专业杂志编委,八个国内外专业学会的委员或理事。1999年9月,在新中国迎来五十华诞之际,何凤生在《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发表的题为《中国职业医学在发展中迎接挑战》的文章中,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医学的发展做了科学的概述和殷切的期望。

放眼国际推动全球职业卫生事业发展


  何凤生院士在国际职业医学领域享有盛誉。她是11个国际专业杂志的编委,8个国际专业协会的委员,她曾被邀请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及讲学80余次,足迹遍布五大洲50余个国家和地区。曾获得英国皇家内科学院名誉院士荣誉。1991——1994年任WHO日内瓦总部职业卫生顾问。她是亚洲职业卫生学会成立40年来第一位担任主席的中国学者,是国际职业卫生委员会农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国际职业卫生委员会成立80余年来首位被邀请在国际职业卫生大会上做特邀报告的中国专家。何凤生院士作为主要发起人和倡导者,在1994年10月我国北京举行的WHO职业卫生合作中心会议上,提议并签署了“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北京宣言,该宣言堪称全球职业卫生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大医典范情系职业人群的健康


  何院士医德高尚,待患者如亲人,她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白求恩精神深为患者称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农业建设开始快速发展,但对劳动卫生职业病的知识欠缺,更缺乏防治经验,全国各地出现了多批急性中毒事件,何院士随我国劳动卫生先驱吴执中教授跋山涉水,不辞辛劳地多次紧急奔赴边远山区和农村现场抢救中毒患者,由于救治及时,使许多患者转危为安。她经常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第一线,足迹遍及祖国各地。曾连续三年到贵州山区的一个汞矿蹲点防治汞中毒,与工人朝夕相处。在进行农药中毒研究工作中,她带领学生多次深入山东、河北农村现场,与生产一线的工人和基层医生在一起,是真正的大医典范。

为人师表 精心育桃李


  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和职业病防治工作中,何凤生院士言传身教,将她渊博的学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传授给她的同事和学生。20多年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博士研究生13名、博士后4名。她培养的许多学生已成为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通过各种职业卫生学习班,为我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专业培养了近千余名专业人才。
  何凤生院士具有指着探索、永攀科研高峰的开拓创新精神;扎扎实实、注重一线务实的工作作风;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客观豁达、积极勤勉的人生态度w,是我国医务工作者的标志,是真正的白衣天使!
其他文献
液、塑限测定是室内土工常规试验项目,其试验参数是划分细粒土类别及评价其工程性质的重要指标。其中,液限的测定方法多样,且不同规范的测定标准略有差异研究选取60个上海地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信息文献中心,电子阅览室的建立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是大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信息素质是21世纪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高校图书馆对培养大学生
进入初三的第一个晚自习前,同学们都很兴奋,一下课,教室里便乱成一锅粥,嬉笑打闹,还有同学两人一组,说起了笑话,这显然与班规的“静中显竞,竞中取胜”格格不入。
健康整合的理论模型不是具体的服务、资源或制度整合模型,而是一个循证决策的理论假说.基于对系统复杂性的认知,提出自组织系统中的自利行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的前提假
总有那么一段时光,那么一些人,仅凭回忆里的一个场景,一幅剪影,就能轻而易举地唤醒你内心安睡的温暖。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以下简称《规范》),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
学习是人生的大事。水稻专家袁隆平几十年潜心研究,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为解决全人类的吃饭问题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天津港司机孔祥瑞立足本职工作,完成技术革新150多项,创经
最佳调味品:食醋  酷夏热出汗多,多吃点醋,能提高胃酸浓度,帮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醋还有很强的抑制细菌能力,短时间内即可杀死化脓性葡萄球菌等,对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夏天人易疲劳、困倦不适等,多吃点醋,很快会解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最佳蔬菜:苦味菜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闷、头昏、食欲不振、身体消瘦。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中医学认为,夏季人之所以
【正】 发展技术市场的目的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核心是技术创新。市场需求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原动力,技术创新能创造市场需求,甚至创造新的业务核心的市场,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