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彻底改变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评分模式,测试机构对测试员的使用逐渐呈高度集中特点,大量测试员长期没有参加测试实践的机会,测试员队伍整体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在语言文字工作新形势下,语言文字工作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测试员培训,提高测试员队伍综合知识水平。
关键词:机辅测试;测试员队伍;管理研究
(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303231)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PUTONGHUASHUIPINGCESHI)是测查应试者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的标準参照性考试,全部测试内容均以口头方式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属于国家级考试,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是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测试过程中,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承担着极其重要的工作,他们以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标准为依据,通过评判应试者读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四部分内容,来确定应试者的普通话成绩,直接决定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质量。
一 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形式及其局限性
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多为兼职人员,主要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在职教师通过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班,经过集中学习和训练,取得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在当地语言文字培训测试机构的组织下参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开展之初,属于传统人工测试阶段,每个考场安排2至3名测试员,现场听应试者读和说,为其确定普通话水平等级和分数。每位应试者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全部内容大致需要12—15分钟,每天每场测试人数在40人,测试员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对应试者的每一个读音标准程度进行评判,属于重复性高强度脑力劳动。
由于每个测试员对语音的敏感程度不同,不同测试员在评判同一个应试者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评分差异,这种评分差异越小,对测试评分公正客观性的影响就越小。经过大量测试实践研究,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标准完全可以将测试员的评分差异控制在较为理想的范围之内。在评测过程中,测试员要记录应试者的发音是否标准;词汇语法有无问题;说话是否流畅,同时要对应试者的测试内容进行录音,填写应试者相关信息。当测试员进行连续高强度测试时,大脑会进入一种疲劳紧张状态,对评分的准确性会产生一定影响。
二 关于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
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国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数和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人工测试方式下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工作效率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应运而生。
实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我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测试手段上发生了质的变化。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指,应试者通过接受计算机的指令,面对计算机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由计算机直接评测出应试者前三题的成绩,应试者的语音数据由管理者上传至互联网,由管理者把应试者语音数据通过互联网分给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测试员通过网络,借助能够登陆互联网的计算机终端评判出应试者第四题的成绩,再由计算机自动合成应试者的最终成绩。
三 传统人工测试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异同比较
实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后,在一个考场内可由一台监考机控制二十台考试机进行测试,一个考场可同时供20名应试者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大提高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效率。一个传统人工测试考场,一天最多测试40个人,而一个标准的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场一天可测试800人次,是传统人工测试效率的20倍。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彻底改变了测试评分的流程。传统人工测试时,由测试员现场评判应试者所有测试内容,并给出其成绩等级;机辅测试将测试评分分为两个阶段,应试者前三题项的成绩由计算机现场给出,测试全部内容结束后,由测试管理人员将应试者的语音数据上传至互联网,并分配给测试员评判应试者第四题的成绩,测试员接到评分任务后,通过任何一台可以登录互联网的计算机完成评分工作,而且同一个应试者录音由两名测试员评测,测试员之间可以不同时打分,只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即可,测试员彼此间不知道彼此在和谁合作评分。测试员的评测时间变得自由了,评测空间独立了。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替代传统人工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所有信息,测试管理者都可以通过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信息管理系统查阅到,同一省份各个测试机构实现了测试员资源共享,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实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后,由于管理者在选择测试员时没有了时空限制,便可以从所有测试员队伍中选择测试水平高,责任心强,工作积极性高的测试员参与测试评分。一方面,这对保证普通话水平测试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测试员队伍逐渐出现两级分化:优秀测试员参与测试机会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其他测试员参与测试机会越来越少,长期不进行评分实践,测试水平逐步下降,不利于测试员队伍整体发展。
四 河北省测试员参测现状
河北省自1996年开始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以来,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壮大,全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队伍已达到5028人。为确保全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质量,河北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机构规定,每隔3年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进行一次提高培训。2012年提高培训后,河北全省具备上岗资格的测试员共计3000人。
