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党自成立初期开始,就从理论、纲领到实践都将党与广大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作为主要内容。大革命时期,动员和依靠群众兴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高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依靠群众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战时期,广泛发动群众,参加和支持抗战,并争取人民民主。解放战争时期,动员群众从各方面参加、支援人民解放战争,赢得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人民当家作主,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依靠群众实行改革开放,各方面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90多年党史,就是党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前进的历史。
【关键词】密切联系; 群众; 历史
中国共产党从刚成立50多名党员的党,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8500万党员并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稳定执政的大党,其发展壮大的90多年历史,一言以蔽之,就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历史。
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定与中国的工农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并开始践行。党的一大就将“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作为党的纲领的重要内容。在1922年初爆发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开始不久,中共广东支部即发出了《敬告罢工海员》传单,号召海员“坚持到底”、“团结一致”、“严守秩序”、“注重自治”,并表示“本党以海员同志为开始阶级斗争的急先锋。定当竭其能力,为之后援。”广东的全体党、团员都投入了支援海员大罢工的实际行动。党还通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动各地成立“香港海员后援会”,募集捐款等,与港英当局企图招募新工人以破坏罢工的阴谋进行斗争,并派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李启汉赴香港慰问罢工的海员。这次罢工最终取得了胜利,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者的气焰,促进了各地工人运动的发展。此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将与工人群众建立密切联系作为党的主要活动。
1922年6月,党发表的第一个对于时局的主张,即将为广大人民群众解除痛苦作为党的奋斗目标,还提出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主张。党的二大发表的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而且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这时,农民运动的先驱彭湃等人已经与广大农民交朋友,发动起海陆丰农民运动。党在与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建立密切联系的基础上,又建立起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并号召广大群众加入之。党发动了有20多万工人参加的省港大罢工,动员千百万农民群众参加农民协会,依靠广大工农大众的参与和支援,中国大革命从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开始,胜利实现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了民主革命的思想。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党依靠大革命时期建立起来的群众基础,发动工农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党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把实行全民族抗战与争取人民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并积极倡导、努力建立和扩大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包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一切爱国阶级、阶层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党的力量也获得空前的发展和壮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空前紧密。这时,国民党统治集团推行独裁、内战、卖国政策,广大人民群众陷入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共产党从倡导和平、民主、团结到被迫武装自卫,并始终实行保护人民利益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实行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中国人民从国共两党的政策中作出了拥护共产党的抉择,从各方面参加、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使这一战争以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得了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充分调动起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凝聚群众的力量,吸取智慧,依靠群众,使改革从农村起步,逐步向城市推进,改革与开放两个轮子同时推进,相互促进,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大踏步前进,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统一事业顺利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
党的90多年历史,就是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前进的历史。党的全部历史表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战胜各种困难和艰险,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根本条件,也是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本文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巡视员)
【关键词】密切联系; 群众; 历史
中国共产党从刚成立50多名党员的党,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8500万党员并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稳定执政的大党,其发展壮大的90多年历史,一言以蔽之,就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历史。
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定与中国的工农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并开始践行。党的一大就将“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作为党的纲领的重要内容。在1922年初爆发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开始不久,中共广东支部即发出了《敬告罢工海员》传单,号召海员“坚持到底”、“团结一致”、“严守秩序”、“注重自治”,并表示“本党以海员同志为开始阶级斗争的急先锋。定当竭其能力,为之后援。”广东的全体党、团员都投入了支援海员大罢工的实际行动。党还通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动各地成立“香港海员后援会”,募集捐款等,与港英当局企图招募新工人以破坏罢工的阴谋进行斗争,并派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李启汉赴香港慰问罢工的海员。这次罢工最终取得了胜利,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者的气焰,促进了各地工人运动的发展。此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将与工人群众建立密切联系作为党的主要活动。
1922年6月,党发表的第一个对于时局的主张,即将为广大人民群众解除痛苦作为党的奋斗目标,还提出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主张。党的二大发表的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而且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这时,农民运动的先驱彭湃等人已经与广大农民交朋友,发动起海陆丰农民运动。党在与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建立密切联系的基础上,又建立起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并号召广大群众加入之。党发动了有20多万工人参加的省港大罢工,动员千百万农民群众参加农民协会,依靠广大工农大众的参与和支援,中国大革命从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开始,胜利实现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了民主革命的思想。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党依靠大革命时期建立起来的群众基础,发动工农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党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把实行全民族抗战与争取人民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并积极倡导、努力建立和扩大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包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一切爱国阶级、阶层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党的力量也获得空前的发展和壮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空前紧密。这时,国民党统治集团推行独裁、内战、卖国政策,广大人民群众陷入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共产党从倡导和平、民主、团结到被迫武装自卫,并始终实行保护人民利益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实行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中国人民从国共两党的政策中作出了拥护共产党的抉择,从各方面参加、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使这一战争以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得了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充分调动起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凝聚群众的力量,吸取智慧,依靠群众,使改革从农村起步,逐步向城市推进,改革与开放两个轮子同时推进,相互促进,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大踏步前进,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统一事业顺利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
党的90多年历史,就是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前进的历史。党的全部历史表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战胜各种困难和艰险,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根本条件,也是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本文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