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寨:北纬31度上的“西山药库”

来源 :人民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xb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气候宜人、物种繁多,共有野生药源237科1363种。

  安徽省金寨县地处北纬31度附近。这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9℃、无霜期约250天、平均日照时数近两千小时、平均降水量1419.9毫米,拥有阴凉潮湿、通风多雾的独特小气候。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北麓,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是安徽省最大山区县,境内群山起伏,河流纵横,物种繁多,共有野生药源237科1363种,被誉为“西山藥库”。
  金寨县是安徽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道地原产地,主要品种有茯苓、天麻、厚朴、野菊花、辛夷花、苍术等。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金寨县年均收购中药材60.5万公斤,其中野生中药材占50%至60%。70年代,金寨县引进中药材品种90种,成功试种板蓝根、玄参等73种。1973年,天麻人工栽培在金寨县实验成功。1984年,金寨县政府将中药材列为商品生产品种之一。90年代,金寨县引进西洋参、灵芝等名贵药材栽培,同时大力推广发展天麻、茯苓等药用菌人工种植。

人与本草的默契


  已年逾六旬的雷中应,是金寨县花石乡千坪村的采药人。
  一把开山锄,一把镰刀,一个药篓便是采药人进山采药的“标配”。雷中应说:“我8岁就跟着父母进山学认药采药了。进山采药很辛苦,一天走十几里山路是常事,但每次能采到多少药材就只能碰运气。这是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还有驱蚊的效果;那是土牛膝,逐瘀通经,清凉消炎,对牙痛口疮有疗效……”一路跟随雷中应,经常是在几步之内,就能遇到他叫得上名字的本草。他懂得辨药,也熟悉这些本草的药性,也许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们与本草之间达成的某种默契。
雷中应,金寨县花石乡千坪村人,自幼随父母上山采药至今,是村里为数不多还坚持上山采药的采药人。

  处暑时节,大别山满眼翠绿。群山环抱中远远可以看到农户的房屋散落山林之中。千坪村有200余户946人,大多数村民分散居住。这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马森林公园的核心区,天然林面积近3.6万亩,森林覆盖率96.2%。千坪村的村民过去世世代代靠山吃山,山里丰富的野生本草是他们补贴家用的重要来源。
  雷中应采药时会非常谨慎,挖到还没成材的药材时,会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再培土埋回去。每当挖到品相不错的药材,他也会露出满意的笑容,眼睛里泛出一丝兴奋的目光。“你看,这是黄精,根入药,长得有点像生姜,一年才会长一小节,基本上要长三年以上才能成材。这棵还小,让它再长长。”他指着一株叶子形似竹子的植物介绍说。
  当问及上山采药会不会无功而返,雷中应笑着说:“你知道中医无弃物吗?一草一木都是药,用药如用兵,只要你会用。比如这遍地可见的野菊花,清热解毒,在治感冒的药方中常见,还可以跟草决明一起泡水喝,降血压。”
  “采药其实是一种很不错的职业,高山流水、鸟语花香。但采药是个费工夫的活儿,现在愿意上山采药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雷中应有些感慨地说,“不过我女儿和外孙儿倒是很喜欢听我叨叨这些药。”如今,5岁的小外孙已经能够认识十几种常见的中草药。“有时候他还嚷嚷着要挖竹节三七给我泡酒喝呢!”雷中应笑着说。

道地药材,做好“源头”的文章

安徽金寨地处中国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所在地,拥有阴凉潮湿、通风多雾的独特小气候,是诸多珍贵中药材的道地原产地。 摄影 洪传伟

