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华尔兹三重奏》作品分析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ius0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肖斯塔科维奇是前苏联著名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他创作的《华尔兹三重奏》继承了古典音乐的精髓,同时又融入了欧洲民间音乐的元素,表现出匠心独运的风格。本文以肖斯塔科维奇的艺术人生概述作为铺垫,从曲式结构、旋律特点两个方面分析这部作品。为演奏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复三部曲式;旋律特点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肖斯塔科维奇的艺术人生
  肖斯塔科维奇1906生于圣彼得堡,是前苏联著名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他的创作题材门类广泛,除了他闻名于世的交响乐外,还有为各种乐器创作的协奏曲、独奏曲,以及歌剧、舞剧、合唱、声乐曲、电影配乐等。于1975年在莫斯科去世。
  二、曲式结构
  肖斯塔科维奇的华尔兹三重奏是一个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引子部分由十二小节的钢琴伴奏构成,和声从主调G大调的属和弦开始,伴奏织体在左右手单音的基础上加柱式和弦构成,柱式和弦的最高音从主调G大调属和弦的主音一直攀升到七音并引出全曲。
  呈示部是一个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乐曲旋律由长笛与单簧管奏出,A乐段中长笛从主调G大调的属音D音开始,单簧管则从主调G大调的主音G音开始,两个声部形成五度关系,以琶音的方式同时向上进行了两个八度又汇合在属音上,节奏型是均匀的八分音符。前两个音用连线连接而后面的四个音都是跳音,这样的处理给人的听觉一种悠扬而又活泼的感觉,两种乐器就像两个跳舞的人,扬起裙摆踮起脚尖将要翩翩起舞。这时旋律以阶梯式的模进下行。钢琴伴奏织体为半分解和弦,和声功能为T-S-D7-T,自然而然的再此引出主旋律,最后以一个八度的主和弦下行琶音收尾,A乐段结束在主和弦上。B乐段调性转为D大调,由四小节的钢琴伴奏代入,这时钢琴伴奏的右手部分开始推动旋律,主要体现在节奏型的变化上面,节奏型的取材来源于A乐段。长笛与单簧管所在的旋律声部则以长音为主。旋律从属音a音开始跳进到e音然后开始下行模进,旋律变的舒缓。而作者在这里的长音上巧妙的写入了装饰音,这样的安排使得旋律即舒缓又灵动。伴随着紧缩的主旋律结束在主音D音上。D音同时又是G大调的属音,于是主旋律再一次被带出,引出完全再现的A乐段,调性回归到G大调。D音的巧妙运用使得B乐段与完全再现的A乐段无缝衔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展开部同样是一个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分别是C乐段,C1乐段和完全再现的C乐段。和声的进行始终为T-D-T-D,钢琴伴奏在每个小节的第一拍上以八度装饰音的方式外加柱式和弦来强调和声功能,与呈示部中不同的是,两个旋律声部先后以卡农的形式奏出旋律,又以八度音程关系齐奏并多次交替循环,c1乐句中的材料主要來源于c乐句,但在演奏技法上做了改变,把跳音转变为小连线,增加了旋律的韵味,螺旋式半音的运用丰富的旋律的色彩。在旋律声部共同吹奏长音的时候钢琴声部在原本每个小节的第一拍上以八度装饰音的方式外加柱式和弦的基础上又注入了一组八度音来强调和声功能,此处和声功能具有经过辅助的作用。旋律开始更进一步的发展。C1乐段的材料,节奏型多是取自C乐段,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乐句中最后两个音的关系由半音关系转变为全音关系,并且出现了减四度音程关系的旋律。经过一系列的波动后,最终完全终止在主和弦上。此时钢琴伴奏立刻弹奏起属音,与旋律声部交接,承上启下出完全再现的C乐段。连接部分由十六个小节构成,调式为D大调,和声进行多以经过辅助为主要功能,旋律声部加入很多变化音。最后完全终止在主和弦上。钢琴伴奏声部再次响起,引出完全再现的呈示部,结尾部分旋律以琶音的形式攀升的两个八度,最后以一小节颤音加装饰音完全终止在主和弦上,全曲结束。
  三、主题旋律特点
  这首乐曲的旋律中存在着一些独特的音程关系,其旋律特点具体分为以下两种
  (一)旋律的复调化
  如谱例1所示,呈示部开始处以卡农式模仿复调的手法展开旋律,这种技巧在该曲的呈示部中多次运用。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最先出现的长笛声部旋律是导句,随后模仿的单簧管声部是答句。这种创作技法使乐曲的旋律具有歌唱性和层次感。
  (二)八度运用
  如谱例2所示,八度进行是指两个旋律相近的声部中相隔至少一个八度进行旋律装饰,这样可以丰富旋律的色彩性,使音乐的情绪得到渲染。作曲家在钢琴伴奏的部分加入了八度装饰音,这不仅强调了和声功能,也有效的增强了旋律的抒情性,同时又不影响作品圆舞曲的优雅从容。后又在左手八度双音的基础上加入右手八度双音给予强化,制造出旋律的阶梯感,以充满律动的节奏型引出后面的旋律。
  四、结语
  肖斯塔科维奇的这部华尔兹三重奏作品中配器选择长笛,单簧管,钢琴这三种乐器,乐曲不仅紧扣圆舞曲的风格特点,还分别用长笛单簧管这两种乐器来描绘两个正在跳舞的人。给听众制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整个乐曲中这两个声部以各种方式始终交织在一起。这样的音响效果给人一种立体的画面感。贯穿整个乐曲的钢琴声部是这首乐曲中最为重要的配器,它不但承担着稳定和声转换调性的重任,还要以饱满清脆又充满力量和热情的音色铺垫节奏给予全曲最基本的律动。三种乐器和它们各自的声部相辅相成以音乐的形式描绘出一场华丽的舞会。