在实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之前,河北省各普通话水平测试组织机构基本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的测试员资源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比如,河北大学在保定市,河北大学组织本校教师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河北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作为管理部门,就在保定市选择河北大学之外的测试员,就近到河北大学参加测试。但各设区市测试机构经常是在市区范围内选择测试员,统一到各县乡镇开展测试,不就地取材是为了避免过多的人情干扰。在人工测试前提下,测试机构在选择测试员时要看其是否能够抽出时间,在规定的日期和地点参与测试评分。由于选择范围受测试员本身时间的限制,经常是参加测试的测试员谁有空谁就参加,参与测试的测试员和测试员之间的搭配是不固定的。这种测试方式下,对测试员有一个优势,即不同的测试员的闲暇程度各不相同,测试机构管理者要在不同的测试时间,组织不同的测试员进行组合,开展测试,使不同测试员在不同的时间内,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测试评分。 2008年,河北省开始在小范围内进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试点,到2010年在全省全面实施。实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后,由于测试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随时参与评分工作,对测试机构管理者而言,其选择范围是全省的所有具备上岗资格的测试员,可以选择其认为评分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测试员参与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测试机构经常使用的测试员呈高度集中状态,尤其是在各设区市测试机构所属的测试员尤为突出。河北省自2008年开始实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至今,6年间参测数量在1000人次以上的测试员有838人,最高测试量达23000余人次;测试量在600至1000人次之间的测试员有65人,参与测试但测试量不到600人次的618人;6年间从未参加过测试的1311人,占全省测试员总量的43.7%。以石家庄市语言文字培训测试机构为例,该机构现有上岗资格测试员439名,常用测试员全部集中在市区范围内,常用测试员总量仅仅30—40人,占9.1%,有90.9%的测试员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测试员本身大都从事其他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试员所学专业也并非全是中文,如果长时间不参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势必对测试评分工作逐渐生疏,直接导致其测试水平下降。河北省取得普通话水平测试资格却长期不参与评分工作的测试员数量,占到整个测试员队伍几乎二分之一,这将严重影响全省测试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提升。
五;测试员队伍管理创新策略初探
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队伍在国家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广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辛勤努力下,全国有4500万应试者接受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每一位应试者的成绩获得,都离不开测试员的评测工作。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实施,为国家顺利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以河北为例,在语言文字工作开展过程中,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不单单只是参与普通话水平测试,他们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不仅系统地接受了普通话及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相关知识的培训,还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国家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在全国一;二;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评估;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达标校示范校评估工作以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和河北省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宣传月等活动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施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正视机辅测试给测试员队伍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机辅测试背景下测试员测试量极不均衡的现状,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队伍保持健康良好发展,不断提升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继续加强提高培训,强化培训效果。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大都为兼职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对其进行定期进行提高培训。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它要求测试员要有非常准确的听辨音能力,准确评定应试者每一个发音的标准程度,测试员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积累测试实战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自身测试水平,如果长期不参与测试评分,势必会手耳生疏,影响评判的准确度。河北省规定,每隔3年对测试员进行一次提高培训。对各设区市和省部属高校测试机构而言,应在此基础上缩短提高培训的时间间隔,在每次大规模测试评分工作开始之前,应对测试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熟悉评分标准;测试实例联系;测试常见问题研讨,使测试员在测试过程中统一评分标准和尺度,做到测试评分的准确;客观和公正,维护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和声誉。
(二)借助互联网平台,实时组织测试员进行网络评测训练。社会发展到今天,互联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工具。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远程网络教育和培训提供了强大而便捷的科技平台。语言文字工作相关部门应组织专家研发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远程教育培训软件,各地普通话水平测试机构应借助网络教育平台对测试员进行实时提高培训,开展测试实例训练,通过网络沟通和互动,及时解决测试实践中的问题,使每位测试员的测试水平得到不断巩固和提高,确保测试员队伍整体健康发展。
(三)开展知识拓展培训,提高测试员队伍语言文字知识综合水平。《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提高國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建立和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提高全社会对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视程度,促进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这对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在新形势新政策下,也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身语言文字知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从单一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者向立体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人才转型。以河北为例,河北省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分布已形成覆盖全省的网络,省级语言文字工作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这支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大军,在组织测试员进行提高培训的同时,将国家的语言文字新政策新要求融入培训内容,拓展测试员语言文字知识面,提升测试员队伍综合水平,为将来开展汉子应用水平测试乃至汉语能力测试做好师资准备。
参考文献:
[1] 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2]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 刘英军.河北普通话训练与测试[M].北京:语文教育出版社.1996
