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6年山东经不同性途径男性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山东经不同性途径男性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通过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获取HIV/AIDS,纳入其中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自述感染途径为男男性行为传播或异性传播且现住址为山东的男性,共8 584例。收集系统中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户籍和现住址,以及疾病进展、死亡等情况。比较不同性途径传播HIV研究对象的年龄差异、性行为构成差异。

结果

8 584例研究对象中,经男男性行为传播者为6 163例,被发现时年龄为(31.62±10.22)岁;经异性性行为传播者为2 421例,被发现时年龄为(38.13±12.39)岁;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5,P<0.001)。2007—2008年经男男性行为传播者占38.7%(84例),经异性性行为传播者占62.2%(138例);2009—2016年经男男性行为传播者为6 079例,经异性性行为传播者为2 283例。研究对象中共770例死亡,其中经男男性行为传播感染HIV死亡者占43.8%(337例),经异性性行为传播感染HIV死亡者占56.2%(43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21,P<0.001)。经男男性行为传播死亡者中,54.3%(183例)者从发现到死亡的存活时间不超过6个月,而经异性性行为传播者中该比例为61.4%(26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P=0.047)。

结论

男男性行为传播已成为山东省HIV的主要传播方式;经异性和同性性行为传播HIV的男性的流行特征有一定差异;部分病例从发现到死亡的存活时间较短。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分析山东省实施2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CV)免疫策略后,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和健康人群腮腺炎抗体水平,评价腮腺炎预防控制效果。方法山东省2004—2015年腮腺炎疫情网络直报的病例资料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山东省2005—2015年MuCV接种信息来自山东省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健康人群资料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获得,于2015年10月,选取山东省2个东部市(青岛、日照)
目的评价中国农村地区子宫颈癌筛查项目实施5年对城乡子宫颈癌筛查率(以下简称"筛查率")的影响。方法对象来源于2013—2014年中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在中国内地31个省份调查了297个监测点的169 632名18岁及以上研究对象,本研究将其中的65 476名35~64岁女性纳入分析。依据2014年中国农村地区子宫颈癌筛查项目名单将监测点分为筛查地区与对照地区。比较不同地
目的分析山东省动物粪便中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的菌株特征及耐药状况。方法于2015—2016年,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山东省微山县、莱州市共采集1 022份新鲜动物粪便标本,共分离到24株非O157 STEC。通过血清凝集实验进行血清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后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采用PFGE进行
目的通过比较林州市食管癌筛查病例和非筛查病例生存差异,评价食管癌筛查效果。方法从2005—2013年林州市首轮筛查人群的数据资料中抽取病理诊断为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和食管癌病例的个案为本研究的筛查组病例。从林州市肿瘤登记数据库中抽取相应乡镇开展筛查年份前两年记录的40~69岁的食管癌新发病例作为非筛查组病例。依照不同病变程度计算筛查组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及95%CI值。计算非筛查组食管癌5年和
目的评价中国城市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结肠镜筛查依从性并探索其相关因素。方法以2012—2014中国12个省份开展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所获取的97 445例结直肠癌高危人群资料用于数据分析。所有符合研究条件的参与者均接受高危因素问卷调查以评估患癌风险,并推荐评估结果为结直肠癌高危的人群在项目的指定医院进行随后的结肠镜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结肠镜筛查参与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