  中医历来讲究药材的来路。清代名医吴鞠通在其所著的《吴鞠通医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治疗一位水肿病人时,他发现,所用的药方非常对症,配伍恰当,疗效却总是不佳。仔细检查后发现是由于药方中的桂枝质量不佳。于是他求购产于岭南的上好桂枝,患者再服此方剂,很快就痊愈了。所以,从古到今,中药店铺往往会派人到特定的地区去采购药材。“道地药材”最通俗的理解,就是指特定产区的优质正品药材。
  “道地药材”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后期汤显祖所著的戏剧《牡丹亭》中。但是,这一概念却是早已有之。由于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复杂,植物种类繁多,为了保证用药有效,安全,避免错用、误用药物,古代医家经过长期观察比较和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这一概念。其中,“道”是古代中国相当于现代省区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地”是“道”以下的具体产地。这种提法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术语。
  金寨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土壤环境质量好,而且80%为黄棕壤土,透气滤水性好,适合大宗中药材的生长,无论是野生药材还是栽培药材都符合道地药材的特征。金寨县中药(西山药库)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杜继甫介绍说,近年聘请权威机构进行检验,天麻,茯苓、灵芝、金银花、石斛等药材有效成分高。比如:灵芝多糖达1.83%;茯苓多糖达4.02%,茯苓酸含量达0.975%;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达3.8%;野菊花蒙花苷含量达2.8%至4.2%……
金寨县西南部的燕子河镇,山清水秀、蓝天净土,气候温暖湿润,地势落差极大,非常适宜霍山石斛的仿野生环境生长。安徽皖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石斛仿野生种植基地就坐落于此。

  作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金寨全县中药材有机基地认证5300亩,已有灵芝、茯苓、黄精、霍山石斛4种药材8家企业入选安徽省“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这里的霍山石斛,俗称米斛,仅存于海拔450米以上不超過86平方公里的霍山核心小产区的“山谷、水傍、石上”。当地人说:“出霍山,无米斛。”在独特的小气候环境中,霍山米斛“5年只长5公分,一节只有米粒大”,年产量不到1公斤。
  《神农本草经》最早将霍山米斛奉为“滋阴养精,平衡阴阳”的上品。道家经典《道藏》更将霍山石斛、天山雪莲、三两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苁蓉、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称为“中华九大仙草”,霍山米斛,名列首位。自唐宋以来,霍山米斛均为御用贡品,如今是国家一级濒危珍稀药用植物,是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道地滋阴药材。
  由于生长条件极为苛刻和长期无节制采集,霍山米斛一度产量极少。近几年,金寨县政府加强霍山石斛的管理,加大对霍山石斛基地的投入,并依照霍山石斛原生态生长环境建立仿野生基地,使霍山石斛的产量企稳回升。
  金寨县西南部的燕子河镇,山清水秀、蓝天净土,气候温暖湿润,地势落差极大,非常适宜霍山石斛的仿野生环境生长。安徽皖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石斛仿野生种植基地就坐落于此。无论是标准大棚,还是山石缝隙,不管是百年苍松,还是笔直高耸的毛竹枝干上,密密麻麻的石斛俯拾即是。据公司技术员丁士成介绍,这个总面积200多亩的仿野生种植基地平均海拔在400米至500米之间,最大程度地还原了霍山石斛的野生环境,坚持绿色生物除虫,确保皖西道地中药材的品质。
安徽金寨是霍山石斛的核心主产区,拥有从组培、育苗到仿野生种植、加工生产的全产业链。