[4] 王晖;唐健雄.河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教程[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5] 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关键词:机辅测试;测试员队伍;管理研究
(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303231)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PUTONGHUASHUIPINGCESHI)是测查应试者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的标準参照性考试,全部测试内容均以口头方式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属于国家级考试,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是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测试过程中,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承担着极其重要的工作,他们以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标准为依据,通过评判应试者读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四部分内容,来确定应试者的普通话成绩,直接决定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质量。
一 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形式及其局限性
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多为兼职人员,主要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在职教师通过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班,经过集中学习和训练,取得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在当地语言文字培训测试机构的组织下参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开展之初,属于传统人工测试阶段,每个考场安排2至3名测试员,现场听应试者读和说,为其确定普通话水平等级和分数。每位应试者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全部内容大致需要12—15分钟,每天每场测试人数在40人,测试员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对应试者的每一个读音标准程度进行评判,属于重复性高强度脑力劳动。
由于每个测试员对语音的敏感程度不同,不同测试员在评判同一个应试者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评分差异,这种评分差异越小,对测试评分公正客观性的影响就越小。经过大量测试实践研究,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标准完全可以将测试员的评分差异控制在较为理想的范围之内。在评测过程中,测试员要记录应试者的发音是否标准;词汇语法有无问题;说话是否流畅,同时要对应试者的测试内容进行录音,填写应试者相关信息。当测试员进行连续高强度测试时,大脑会进入一种疲劳紧张状态,对评分的准确性会产生一定影响。
二 关于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
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国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数和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人工测试方式下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工作效率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应运而生。
实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我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测试手段上发生了质的变化。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指,应试者通过接受计算机的指令,面对计算机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由计算机直接评测出应试者前三题的成绩,应试者的语音数据由管理者上传至互联网,由管理者把应试者语音数据通过互联网分给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测试员通过网络,借助能够登陆互联网的计算机终端评判出应试者第四题的成绩,再由计算机自动合成应试者的最终成绩。
三 传统人工测试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异同比较
实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后,在一个考场内可由一台监考机控制二十台考试机进行测试,一个考场可同时供20名应试者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大提高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效率。一个传统人工测试考场,一天最多测试40个人,而一个标准的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场一天可测试800人次,是传统人工测试效率的20倍。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彻底改变了测试评分的流程。传统人工测试时,由测试员现场评判应试者所有测试内容,并给出其成绩等级;机辅测试将测试评分分为两个阶段,应试者前三题项的成绩由计算机现场给出,测试全部内容结束后,由测试管理人员将应试者的语音数据上传至互联网,并分配给测试员评判应试者第四题的成绩,测试员接到评分任务后,通过任何一台可以登录互联网的计算机完成评分工作,而且同一个应试者录音由两名测试员评测,测试员之间可以不同时打分,只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即可,测试员彼此间不知道彼此在和谁合作评分。测试员的评测时间变得自由了,评测空间独立了。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替代传统人工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所有信息,测试管理者都可以通过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信息管理系统查阅到,同一省份各个测试机构实现了测试员资源共享,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实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后,由于管理者在选择测试员时没有了时空限制,便可以从所有测试员队伍中选择测试水平高,责任心强,工作积极性高的测试员参与测试评分。一方面,这对保证普通话水平测试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测试员队伍逐渐出现两级分化:优秀测试员参与测试机会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其他测试员参与测试机会越来越少,长期不进行评分实践,测试水平逐步下降,不利于测试员队伍整体发展。
四 河北省测试员参测现状
河北省自1996年开始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以来,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壮大,全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队伍已达到5028人。为确保全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质量,河北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机构规定,每隔3年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进行一次提高培训。2012年提高培训后,河北全省具备上岗资格的测试员共计3000人。
