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西北边远地区的小学生,作文能力差,最主要的原因:一是教师考虑年级间的衔接不够,各自为阵,彼此脱节;二是低年级教师往往只重视识字教学,却忽视了语言思维的训练,说写训练走过场,起不了步;三是中高年级作文要求过高、过急,出现了塌腰现象,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下面以我30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近六年来(1—6年级)作文教学课题方面的学习研讨谈一点肤浅认识。
我把低中高年级作文分为“三段三步式”进行训练:第一学段是在低年级进行从说话到写话的训练;第二学段是在中年级从片断到简单的篇章进行训练;第三学段是在高年级进行具体的、感情真实的篇章到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三个学段又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在低年级进行拼音夹汉字进行“四素句”训练;第二步是在中年级进行片段训练,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第三步是在高年级进行限时篇章训练。下面是我的具体做法:
一、提早起步,循序渐进
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要想为以后的作文打下一个宽厚坚实的基础,就必须把《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科学有效地落实到起步教学中。为此教师必须对起步作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进行正确的操作,把握拼音、识字、学词、学句、写句子等起步作文教学的内在联系。
1.借助拼音练习把话说、写完整。用拼音做拐棍:低年级新生识字不多,可用拼音做拐棍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当然,对刚接触语言文字的孩子们来说,他们不懂什么是完整的句子,这就需要我们引导点拨,让他们知道所说的话要表达“谁、干什么、怎么样”等意思。当孩子们初步知道说话要说完整话时,首先介绍他自家的成员:“都有谁?干什么工作?”接着教他们讲心里话:“你喜欢我们学校吗?”“你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谁能编个小故事?或者把你熟悉的物品、人、事表达出来?”“因为你们读到的东西是别人写的,你也要写东西给别人看,所以小朋友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如果大家能把语句写完整了,还可以在网上和小朋友聊天,你说多好?”这时孩子们兴趣盎然,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想要表达的内容先口述出来,然后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这样使他们的口语和书面语言都得到了训练。
2.遣词造句从“四素句”开始,由说到写。在孩子们初步理解词和句子的不同之处,并能说好几句完整的话的基础上,便开始让他们学习“四素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一点对于二年级学生很重要。
3.从说好一句话到说完一件事。在二年级课后作业里基本上都有书面造句,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就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所以造句我都采用了“一词多句法”。如:第三册中出现的“一边……一边……”造句,我只要求他们造出五个不同内容的句子就可以了,而在第四册中出现“一边……一边……”造句时,要求就拔高了,必须按“四素句”写出前因后果。这样具体、完整的训练,既活跃、生动,又形象、实在,学生自然会领悟到作文就是用自己的笔写出真实的故事,也为三年级写简短的记叙文奠定了基础。
4.童话引路,续编故事。指导作文最基本的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低年级课文大多数是童话、寓言故事等,如果作文让他们再回到大森林中去,他们一定会十分乐意。鉴于此,在他们已有了表达的逻辑形式,我们应该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来给故事加上结尾。也许有些同学会编出一些五花八门的结尾,这时老师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大胆写下来。这样训练,会收到满意的效果,更能为中年级送上一程。
二、把握重点,正确引导中年级作文训练的衔接与过渡
中年级作文最大的特点是过渡性强,即由观察图画向观察生活过渡。由句段训练向篇章训练过渡,由看图作文直接进入命题作文,跳跃性很大,要是把握不好这个阶段的衔接,学生很可能对今后的习作不感兴趣,即使到了高年级,习作能力还是停留在中年级的水平上。为了化解教学难点,减缓这个坡度,要以观察事物为途径,以片断和简短的篇章作为形式,采用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进行训练。
1.留心观察,勤于积累。在中年级进行习作指导首先是积累材料,其次是掌握方法。因此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题材,那就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所谓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而不是街上围了一堆人,赶紧凑上去看,要告诉学生这种活动不叫观察。这就要求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布置内容,进行观察,教给观察方法。经过老师细致的指导,等孩子们掌握了什么是观察,我们就要抓紧对他们进行单项练习。如写人,只要写出熟悉人物的衣着或神态、动作、语言;写植物,只要求写出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其中一项;写动物时,只要写出它的毛色、动作、外形、生活习性等其中的一方面就行了。等到单元训练时,再打开日记,把平时积累下来的材料进行整理,找出符合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具体描写,这样学生就不愁没写的东西了。
