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就是我的“养老院”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拄着拐杖,蹒跚地挪动着双膝僵硬、变形似镰刀状的腿,走进老年大学。看到她,人们联想到的是:病榻、轮椅和左右不离的儿孙们。
  当你得知她也是一名老年大学学员,而且还是25年坚持上学,为保定市老年大学的第一批学员时,你对她就不仅是惊讶,更多的是敬重。她从不回避的目光给予你的感觉是她对知识永不满足的强烈渴望。
   她叫李淑奇,2008年12月31日是她的八十寿辰。腿疾是因多年的类风湿病久治不愈所致,并且她还患有胃、肝、肾等疾病。上学,一站多地的路程,走走歇歇,她要走四十分钟;上楼,学校楼门口的那两级台阶,不拄拐尚能上去一级,第二级再不拄拐她就曾摔倒过,更别说有的课得爬上三楼去听。儿子怕她路上出事,说花钱雇人送她;女儿说,要不叫出租车,她都不同意,说就是为了活动腿脚,锻炼身体。
  老伴儿过早地去世,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小家庭,又要忙于工作,她不想拖累他们,一个人独居。她每天早早起床,什么都是自己拾掇,能买的自己买,能做的自己做。其实儿女们也都很孝顺,天天都在关心着她的安危冷暖:大女儿家离着近,打个电话问她想吃什么,一日三餐做好了就送来。她说:“什么叫愉快呢?我觉得生活能自理,什么都吃得下,就是愉快。靠别人帮着生活下去,就会有许多不愉快。”她想愉快地安度晚年,不甘于一个人在家的寂寞,她说:“寂寞了我就去老年大学,坐在教室里,我就什么烦恼也没有了。一上学,就能动了,提起精神了,老年大学就是我的‘养老院’。”
   她把她心目中的“养老院”——老年大学比作阳光雨露,那里的新人、新事、新气象天天都在吸引着她。李淑奇是1984年从工作岗位上离休退居二线的。那年6月,报纸上报道了河北省第一所老年大学——保定市老年大学成立的消息,她心中许许多多的愿望一下子被点燃了。“我只高高兴兴地上了四个月的小学……”她说,后来她一个“村妞”参加了革命。虽然也曾上过文化补习班和干部夜校,但工作中的是是非非,说深了不能,说浅了不是的无奈始终困扰着她,她想找回读书的快乐,她要弥补无知的缺憾。
  自从上了老年大学,她学文史,入诗社,习书画,练拳剑…… “清晨练习拳和剑,日暮丹青夙愿现。”像换了个人似的,她的心灵在学习的过程中再一次愉快地搏动起来。岁数大了,悟性、记忆力都会很差,习拳练剑,到了难处,哪个手出,哪个手回总会糊涂。一节一节的,她不怕笑话,练不好从头再学,非把那套练好不可。她以书法老师为写好一个字用去100多张纸的学习精神,鼓舞自己刻苦学习书画:“你学一回会了,我学十回;今年学不好,还是这个班,我明年还来学。”学画仙鹤:“这个老师讲得快,那个老师讲得细,我这次跟这个老师学,下次那个老师教画仙鹤时我又跟着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淑奇的书画作品在许多书画展上获了奖,有的还被报刊登载。在一次画展上,一个老外想要买她的画,但最终她没有舍得卖出,因为这是她的心血之作。更重要的是她收获了老师的赞扬:“你跟我学画,我向你学德。”收获了同学们的关爱:下课后常常有同学护送她回家,现在她每星期至少两次接到同学们打来的问候电话。
  她在学习中找到了快乐,在快乐中颐养天年。
  在感受着学习快乐的同时,李淑奇也将快乐化作温情带进自己的生活。她将老伴儿生前对儿女们的期望写进了诗里:“生前教儿忠于党,临终嘱女高登攀。”每写出一首小诗,她都要念给孩子们听。学校里学了什么新知识,她时常给儿孙们讲讲,让他们也长长知识。暑假里,她常和孙儿一起复习功课,她习练书画,小孙儿做作业,她盼望着小小幼苗快长成材,如今孙子大学就快毕业了。她把她的每一幅书画作品都拿给邻居们看,听取他们的品评,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
  八十大寿那天,儿孙满堂,家宴丰盛。望着绕膝而坐的儿孙们,她沉浸在从来没有过的温暖与幸福之中。正如她诗中所写:“老来逢盛世,童心去复还。暮志效蚕烛,晚霞美如画。”
其他文献
一日行万步  十年无大疾 文\周 涛  在岗30余年,基本上都是与文字打交道。整天在简报、材料、总结、报告堆里摸爬滚打,没日没夜地干。直到1995年退居二线时,落下一身病。终日觉得头晕脑胀,浑身困倦,夜间有时严重失眠。白天外出走路稍快一些,或在家里干点力气活,就感到心慌,两眼发黑。体重降到49公斤。医生说我患了神经衰弱,心脏不好,还有肠胃不好及痔疮。三天两头跑医院,中西药不敢断,就是收效不明显。医
期刊
老张和老侯是要好朋友,但二人从未见过对方的妻室。这一天,老张办事恰好路过侯家,心想,路经好友家门而不入,非礼也。何况多日不见,正有许多话儿要说。这样想着,脚步已经挪到侯家,扣门三声。门儿吱忸一声打开半扇,一个少妇出现在老张面前。美,好美的妇人。瞬间,老张搜肠刮肚,也没找出个词儿能充分描绘他眼前这个妇人的美!  “先生,您找谁?”这声音也好甜。  老张收收神,咽口唾沫后说:“我是老侯的朋友,路过此地
期刊