在实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之前,河北省各普通话水平测试组织机构基本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的测试员资源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比如,河北大学在保定市,河北大学组织本校教师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河北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作为管理部门,就在保定市选择河北大学之外的测试员,就近到河北大学参加测试。但各设区市测试机构经常是在市区范围内选择测试员,统一到各县乡镇开展测试,不就地取材是为了避免过多的人情干扰。在人工测试前提下,测试机构在选择测试员时要看其是否能够抽出时间,在规定的日期和地点参与测试评分。由于选择范围受测试员本身时间的限制,经常是参加测试的测试员谁有空谁就参加,参与测试的测试员和测试员之间的搭配是不固定的。这种测试方式下,对测试员有一个优势,即不同的测试员的闲暇程度各不相同,测试机构管理者要在不同的测试时间,组织不同的测试员进行组合,开展测试,使不同测试员在不同的时间内,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测试评分。 2008年,河北省开始在小范围内进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试点,到2010年在全省全面实施。实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后,由于测试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随时参与评分工作,对测试机构管理者而言,其选择范围是全省的所有具备上岗资格的测试员,可以选择其认为评分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测试员参与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测试机构经常使用的测试员呈高度集中状态,尤其是在各设区市测试机构所属的测试员尤为突出。河北省自2008年开始实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至今,6年间参测数量在1000人次以上的测试员有838人,最高测试量达23000余人次;测试量在600至1000人次之间的测试员有65人,参与测试但测试量不到600人次的618人;6年间从未参加过测试的1311人,占全省测试员总量的43.7%。以石家庄市语言文字培训测试机构为例,该机构现有上岗资格测试员439名,常用测试员全部集中在市区范围内,常用测试员总量仅仅30—40人,占9.1%,有90.9%的测试员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测试员本身大都从事其他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试员所学专业也并非全是中文,如果长时间不参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势必对测试评分工作逐渐生疏,直接导致其测试水平下降。河北省取得普通话水平测试资格却长期不参与评分工作的测试员数量,占到整个测试员队伍几乎二分之一,这将严重影响全省测试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提升。
五;测试员队伍管理创新策略初探
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队伍在国家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广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辛勤努力下,全国有4500万应试者接受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每一位应试者的成绩获得,都离不开测试员的评测工作。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实施,为国家顺利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以河北为例,在语言文字工作开展过程中,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不单单只是参与普通话水平测试,他们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不仅系统地接受了普通话及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相关知识的培训,还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国家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在全国一;二;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评估;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达标校示范校评估工作以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和河北省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宣传月等活动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施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正视机辅测试给测试员队伍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机辅测试背景下测试员测试量极不均衡的现状,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队伍保持健康良好发展,不断提升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继续加强提高培训,强化培训效果。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大都为兼职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对其进行定期进行提高培训。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它要求测试员要有非常准确的听辨音能力,准确评定应试者每一个发音的标准程度,测试员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积累测试实战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自身测试水平,如果长期不参与测试评分,势必会手耳生疏,影响评判的准确度。河北省规定,每隔3年对测试员进行一次提高培训。对各设区市和省部属高校测试机构而言,应在此基础上缩短提高培训的时间间隔,在每次大规模测试评分工作开始之前,应对测试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熟悉评分标准;测试实例联系;测试常见问题研讨,使测试员在测试过程中统一评分标准和尺度,做到测试评分的准确;客观和公正,维护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和声誉。
(二)借助互联网平台,实时组织测试员进行网络评测训练。社会发展到今天,互联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工具。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远程网络教育和培训提供了强大而便捷的科技平台。语言文字工作相关部门应组织专家研发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远程教育培训软件,各地普通话水平测试机构应借助网络教育平台对测试员进行实时提高培训,开展测试实例训练,通过网络沟通和互动,及时解决测试实践中的问题,使每位测试员的测试水平得到不断巩固和提高,确保测试员队伍整体健康发展。
(三)开展知识拓展培训,提高测试员队伍语言文字知识综合水平。《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提高國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建立和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提高全社会对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视程度,促进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这对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在新形势新政策下,也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身语言文字知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从单一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者向立体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人才转型。以河北为例,河北省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分布已形成覆盖全省的网络,省级语言文字工作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这支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大军,在组织测试员进行提高培训的同时,将国家的语言文字新政策新要求融入培训内容,拓展测试员语言文字知识面,提升测试员队伍综合水平,为将来开展汉子应用水平测试乃至汉语能力测试做好师资准备。
参考文献:
[1] 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2]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 刘英军.河北普通话训练与测试[M].北京:语文教育出版社.1996
[4] 王晖;唐健雄.河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教程[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5] 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