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演进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区域城市发展——以甘宁青地区为例

来源 :中国农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a_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为城市发展之基础。20世纪上半叶甘宁青地区农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较大增长,随之而来的商品性农业生产扩大化则推动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但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低下的农业生产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掠夺式剥削都导致该地区农业发展相对迟滞,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城市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既推动又制约的矛盾关系正是甘宁青地区贫困与落后的表现。
其他文献
对我科2000~2003年胫骨Pilon骨折治疗23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7例,女6例,年龄23~60岁,平均35岁.坠落伤9例,通伤12例,摔伤2例.根据Rudei-Allgower分型[1]Ⅰ型5例,Ⅱ型10
云南在1848年前就有马铃薯的栽培记载.在现代史中经历了三次较大发展.复杂的地理、生态和气候环境形成了多样性的耕作制度.在云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内还保留着丰富多彩的、
由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教授主编,中国三峡出版社总编辑冯志杰编审策划组织的《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文库》(丛书)出版工程启动。
近代中国合作运动史上曾出现过的“商资归农”,是世界合作运动史上较为特殊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的出现有其特殊的社会经济原因;其发生、发展到最后的转变虽只有一个较短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