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路径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xiao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可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美术学习活动当中,激发学生的美術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该文则是对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高中美术教学是高中学生提升审美水平的有效途径。老师在教学环节,应挖掘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开展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对美术知识的探索过程当中感知到美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老师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等,从而构建一个更高效、高质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
  大部分的高中学生美术功底非常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度不高,所以在实际的学习环节学生不够重视课堂教学。基于这一现实情况,老师应该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更为直观地展示文本内容,使得其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吸引学生的眼球,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陶醉在情境所渲染的氛围当中,然后老师将教学内容和情景进行有机结合,创设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拓学生美术思路,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比如在学习《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这一教学内容时,老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音频的形式给学生播放古琴音乐,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然后对学生展开提问:“你们知道这曲子叫什么名字吗?在听这首曲子的时候,你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呢?”然后同学们在课堂上踊跃回答,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总结陈述,然后引入课题: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具体的山水画作品《富春山居图》等,然后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赏析。包括该作品主要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内容,带个看客怎样的感受,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主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教学指导,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认知,感知作品的魅力和内涵。同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了解和掌握山水画的鉴赏方法,从而提升美术鉴赏水平。
  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探究活动
  老师在实际的活动当中,要意识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交流、探讨。学生个人进行探讨学习,自身的思维会受到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局限,而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得学生之间能够各抒己见,交换彼此的想法和看法,从而刺激学生思维的发散,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同学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进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同时有效地提升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比如在学习《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这一知识模块时,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可以就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问题:“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首先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搜集关于剪纸、年画、刺绣、雕塑等方面的知识,然后再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对所有的资源进行整合、赏析,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进一步感知民间美术的魅力,拓宽学生的眼界,增长见识,从而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能够得到显著地提升。
  三、因材施教,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课
  每个学生的美术水平参差不齐、鉴赏能力并不相同,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真正发挥因材施教的优势和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此外,老师应该在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老师则扮演学习引路人的角色。老师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实现平等对话,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和谐,从而使得教学活动能够开展地更加顺利。比如老师在教学《如何鉴赏美术作品》这一教学模块时,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然后对线条、色彩、材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层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此外,老师通过给学生展示经典作品,让学生理解中西作品当中的表现技法,风格和文化上的差异,从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老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可以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因材施教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品格,提升核心素养,提升老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整体推动高中美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惠.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4(06):142.
  [2]张君.关于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3(18):135.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教育方式的不断变化。初中英语教学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从被动听课向自主学习的转变等,都标志着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重要的创新发展机遇。阅读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要培养学生英语阅读习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从“学本思维-四度课堂”理念出发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本思维;四度课堂;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要:科技革命带动着各行各业进行深入改革。就我国教育行业而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再适用于新时代的需要,一种时间短,内容少,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反复观看的微课教学应运而生,受到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喜爱。本篇文章主要讲授微课,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根据微课教学的优势,解决目前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改革;微课教学  中图分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已经越来越大,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当今的社会上已经尤其被重视,在教学上的教学策略也已经在不断地改进,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数学学科的课堂提问就是现如今老师们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现如今的教学中更应该讲求将
期刊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学习科目,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立德树人、厚植文化自信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将这一教学任务落实在教学环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则是最为关键的课程,通过这一课程学习引导初中学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初中学生的民族自豪。该文则是对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更加倡导于立德树人。而在德育教育当中,爱国教育则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爱国敬党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该具备的意识和思想品质。所以,在现阶段,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不断地对学科的人文价值进行挖掘,潜移默化中加强爱国精神的培养,对文本价值进行挖掘,让学生受到来自于爱国教育的熏陶和感染。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价值;爱国主义精神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迅速增强,汉字文学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知名度越来越高,许多国家纷纷将中文纳入正式课堂,可见汉字正在逐渐成为一门国际用语。对于国内来说,汉字作为绵延数千年的文化瑰宝,见证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面貌,承载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需要一直传承下去。而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阅读的作用巨大,不仅能够巩固文学基础,还能培养语文学习兴
期刊
摘要:到目前为止,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课堂上数学的讲授,并且相对于之前的教学方式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也越来越新颖,但与此同时还是出现了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那就是尽管教师们教学水平越来越高,教学效率还是无法得到提升。所以这篇文章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效率 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我们平时数学讲授的课堂上经常使用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整个教育界的共识。核心素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具体到语文学科而言可概括为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趣味和思想道德情怀三个方面。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和考查方向,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在结合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现状的基础上,就“核心素养培养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探究”一题试做浅析,以资诸位参考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人们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要求和目标,要求教师通过小学英语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内在文化素养。小学英语绘本不仅色彩鲜艳、内容生动、故事情节丰富,对小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绘本主题鲜明,能够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对于提升小学德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能对小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内在修养。  
期刊
摘要:关于幼儿的“入学准备”是每个幼儿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如果幼儿的入学准备不够充足,很大程度上会在入学后给幼儿带来不适感,从而影响幼儿的个人情绪,不利于促进他们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入学准备观念,尽自己所能来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从而才能让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快速适应。  关键词:幼儿教师;入学准备认识;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幼儿的发展与成长过程中,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