  药材好,药才好。林兰药业化验室主任刘翔说:“中药材在入库加工生产前都需要按我们的内控标准,统一抽样盲查有效成分含量、农残、重金属等指标,检测合格后才会进入深加工阶段。目前来看,金寨本地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很高,一般都高于《中国药典》标准,非常适合做成中成药。”
  金寨县沙河乡自然环境适合生长灵芝,地处500米至1000米海拔位置,昼夜温差大,所产灵芝的有效成分高。为了将当地灵芝打造成更完美产品,安徽省康美来大别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源头上做起了“文章”。他们与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20多名专家合作,建设安徽省中草药保健食品工程技术中心,进行产学研结合,实现自主科技创新。一方面,改进种植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孢子粉中杂质;采摘孢子粉时使用透气性好的无纺布,孢子粉不会霉变且颗粒饱满,灵芝也不会出现畸形。另一方面,更换栽培材料,统一使用椴木枝丫材的仿野生栽植种植,孢子粉的饱满程度、有效成分大大提高。
王宗双,金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检验所所长,正在展示金寨县产的霍山石斛标本。因工作需要,检验所需要采集制作金寨县本地药材标本。如今,检验所已收集保存当地动植物药材标本400余种。
李文海,金寨县沙河乡人,金寨县力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他带头推动发展当地灵芝产业企业规范化经营,促进脱贫攻坚。
赵鸿,金寨森沣农业公司技术主管,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来金寨从事黄精人工种植工作。3年来,公司已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种植黄精3万亩,逐步形成中药材特色产业。
刘翔,安徽林兰药业有限公司化验室主任。她所在的化验室负责中药原料进库生产前的抽样检测。
王强,安徽中信康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在查看正在喷粉期的灵芝的生长状况。
金寨县吴家店镇飞机场村创新推广的“农光互补,土地二次利用”灵芝种植新模式。
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金寨门诊部按方配好的中药方剂。中医认为,人体与大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处方用药时,需充分考虑地理、气候、情志对发病的影响。

