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的人性光芒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ac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可以选择,我们宁愿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平淡得只有每个人一如既往的日常生活。
  但是现在,这一天成了震撼我们的伤痛记忆。
  8级强震,在四川发生,数百万同胞的家园,顷刻之间成为残垣断壁。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刺痛着亿万颗心灵。
  震中在汶川,治水的大禹的故乡,灾害所及之处,是川人相祖辈辈用智慧和双手创造的“天府之国”。
  其实,震中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因为,震在四川,痛在我心。
  灾难唤起了我们最诚挚的情感,于是,在地震之后的日子里,我们看到了一幕幕难忘的场景,听到了一句句难忘的话语,经历了一场场同呼吸共命运的感动。
  山之上,国有殇;危难时,志成城。倒下的是墙,闻讯而来的也是墙,首先是子弟兵垒成的流动的长城,然后是华夏儿女汹涌澎湃的爱心长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们如同奔赴前线一样向四川灾区进发,伴随着的是伟大的《义勇军进行曲》。
  废墟上,十万救援大军义无反顾,因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决不轻言放弃。”
  废墟上,受灾的同胞用他们在灾难中的坚韧和义举,诠释了何谓中国的精神,何谓英雄的中国人民。他们坚强而温情,他们临危而有秩序。大难当前,更考验人性,在灾难的考验之下,他们身上焕发出的人性光芒,感动着每一颗善良的心。
其他文献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表现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佛教文化与摩崖石刻的结合,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佛教摩崖造像也成为现在人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