2.拔高要求,进行篇章训练。在三年级单项描写的基础上,基本连段成篇的能力也形成了,所以过了三年级“作文关”,四年级作文就会顺其自然,师生都感觉到很轻松。但是在这个阶段学生习作最大的困难就是组织语言了,如果平时积累不足就会陷入无米可炊的困境。这时教师再把成长日记翻出来进行具体描写,要求学生把人物外貌、神态、语言都表达出来,拔高要求,进行具体的篇章训练。这样学生感觉到在语言上上了一个层次,同一个内容经过修改的作文就值得一读。
三、提供素材,激情引趣
学生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在高年级再进行综合型的练习,这样就不愁写不出好的作文来。
1.扩大阅读途径,加强语言积累。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途径,加强语言积累,激发习作兴趣,为书面表达做准备,我便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因为高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已达到阅读的要求,所以对于我们边远山区的孩子只有多看书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再次说明只有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一定量,才会笔下生花。我的主张是:要想学生写好习作,就必须多背、多记、多摘录。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布置了常规作业,如定时定量的课外阅读摘抄。为达到一定数量的阅读,我首先做通收入并不高的家长的思想工作,亲自带他们到邮局订阅自己喜欢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报刊。其次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室,并发动学生从家里拿来自己的课外读物与大家共享,尽可能创造阅读条件,保证每个学生有书可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名诗名句、名人名言等。我还鼓励学生背诵精彩片段,利用电视和网上查寻,有选择性地接受更多的新信息,为学生的习作做好准备。
2.现场游戏,激活课堂。由于我们西北边远地区办学条件差,小学生活动的内容有限,生活比较单调。这就需要教师多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来激活课堂,把游戏和习作结合起来,促成学生当堂课完成习作训练。我的做法是充分利用班会、队会、活动课、口语交际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讲“一件成功的事”,先放音乐《真心英雄》,然后把我自己最感人的事讲给同学们听,让同学们知道成功无处不在,每个人的成功背后都有付出。同学们听完老师的辅导,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把自己印象最深、最成功的事写了下来。因为他们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和自信,有了信心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心灵,才能写出感人的习作来。
我把低中高年级作文分为“三段三步式”进行训练:第一学段是在低年级进行从说话到写话的训练;第二学段是在中年级从片断到简单的篇章进行训练;第三学段是在高年级进行具体的、感情真实的篇章到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三个学段又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在低年级进行拼音夹汉字进行“四素句”训练;第二步是在中年级进行片段训练,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第三步是在高年级进行限时篇章训练。下面是我的具体做法:
一、提早起步,循序渐进
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要想为以后的作文打下一个宽厚坚实的基础,就必须把《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科学有效地落实到起步教学中。为此教师必须对起步作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进行正确的操作,把握拼音、识字、学词、学句、写句子等起步作文教学的内在联系。
1.借助拼音练习把话说、写完整。用拼音做拐棍:低年级新生识字不多,可用拼音做拐棍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当然,对刚接触语言文字的孩子们来说,他们不懂什么是完整的句子,这就需要我们引导点拨,让他们知道所说的话要表达“谁、干什么、怎么样”等意思。当孩子们初步知道说话要说完整话时,首先介绍他自家的成员:“都有谁?干什么工作?”接着教他们讲心里话:“你喜欢我们学校吗?”“你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谁能编个小故事?或者把你熟悉的物品、人、事表达出来?”“因为你们读到的东西是别人写的,你也要写东西给别人看,所以小朋友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如果大家能把语句写完整了,还可以在网上和小朋友聊天,你说多好?”这时孩子们兴趣盎然,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想要表达的内容先口述出来,然后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这样使他们的口语和书面语言都得到了训练。
2.遣词造句从“四素句”开始,由说到写。在孩子们初步理解词和句子的不同之处,并能说好几句完整的话的基础上,便开始让他们学习“四素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一点对于二年级学生很重要。
