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对免疫性甲状腺炎的观察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MLR对Graves病(GD)与桥本氏病(HT)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前者的自身与同种增殖反应均明显降低。健康者的自身增殖反应可因GD患者血浆的参与而被抑制,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同这种抑制作用无关。这些资料提示,GD的自身与同种反应性细胞发生障碍。这可能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免疫学特征。

其他文献
乙脑病毒皮下或腹腔感染三周龄小白鼠24~48小时及5天后,分别用51-8McAb进行治疗试验,其平均治愈率分别为78%,73%,22%,各组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意义,其疗效与治疗早晚有关。经病毒分离证实腹腔感染后第5天病毒100%已入脑,其最低滴度为PFU5.0对数以上,但仍有22%的疗效,说明McAb有清除脑内病毒的能力。脑内感染乙脑病毒的治疗试验的疗效受毒株的影响,对通蚊、A2、P3、SA1
期刊
本文报道与麻疹病毒血溶反应有关的一些因素。不同细胞与不同的麻疹毒株产生血溶素能力有明显的差别。两种人二倍体细胞(2BS,HF)能产生较高效价的血溶素;L4株在2BS细胞上产生的血溶素较M60-5,Edmonston A及长-47疫苗株为高。2~2.5mM EDTA明显提高麻疹病毒的血溶反应。血溶素的剂量与效应在双对数坐标图纸上呈直线关系,因而可用于标化血溶素用量,保证血溶抑制试验的准确与可重复性。
期刊
在亚硝基甲基脲0.1~0.5mg/ml浓度,pH7.0(1/15M)磷酸缓冲液作用条件下,对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霍乱弧菌569B株进行60分钟的诱变处理,可获得相当数量的营养缺陷突变体。诱变率在5~25%间。其中主要为氨基酸缺陷型(80%),其次为嘌呤嘧啶缺陷型(15%)和维生素缺陷型(5%),少数为双重氨基酸缺陷型和二种以上的维生素缺陷型。本文还就营养缺陷型的筛选方法和NMU的诱变特性等作了讨论。
期刊
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简称HRP-SPA)作为第二抗体的间接免疫酶法,测定狂犬病毒的抗原和抗体,并与国内迄今所用的小鼠LD50和小鼠中和试验等作比较。结果证明该法特异、快速、简易和经济,其敏感性高于小鼠接种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是一值得推荐的方法。
期刊
本文报导用葡萄糖甘油琼脂培养基代替葡萄糖肉汤28℃培养,提高奴卡氏菌的产量6倍,达到100ml产湿菌1g之多。提取的N. r-CWS菌苗,无菌及毒性、过敏试验均合格。纸层析证明含有阿拉伯糖和半乳糖。高压液相色谱证明N. r-CWS含有14种以上的氨基酸,其中丙氨酸含量最高,占5.1%。对C57BL鼠的同系Lewis肺癌和昆明鼠的Ehrlich腹水癌均有明显的抑瘤活性,抑瘤率与对照组相比,p<0.0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对不同剂量的巨噬细胞激活因子(MAF)和十四酰佛波乙酸酯(PMA)激活后的巨噬细胞(Mφ)对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抑制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ng/ml量的PMA即有诱导Mφ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但是,即使提高1000倍剂量时,PMA也不能诱导Mφ的瘤细胞杀伤作用:(2)适宜剂量的MAF能同时激活Mφ的肿瘤细胞杀伤和抑制作用;低于适宜剂量的MAF只有激活Mφ的抑制作用;(3)巯基乙醇酸钠
期刊
本文旨在研究由有丝分裂因子诱导生成的人类、豚鼠、大鼠和小鼠的巨噬细胞激活因子(MAF)能否激活不同种系的巨噬细胞(Mφ),产生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功能。结果证明:人类MAF对人类、豚鼠、大鼠和小鼠的Mφ均有激活作用:豚鼠MAF能激活豚鼠、大鼠和小鼠的Mφ;大鼠MAF能激活大鼠和小鼠的Mφ;而小鼠MAF只有激活小鼠Mφ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