  参考文献
  [1][苏]伊·斯波索宾,陈敏.和声学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史瑞雪(1992—),女,兰州,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作曲理论。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SU(1,1)相干态光场作用下依赖强度耦合JC模型中原子的偶极矩压缩。文中采用密度算符方法得到了原子算符平均值的表达式;进而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原子的偶极矩压缩与
《友谊》,是叶圣陶先生的最后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他解放后唯一的一篇小说。它真实地再现了我国五十年代欣欣向荣的社会面貌,蒸蒸日上的教育状况,朝气篷勃的学校生活。在改革开
介绍了应用于量子通信的半导体激光器的窄脉冲激光驱动电路设计方法。该电路利用射频三极管的雪崩效应产生的电脉冲驱动激光二极管,实现了小于1 ns底宽的光脉冲。并在实现窄脉
【摘要】群众文化事业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社会稳定、丰富群众生活的重要保障。本人通过问卷调查,对群众文化事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并提出几点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功能;新时期;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一、群众文化事业现状分析  群众文化事业建设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但受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形势的制约,发
【摘要】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大众对独立学院发展钢琴教学过程中办学及教学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论述了加强专业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专业是独立院校钢琴教育特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得出了只有培养具有广泛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才能持续推进独立学院专业特色的形成。同时,说明了打造应用与教学复合型的师资队伍是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也是独立学院特色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数据统计;独立院校;钢琴教学体制  
碳化硅(SiC)是一种具有优良物理性能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可作为探测器的优良探测介质。用241Am源5.486MeV的α粒子研究4H—SiC肖特基二极管α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和信号相对上升时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取穴规律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
【摘要】打击乐是人民群众在不断实践中艺术与智慧的结晶,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与活动中,普及程度非常高,世界各国的不同民族的打击乐有着多种多样的风格与特点。在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等艺术院校的打击乐教学要做出多种探索,逐渐向合奏教学这一模式发展,并将现有的两大专业,即民族打击乐与西洋打击乐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做到中西结合,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融入情感,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引起学生的共鸣,
为满足空间粒子探测器的正常供电需要,基于现有空间粒子探测器高压电源,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空间粒子探测器高压电源。该新型高压电源结合了线性电源和开关电源的优点,将振荡电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摘要】勃拉姆斯的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是勃拉姆斯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同时该作品又代表着勃拉姆斯早期创作的最高水平。本文将以勃拉姆斯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为分析目标,学习、研究勃拉姆斯在创作过程中的节奏特点。  【关键词】勃拉姆斯;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节奏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勃拉姆斯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