儿子从深圳回来,给我和他妈带了一份礼物,还像小时侯那样淘气地给我们规定:等他走了之后才准拆包,拆包后一定要受用。儿子走后,我和老伴迫不及待地拆开了那个大包。我的天!他给我买了茄克衫和花格子衬衣,还有花色领带;老伴的礼物就更离谱了,一条藏青色的筒裙,一件玫瑰红的紧身衫,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还有一盒高档化妆品:口红、眉笔、香水……  我皱着眉头默不作声,老伴则气得直骂:“小东西被钱撑得犯了神经,我都快
期刊
源汇区老干部大学太极拳班自2005年9月开课以来,已经成为众多课目中最受学员欢迎、教学效果最好的一门。截止目前,太极拳班学员已达600余人,成为源汇区老年体育运动中的一支中坚力量。说起原因,那要从担任该课老师胡友信说起。  胡友信老师,今年67岁,是源汇区政协的一名退休干部。2000年退休后,为了健身学起了太极拳。在长期的锻炼中,自己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变
期刊
在香港大街小巷里,处处可见麻雀馆。初来乍到的游客,还以为是养麻雀的地方。其实,香港的麻雀馆就是内地人所讲的“打麻将”的会所,里面不乏退休后安享晚年的长者。不过,在资讯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别以为香港的老人都是麻将迷,这里就有一群长者,他们爱好电脑,喜欢上互联网,还专门开通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站——“老有网”,一个能让他们尽情潇洒的“网想天地”。  网站开办者就是“长者网络发展协会”。协会成立于2
期刊
2007年的6月,当美国总统布什在8国峰会上做出节能减排的承诺之时,当全国媒体铺天盖地共同关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之时,位于江苏省仪征市解放东路上的江苏久久公司的40名员工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张5000万元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大单,让他们兴奋不己,另一份2008年的亿元施工合同也将唾手可得……他们纷纷酌满美酒,共同围住了公司董事长姚勇,向这位己古稀之年创业不止的老退伍军人表示祝贺和敬意。   “
期刊
老人再婚要学会“忘怀”文/华商  老年人再婚不容易。重建的“再婚之家”要做到和谐美满,更需要倾注真心真情,付出更多努力。由于再婚老人大多有昔日婚姻经验,加上又各自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了几十年,难免都有一些不易改变的嗜好和习惯,如何做到彼此相容,就成了老人再婚后面临的问题。  首先,要正确对待追怀前老伴的感情。大多数老年人再婚,都是由于丧偶,而这些老人原先的夫妻感情很深厚,即使再婚,也难免触景生情,缅
期刊
案例:黄大妈早年守寡,靠当佣人含辛茹苦把五个儿女抚养成人,陆续参加工作并先后娶妻生子。此时,黄大妈年老多病,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本该是过着“多子多福”的生活了,可是,五个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为了不使小家庭受拖累,都搬出去另过,谁也不与老人一起生活,又都不想出钱,叫老人轮流去每家吃饭,且冷言冷语不好好相待,老人常含泪而归。如此对待老人,不仅是不道德的,也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   讲解:
期刊
老年是个多么使人敬重,而又生畏的字眼,既是人生的一大转折,亦是经历漫长跋涉之后,跨进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从坎坎坷坷中走过来的老年人,在追忆消逝的岁月时,对人生会有更加深沉的感悟。人到老年,爱回忆过去,在抚今追昔时,心态极其复杂,年轻时认为自己最需要的是事业和金钱,而老了之后,则认为健康比金钱更重要;年轻时,不珍惜时光,总觉得来日方长,过了今天还有明天,而老了之后,才痛惜时日不多,无法挽留;年轻时,总
期刊
当父母老了的时候文/乐天   自从母亲7年前过世后,父亲独自生活到现在,其中孤苦寂寞的滋味可想而知。   一天,我和弟弟专门腾出时间,帮父亲彻底做了一次清洁卫生。   临走前,父亲从书柜里取出一沓剪报,不小心掉落一张。我捡起来一看,原来是父母亲合写的随笔,题目叫《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文中说:  我们都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们,请你们做儿女的理解我们,对我们要有一点耐心。不要嫌我们终日唠唠叨叨,前言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