3.从说好一句话到说完一件事。在二年级课后作业里基本上都有书面造句,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就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所以造句我都采用了“一词多句法”。如:第三册中出现的“一边……一边……”造句,我只要求他们造出五个不同内容的句子就可以了,而在第四册中出现“一边……一边……”造句时,要求就拔高了,必须按“四素句”写出前因后果。这样具体、完整的训练,既活跃、生动,又形象、实在,学生自然会领悟到作文就是用自己的笔写出真实的故事,也为三年级写简短的记叙文奠定了基础。
4.童话引路,续编故事。指导作文最基本的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低年级课文大多数是童话、寓言故事等,如果作文让他们再回到大森林中去,他们一定会十分乐意。鉴于此,在他们已有了表达的逻辑形式,我们应该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来给故事加上结尾。也许有些同学会编出一些五花八门的结尾,这时老师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大胆写下来。这样训练,会收到满意的效果,更能为中年级送上一程。
二、把握重点,正确引导中年级作文训练的衔接与过渡
中年级作文最大的特点是过渡性强,即由观察图画向观察生活过渡。由句段训练向篇章训练过渡,由看图作文直接进入命题作文,跳跃性很大,要是把握不好这个阶段的衔接,学生很可能对今后的习作不感兴趣,即使到了高年级,习作能力还是停留在中年级的水平上。为了化解教学难点,减缓这个坡度,要以观察事物为途径,以片断和简短的篇章作为形式,采用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进行训练。
1.留心观察,勤于积累。在中年级进行习作指导首先是积累材料,其次是掌握方法。因此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题材,那就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所谓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而不是街上围了一堆人,赶紧凑上去看,要告诉学生这种活动不叫观察。这就要求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布置内容,进行观察,教给观察方法。经过老师细致的指导,等孩子们掌握了什么是观察,我们就要抓紧对他们进行单项练习。如写人,只要写出熟悉人物的衣着或神态、动作、语言;写植物,只要求写出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其中一项;写动物时,只要写出它的毛色、动作、外形、生活习性等其中的一方面就行了。等到单元训练时,再打开日记,把平时积累下来的材料进行整理,找出符合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具体描写,这样学生就不愁没写的东西了。
2.拔高要求,进行篇章训练。在三年级单项描写的基础上,基本连段成篇的能力也形成了,所以过了三年级“作文关”,四年级作文就会顺其自然,师生都感觉到很轻松。但是在这个阶段学生习作最大的困难就是组织语言了,如果平时积累不足就会陷入无米可炊的困境。这时教师再把成长日记翻出来进行具体描写,要求学生把人物外貌、神态、语言都表达出来,拔高要求,进行具体的篇章训练。这样学生感觉到在语言上上了一个层次,同一个内容经过修改的作文就值得一读。
三、提供素材,激情引趣
学生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在高年级再进行综合型的练习,这样就不愁写不出好的作文来。
1.扩大阅读途径,加强语言积累。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途径,加强语言积累,激发习作兴趣,为书面表达做准备,我便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因为高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已达到阅读的要求,所以对于我们边远山区的孩子只有多看书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再次说明只有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一定量,才会笔下生花。我的主张是:要想学生写好习作,就必须多背、多记、多摘录。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布置了常规作业,如定时定量的课外阅读摘抄。为达到一定数量的阅读,我首先做通收入并不高的家长的思想工作,亲自带他们到邮局订阅自己喜欢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报刊。其次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室,并发动学生从家里拿来自己的课外读物与大家共享,尽可能创造阅读条件,保证每个学生有书可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名诗名句、名人名言等。我还鼓励学生背诵精彩片段,利用电视和网上查寻,有选择性地接受更多的新信息,为学生的习作做好准备。
2.现场游戏,激活课堂。由于我们西北边远地区办学条件差,小学生活动的内容有限,生活比较单调。这就需要教师多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来激活课堂,把游戏和习作结合起来,促成学生当堂课完成习作训练。我的做法是充分利用班会、队会、活动课、口语交际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讲“一件成功的事”,先放音乐《真心英雄》,然后把我自己最感人的事讲给同学们听,让同学们知道成功无处不在,每个人的成功背后都有付出。同学们听完老师的辅导,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把自己印象最深、最成功的事写了下来。因为他们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和自信,有了信心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心灵,才能写出感人的习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