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病程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li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病程演变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初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观察,将病程演变进行分型、统计,对可能影响的因素运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发病后的病程演变过程有6种类型,近1/3的患者可长期处于临床痊愈状态,复发频繁的重症不足1/10。

结论

机体具有一定的自我康复能力,病程演变受治疗措施、家族史的影响。使用抗癌药治疗对病程演变有较大的负面作用,初发病例切忌使用。

其他文献
近来研究表明,原癌基因c-fos、c-myc的表达与细胞凋亡有关.扁平苔藓中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是其一个重要的形态学特征,但它是否与c-fos、c-myc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目前尚不清楚.我们通过研究扁平苔藓中用质形成细胞凋亡与c-myc、c-fos蛋白表达的关系来探讨扁平苔藓中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机制.
期刊
白介素8(IL-8)是银屑病免疫炎症网络中具有致病作用的细胞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IL-8的有效诱导剂[2]。有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皮损和血清中有高水平IL-8和TNFα[2,3]。新近研究显示,协助TNFα发挥生物学作用的受体即sTNFR在银屑病发病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4],并且sTNFR作为TNFα的拮抗剂可能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我们对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一
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特应性皮炎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1998年1月至2000年1月门诊特应性皮炎患者68例,均符合康克非等诊断标准[1]其中治疗组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2~60岁,平均年龄(24.17.1)岁,对照组3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60岁,平均(22.16.8)岁,两组病程均在6个月至10年。
期刊
目的 了解天疱疮抗体亚类在天疱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亲和层析法提取并纯化天疱疮抗体亚类,在天疱疮器官培养模型上观察各抗体亚类致棘层松解的作用;并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各抗体亚类与角质形成细胞膜抗原的结合。结果 纯化的抗体亚类在浓度达到0.5mg/mL时均能在器官培养模型上致表皮产生棘层松解,并能与角质形成细胞膜表面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0和15000蛋白结合。结论 天疱疮抗体亚类在体外模型上均有一定
期刊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节.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银屑病皮损及非皮损中Bcl-X、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银屑病皮损中,Bcl-X在表皮各层、真皮炎症细胞及血管内皮的表达均较正常明显增高;Bax在颗粒层与棘层的表达轻度增高.上述异常在非皮损中已经部分存在,且治疗后未完全恢复正常.而Bcl-2表达与正常相似,局限于基底层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未见阳性.结论 银屑病中角质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酒渣鼻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ium pylori,Hp)感染有关,并且通过根除Hp感染减轻或治愈部分酒渣鼻患者。1997年8月至1998年6月我们应用间接ELISA技术,检测了酒渣鼻患者血清抗Hp-IgG抗体,以探讨Hp感染与酒渣鼻之间的关系。
为了解性病患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血清型及其对性伴的传染,我们对Ct抗原快速免疫检测阳性的泌尿生殖道标本,用PCR技术扩增Ct的主要外膜蛋白MOMP,并用MOMP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法,对Ct进行分型.
我们于1998年3~9月用司帕沙星(sparfloxacin)治疗48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48例均为我院性病门诊患者,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18~42岁,病程7d至1年。所有患者有非婚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男性患者症状包括尿频、尿痛、尿道刺痒、尿道口发红,晨起尿道口溢出淡黄色或白色浆性分泌物。女性患者症状包括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