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乐学语文课堂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心情舒畅,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特别迅速而敏锐,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乐学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运用各种新颖生动的形式,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总之,要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乐园,全方位提高他们的素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打造乐学课堂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自由选择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而真正学习的主体则是学生自己。要想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从学生自身出发才是重点。教师的教学只是一辅助作用而已。教师“授之以渔”,但要灵活运用,化为自己的本领则要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盲目被动的接受者,感觉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够提高兴趣,学得积极、主动。我常常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如让学生选择学习重点:“你最想明白什么”、“找出你喜欢的段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把你认为最精彩的、最想学的语段找出来放声地读一读”等等。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如:“运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只要能把问题弄懂就行了”。在课堂巩固练习的时候,我还常常准备几类练习题供学生选择:基础题、综合题、提高题。给学生以自由,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和自学能力。
  2 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习生动活泼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能用一样的方法。孩子们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东西,如果我们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能针对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巧妙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学生实践活动,就不仅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还能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比如我在教学长春版教材四年级《甘罗》一课,由于这篇课文与本版块表达《课本剧》密切联系,鼓励学生根据文中的故事,表演课本剧。学生想演好课本剧就必须认真读课文。他们兴致勃勃地去读书,注意力更加集中,读得也更加仔细。在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分组排练,然后进行比赛。通过这种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与理解。此外,还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进行如课本知识抢答、更加课文内容画简笔画、配乐朗读等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
  3 教师精讲学生多练,自学时间充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讲究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传统的串讲串问也显得费时而又低效。因此,教师要善于抓重难点,从篇中抓重点段,从段中抓重点词句进行精讲,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增大了教学的容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而且学生的兴致也会很高。此外,这还保证了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让他们多些实践活动,多让他们动动手、动动脑、动动口,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有机会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等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野荷塘》这一课,按时间先后顺序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我国遥远的北方边境盛开着的一塘美丽的荷花。文章第七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是重点段落,第七自然生动具体的从荷花的香气、荷叶的茂盛以及荷花艳丽三个方面介绍了野荷的特点。其中,对荷叶特点的描写是最为详细的。第八自然段是由荷花产生的丰富想象也是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段。在教学时我引领学生先抓住第七、八自然段进行精讲,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文的其他部分并讨论、回答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结果表明,这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 恰当使用电化教学手段,声影俱备促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声面并茂,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气氛、激发学生情感之效,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读而不明、想而不解、说之不透之时有点破窗纱之妙。例如在《梅雨谭》一课的教学中,第二段写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是作者看潭观瀑的地方,但是,对亭的记叙描写“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却绝非作者在亭内所能观察得到的,弄清这一点,对发展儿童理解空间时间和知觉能力,更好地了解观察点、观察顺序和梅雨亭、瀑、潭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掌握观察方法是颇为重要的。单纯的让学生去说这三者的关系,学生并不完全明确,这时教师再应用媒体出示一张相应角度的图片,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就十分清晰了。第三段是作者对梅雨瀑观察联想后,用比喻词句描绘出的一幅梅雨瀑的生动画面。“动”在这里十分关键,没有“急剧的撞击”就没有“飞花碎玉”,也就没有“梅雨潭”之名了。然而,文字的描述具有抽象性,插图也是静止的,必须通过再造想象,如在学生想而不明之时,播放一段瀑布的视频,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这动态美景的形象,从而深入领会文意,感受自然美,和作者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激起共鸣,水到渠成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当然对于媒体的使用一定要合理、合用,不能滥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很多老师的阅读教学方法陈旧,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在中考阅读题中失分较多,本文紧扣新课改标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引入、教学重点、阅读补充等入手,为做好阅读教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从八年级下册开始至九年级全册每单元Section A 3a部分逐渐加长,且每单元后都增加了Read
期刊
【摘 要】 博客作为个性化的知识管理系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逐步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本文探讨了博客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利用博客利用博客,辅助课堂教学、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师生的深度沟通,发展师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博客 网络教学 师生交流  博客做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流模式已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将网络教学从过去的通讯功能,资料功能、交流功能等进一步强
期刊
什么是高效?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这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从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语文
期刊
成功的课堂需要精心的准备,更需要静心的反思,反思会使教者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不足,发挥特长,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今天,我随堂听了一节英语课,课堂气氛活跃、秩序井然,学生学习的氛围浓厚,师生交流真切,效果显著。老师在课堂反馈质疑的环节中,检查学生对刚学过的三个单词掌握的情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为面向全体学生,采取了多种提问方式。前面提问到的学生都对答如流。当叫到赵楠同学时,他支支吾吾
期刊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它总是站在教学改革的潮头,每一次教改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也许正因如此,才使它永富魅力。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新鲜感、直观感  刺激的新颖和变化能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在语文课堂中经常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1 注意对语言的润色。教师若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1 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期刊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与民族接触的日益迫切的需要,英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随之而来的要求对所属文化有所了解的呼声越来越高。
期刊
【摘 要】 文字是充满灵性的,而阅读是构成文字跳动音符的章节。一个没有阅读的人生是不完整、不完美的。阅读它不仅增长个人知识,它还促进个人的成长,提高其交际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成为了一个重点。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这一工具,去吸取更广泛的知识、去自由地进行人与人间的交流。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也在不断深化和复杂化,人们要知道和处理的知识也就
期刊
小学数学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显现出了很多问题。本人结合近20年的教学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与“学”的脱节。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结合的过程,如果这两个方面相互脱节,形成不了互动,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由于课堂教学仅有短短的40分钟,因此提高
期刊
【摘 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长期以来,那些机械的、单调的、封闭的作业,正逐渐消钝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衰减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