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痉挛型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前及术后步态特征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观察其对步态各指标的影响。

方法

收集脑瘫患儿12例(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6.2岁,同期正常体检的年龄、性别匹配的12 例(男6例,女6例)发育正常的儿童被纳入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1岁。对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记录脑瘫患儿术前、术后6个月及正常对照组的步频、起步期时间百分比、迈步期时间百分比、双下肢同时着地时间百分比、步长、步速等步态学指标。

结果

与术前比较,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分级评分(GMFM)在术后6个月后显著增加,从(89.6±5.4)分上升至(94.3±4.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修正Ashworth量表痉挛状态评分(MAS)在术后6个月后显著降低,从(1.6±0.4)分降至(0.6±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术后脑瘫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的步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正常儿童比较,术前脑瘫患儿的步频、起步期时间百分比、双下肢同时着地时间百分比较高;迈步期时间百分比、步长、步速较低(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后患儿步频、起步期时间百分比显著降低;步长、迈步期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P< 0.05),双下肢同时着地时间百分比、步速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SPR术可以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运动能力,步态学分析可以在SPR用于术后评估。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PKC)-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在急性胰腺炎肝损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正常对照组(P组)、胰腺炎组(S 组)和干预组(H-7治疗组,H组),每组30只。采用胰胆管逆行穿刺注射5%牛磺胆酸建立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分别在建模后第2、6、12小时处死大鼠并采集肝脏组织和血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PKC-α和NF-κB的
目的检测人胰腺癌干细胞的化疗耐药性及微小RNA-200c(miR-200c)的表达。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ACS)在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分选出CD24+ CD44+ ESA+细胞,通过NOD/SCID小鼠异种移植成瘤实验证实其肿瘤干细胞特性。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FACS技术检测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细胞中miR-200c的
目的观察乙醇、微小RNA(miRNA)-219-5p对肝细胞肝癌(HCC)中聚糖蛋白3 (GPC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30例正常肝脏组织、120例HCC患者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中GPC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GPC3与HCC汉族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与饮酒、miRNA-219-5p相关性。结果GPC3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在癌旁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30%,正
期刊
目的观察在膀胱癌细胞中微小RNA(miRNA,miR)-100对靶基因S100A4的调控及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基于Sanger数据库对miR-100进行靶基因预测,利用慢病毒Lenti-miR-100、Lenti-shS100A4感染膀胱癌细胞EJ、T24,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Western blot检测S100A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通过Transwell迁移
目的探讨苯唑啉和丙吡胺在治疗心血管术后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差异。方法对118例心血管术后阵发性心房纤颤持续30 min的患者随机分别静脉注射苯唑啉(70 mg,n= 60)和丙吡胺(50 mg,n= 58)终止心房纤颤;多变量Logistic回归调整协变量后确定增加苯唑啉和丙吡胺终止心血管术后心房纤颤治疗效果的预测因素。结果静脉注射苯唑啉成功率为46.67%(28/ 60),显著优于静脉注射丙吡胺的成
目的探讨核受体辅激活蛋白5(NCOA5)mRNA及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74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NCOA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中NCOA5 mRNA(74.3%)和蛋白(83.8%)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结直肠癌组织中NC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