中药材产业的传承与创新


  在“全国灵芝第一乡”金寨沙河乡,有位远近闻名的灵芝种植大王—52歲的金寨县力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李文海。
  通往金寨县吴家店镇飞机场村盘山路边的山谷里,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蔚为壮观。光伏板下就是种植灵芝的大棚。这是李文海在当地创新发展出的“农光互补,土地二次利用”新模式。
  “灵芝喜阴,正好上面发电、下面搞种植。我们把光伏板架高,使土地得到二次利用。”李文海说。这30亩的种植基地带动当地7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2户,户均可增收1万多元。
  试点成功后,这种模式迅速推广开来。在附近的吴畈村,158亩的“农光互补”基地铺设完成。农光互补灵芝基地的建设,解决了光伏发电占地的难题,实现了土地的二次利用,为全县光伏扶贫策略的继续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李文海还创新提出灵芝种植“换土+养土”的方式—将第一年种植灵芝的土壤拉走,换一批新土进行第二年的栽种,同时对第一批土壤进行科学改良,养土三年即可再次进行栽种,很好地解决了灵芝无法固定化栽培的问题。2017至2018年,李文海又提出灵芝无土栽培的构想并试验成功,准备在沙河乡大规模推广。
  在金寨县现代产业园区的安徽中信康药业有限公司,30岁的王强将灵芝的无土化栽培技术付诸实践。王强介绍说,公司现建设保健食品GMP生产线4条、国内领先2000吨中草药提取物生产线3条,建设大别山道地中草药基地1000亩,累计带动500户农户开展中药材产业,其中包括贫困户35户。
  “我们采用金寨的纯天然有机中药材,结合自身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生产优质健康的产品。”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王强还积极开拓销售渠道,在网上开设了3家天猫旗舰店,迎合目前年轻人“熬夜式养生”的习惯,适时推出一系列有助于安眠、祛湿、美白、减肥等功效的即冲即饮类传统膏方。“我们网上一年可以销售上亿元的产品。但随着我们对中药健康市场的深耕细作,越来越感到专业人才的匮乏。”王强看到了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的确,对于金寨县这样新兴的中小城市,人才技术支撑已成为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如何促进产、学、研横向联合,着力培养中药材方向的职业技术人才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金寨县中药(西山药库)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杜继甫对记者说,今后要更好地发展金寨的中药优势,就要积极谋划建立健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更要让师承教育贯穿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始终;用实际经验支持院校的中药专业开展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安徽金寨本草图。中药虽然包括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物,但以草类药材占多数,所以统称本草。古代中药书籍也常以本草命名,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 安徽金寨市场监督管理局 供图
其他文献
第43届遗产大会期间,田学军(左)会见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加拉耶夫。 摄影 申玉彪  自 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也称《世界遗产公约》),中国的申遗之路已走过30余年。如今,随着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和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  作为世界遗产大国的中国,参与了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与
期刊
诞生于15世纪、被视为藏文化“活化石”的藏戏,是中国现存的最为古老的剧种之一。  自建团以来,雪民间藏戏艺术团秉承“保留传统、传承为主”的理念服务广大人民,深受各族群众喜爱。一鼓一钹间,他们将一代又一代“雪巴拉姆”藏戏传承人的吟唱继续下去。藏戏经典的“一鼓一钹”配乐形式。 摄影 马悦(实习生)温巴说“雄(剧)”。藏戏演出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是开场白;第二部分称为“雄”,是正戏;第
期刊
北纬34度31.47分,东经119度52.15分,距离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燕尾港镇12海里,有一处只比足球场稍大的弹丸之地——开山岛。  岛上气候恶劣、常年海风肆虐。这里鸟兽绝迹、植被难生,唯有苦楝树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如今,苦楝犹在,当年亲手种下它的人却走了。7月27日,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时代楷模”王继才在岛上执勤时突发疾病去世,离开了自己守护32年的开山岛,离开了毕生为之奉献的海防事业。  
期刊
周埃乐:我在变得更好  来自加蓬共和国的周埃乐(Bolabola),数着指头算着自己来中国的年数。“第8年,哦不,第10年了!”她自己也一脸惊讶。  “中国挺好的”  2008年,周埃乐面临着升学选择。通常,加蓬年轻人留学的首选地是法国,周埃乐的很多同学选择了法国留学,她身边的人希望她也能去法国。  那一年,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而沉着应对的中国却获得了经济继续稳健前行的形势。也是那一年,
期刊
这是一群来自中国的医生,这是一份救死扶伤的工作。这份工作,赢得了非洲当地人的尊重。  当2014年埃博拉疫情肆虐西非,中国医疗队第一时间“逆行”奔赴疫区。一位接受中国医生救治的塞内加尔女士,为表感激,为自己的孩子取名“中国”。  2017年11月,第18批援助盧旺达医疗队在马萨卡医院移交一批中国援助的医药,和包括麻醉机、手术床、监护仪、麻醉穿刺包、口腔科器械、骨科器械和外科缝合线等在内的卫生器械。
期刊
时间:2001年  摄影:王文波  事件:北京申奥成功  北京时间2001年7月13日22时零9分,莫斯科,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先生的一句“北京”让万里之外的中国瞬间进入热血沸腾、欣喜若狂的欢庆中。记得那个夜晚的北京,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挥舞着早已准备好的五星红旗, 《歌唱祖国》的歌声直冲云霄……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在北京的外国人,大家在长安街及北京的大街小巷上纵情欢樂……  申奥成功一瞬,让
期刊
10月24日上午9時,从设计到建设前后历时14年、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正式开工,它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也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开通仪式在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出境大厅举行。10时许,习近
期刊
从美术作品看改革开放40年  2018年7月27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館、广东省文联、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共展出约270件优秀美术作品。  本次展览分布在中国美术馆一层全部展厅,展览分三大板块“春潮澎湃”“激流勇进”和“扬帆逐梦”,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等。第一板块“春潮澎湃”
期刊
10月18日,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一周年的日子。回望过去一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3亿多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以新作为催生着新气象、开启了新局面。  一年来,从补齐民生短板到改善法治环境,从支持创新创业到提升公共服务,新时代为奋斗提供了有力支撑;一年来,从繁华的城市到广袤的乡村,从宁静的校园到忙碌的工厂,从热火朝天的工地到科技创新的前沿,13亿多中国
期刊
“中赞友谊、中刚友谊的巩固和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靠我们的实际行动和实业作为。我们很多员工常年奋斗在赞比亚、刚果(金),一待就是十几年,选择了一条‘坚守、忠诚、担当’的奋斗之路。在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中国有色集团用实际行动加深了中赞、中刚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中国有色集团副总经理陶星虎对集团在非洲的发展、中非之间的友谊充满信心。  当地时间2018年8月22日,中国有色集团在赞比亚投资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