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国企发展路径探究

来源 :中国国际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yo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企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但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緊迫问题:如核心竞争能力不强、技术创新乏力、管理方式落后等。本文从供给侧改革入手,以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产能过剩、库存规模大为切入点,分析国企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层原因。采取推动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消化过剩产能,严控新产能、优化供应链,处理多余库存等措施,从根本上推动国企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国企;路径
  国企改革,是事关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这盘大棋的“关键一子”,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但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紧迫问题:如核心竞争能力不强、技术创新乏力、管理方式落后等,这些问题“倒逼”国企发展的路径,亟需探索国企发展的全新范式。
  1 国企发展的主要困境
  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发展理念与现有机制的制约下,面临着诸多问题。
  1.1核心竞争能力显弱
  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前10名中,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分别位居二、三、四名,这三家公司均是基础性产业及刚性需求的产业,其他上榜的107家企业也大都集中在基础性产业,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国企总体规模大,市场垄断性强,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人才队伍素质尚不足以支撑企业转型发展等方面。
  1.2技术创新乏力
  虽然我国国企有较强的创新资源聚集能力且研发力量雄厚,但产出效率低。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企业研发经费主要用于现有产品和技术的完善,仅三分之一用于属于创新范畴的新产品开发。在我国的大部分国有企业内,不但科研经费和产值的比例低于发达国家,更重要的是科研经费的产出投入比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最为日常的现象表现为低端供给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例如双十一,去日本买马桶盖、去韩国买彩妆、去澳大利亚买奶粉。
  1.3管理方式落后
  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的触角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但任何一个企业都离不开管理,管理决定企业的成败。我国的国有企业极大多数被原有的陈旧思想所束缚,最明显的体现在以北方地区为代表的国企,其管理理念靠经验,靠政府,行政化因素浓厚,很多上级部门在不了解国企现有状况下作出决策,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从而影响国企的发展方向。
  2 国企发展困境分析
  国企发展面临的难题主要集中在核心竞争能力不强、技术创新乏力以及管理方式落后等方面,究其原因其本质在于结构性不平衡。因此,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入手,分析国企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层原因。
  2.1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近几年,虽然以高铁、核电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成为展示我国技术创新实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名片,但涉猎的范围仍然很窄。纵观世界各国企业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总比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方面遥遥领先,因此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核心技术开发成为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2.2产能过剩
  国有企业往往重视生产能力,重量忽质,造成国企普遍产能过剩。随着大众收入的提高,对新兴产品的需求不断加大,更加注重产品的功效以及高功效带来的品质上的享受,将消费目光投向国外产品,这导致国企发展与市场不协调、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
  2.3库存规模大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高库存状态,而房地产投资增速则持续下行,这就要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因为这一行业能带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许多下游产业的发展,化解这些行业的产能,有效拉动就业。国企库存过高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粗放经营模式导致高库存;二是国企由于其资本结构特殊性,拥有政府和国家的物力支持,其惯用生产方式是扩大规模增加自身实力,这也易造成库存过高。
  3 国企供给侧改革路径探究
  3.1推动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模式,加大研发投入,增强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构建面向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股权投资链,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把股权投资的高效率、高收益、专业性的特点与创新活动的高成长性、高风险性的特点有效匹配,提高国企科技创新产业化能力,分散技术创新风险,真正把科技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3.2消化过剩产能,严控新产能
  中国当前的产能过剩表现在部分行业的产出供给量远远超出市场实际需求量,因此,首先从供给端化解已有的过剩产能是当务之急;其次从源头上严控新的产能上马,汲取先前经验教训,防控新的产能过剩出现。然而大多数产能过剩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若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关闭僵尸企业,必将导致大量从业人员下岗失业,社会将要面临大量职工就业与安置问题,因此国家要制定好相关预案,在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处理好其他问题。
  3.3优化供应链,处理多余库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是去库存,要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以优化供应链为主线积极稳妥地消化库存,为国企去库存的重任指明方向。从房地产企业转型入手,地产细分领域,满足多元化需求通过积极谋求业务转型以寻求新的发展契机[7];从源头解决问题,评估和重塑企业投资链,清理大量占有各类资源的“僵尸”企业、长期亏损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最后,注重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避免同质化。
  参考文献:
  [1]王婷.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国企发展新路径[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6-05.
  [2]任泽平、张庆昌.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的挑战、应对、风险与机遇[J].发展研究,2016-04.
  [3]韦桂华.国企当为”供给侧改革”的先锋和主体[N].企业家日报,2016-01-04 (002) .
  [4]辜胜阻、韩龙艳、何峥.供给侧改革需加快推进国企创新驱动战略——来自于央企的调查
  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6-07.
  [6]辜胜阻.改革优化制度供给激发国企创新活力——来自近40家
  央企的调研建议[J].中国人大,2016-19.
  [7]周幼曼.我国房地产去库存态势分析及相关对策建议[J].新金融,2016-09.
  作者简介:
  邱黎(出生年份199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内蒙古自治区。学历:研究生在读,单位:吉林财经大学,研究方向:经济法。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就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做了几点阐释,即要分清层次,简化思维;依题设问,调动思维;设置矛盾,启发思维;变曲为直,引导思维;结合实际,发散思维。  关键词:课堂提问艺术 思维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鉴于此,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问”得执著、辛苦,学生却答非所“问”的提问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教育要求。实践证明,要提高提问效果,还得讲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