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基层社会治理案例分析及对策建议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k3do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太原市神堂沟村作为研究案例,探索其社会治理模式及对策建议。选取山西省太原市神堂沟度假村作为研究对象,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中部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的发展状况,而山西省作为中部省份,随着我国中部崛起政策的实施,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的太原市城镇化进程也在迅猛进行。在太原市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城中村社区,而神堂沟度假村就是其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城中村。以神堂沟度假村为例更能了解“城中村”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能对其他城中村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一、村庄边界的封闭性
  1.收入分配的封闭性。对于拥有“村籍”的本村人,从2007年神堂沟度假村大力发展村委经济到2013年村庄住房竣工以来,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00元涨到3万元,人均水平翻了四番。而每年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集体收入分红更是人人有份,依据村民所占股份的不同,分红少则几千,多则上万。而本村的一些打工者,他们的工资是按所属的工作类别来制定,人均月收入约为1000元,年收入基本1万元左右。并且不享受本村的集体资产分红和各项其他收入。对于买了本村商品房的一些外地人,大多户口没有转到本村,即使户口转过来,也是社区的居民而没有“村籍”,也是不能享受村集体的分红。
  2.社区文化的封闭性。在社区居民的就业观、婚恋观、交际圈及社会关系等各方面,均体现一定程度的封闭性。在就业和福利上,神堂沟村通过集体土地的分红及集体经济的分配等土地收益再分配的方式,保障了村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和各项福利,使得村民人人都富起来了。它以村集体为核心,合作的对象是拥有“村籍”的全体村民,获得收益和承担风险的也是全体村民,因此这种合作具有明显了封闭性和强烈的排他性
  3.村庄行政事务的封闭性。村民拥有两种身份、两份户籍,既是城市居民又是村民,既拥有城市户籍又保留着“村籍”。尽管村庄在行政上归属于城市社区,但实质上,村庄的大多数行政事务仍然按之前“村委会”的形式运作。
  二、太原市基层社会治理原因分析
  1.土地巨额利益形成的封闭性格局。在“城中村”形成之初,土地的非农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土地非农化转化出的资金和人力在村庄经济建设初期占有极大的比例,这种非农化的形式逐渐形成了土地巨额利益的封闭性格局。在这里,土地产权与村庄集体经济利益密切相关,非农化村庄中利益封闭性格局也与土地产权的内聚性密切相关。由于这种村庄利益封闭性格局的存在,使得村庄人员的社会流动受到阻碍,同时也影响了村庄各种社会事务和公共资源的正常流动。因而土地巨额利益形成的封闭性格局是造成村庄边界封闭性的一个根本原因。
  2.“村籍”制度引发的村民经济理性。在“城中村”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发达地区的村庄存在着独特的“村籍”制度,这种制度造成了本村庄在经济上超前发展,与相邻落后村庄形成巨大反差,进而产生了对于本村庄利益的保护与控制,形成了一种封闭性的格局。实际上,“村籍”制度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一种与各项福利紧密相关的综合体系,拥有村籍,就拥有了各种各样的福利,包括优先择业、住房分配、股份分红等等,可见,这样一种利益分配的“村籍”制度进一步造成了城郊农民的经济理性。
  三、太原市基层社会治理对策建议
  1.打破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首先,要改善土地的使用制度,可以将邻村的土地纳入本村合作经营,吸收邻村的劳动力,并给予邻村村民一定的股份。这种利用未来的经济效益与股份期许来促成现在利益格局转变的方式,既为本村带来了劳动力,促进了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邻村村民致富,实现了村庄边界的开放与共生。
  其次,对于在本村长期居住、有突出贡献的外地人和打工者,也应当给其分配一定的股份,使之变为本村村民,享有村民的福利,这样这些外地人才可以真正意义上转变为本村人,从内心深处拥有归属感,这样才可以逐步打破本村旧有的利益封闭性格局,实现人员的流动与开放。
  最后,对于本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集体经济的股份制改革是必由之路。要建立利益共享、权责明确、归属清晰、监管有力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断促进集体经济持续发展,保障村民的收入福利。
  2.深化户籍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由于“城中村”行政管理体制的两套标准和“户籍”制度带来的两种身份,使得各项行政管理上存在壁垒效应,这势必造成“城中村”最终带来了村庄边界的封闭性。因而要打破此种封闭性,需要政府明确对“城中村”的立法和政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村庄的领导层可以吸纳其他地方的政府公职人员担任村领导,将来对于村领导及村庄管理人员的选拔逐步采用对外招聘的方法,这样可以实现村庄自上而下行政管理人员的社会流动,进而逐步打破村庄利益封闭性的格局,实现村庄人口的社会流动,最终打破村庄行政事务的封闭性格局,实现村庄边界的开放。
  此外,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来实现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快推进政事分开和政企分开,政府管理的行政事项明确化、清晰化,从而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能够发挥基础性作用,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公民和社会组织也能拥有更大的自主性,从而更加有效地分配公共产品。
  作者简介:杨晶(1990——),女,汉族,山西太原,研究生,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
其他文献
【摘要】二战后,中东局势动荡不堪,历经了几次中东战争以及近些年来爆发的“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但作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等国的邻国,约旦王国的政局几十年来始终保持相对稳定,身处乱局之中却始终能独善其身,其原因值得人们深思。本文主要分析约旦是如何维护其政治和社会稳定。  【关键词】中东局势;乱局;政局稳定;原因  一、约旦维持了开明的二元君主立宪体制,民主化程度较高  约旦是世袭君主立宪
期刊
【摘要】接受美学,为文学翻译研究和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从姚斯所提出的接受美学角度对比郑振铎和冯唐翻译的泰戈尔英文诗集《飞鸟集》。通过对读者视野期待的分析而寻找译者如何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方法来实现原文和译文读者的视野融合。  【关键词】接受美学;期待视野;视野融合;《飞鸟集》  一、研究背景  1.作品简介。《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它包括325首清丽的无标题小诗。《飞鸟集
期刊
【摘要】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关键词】文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环境  一、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概念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
期刊
【摘要】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本生产条件,农业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市场的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环境伦理学的视角提出了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共同负担为主,污染者负担为辅”的财政分担方式,“以经济激励为主,行政管制为辅”的管控方式、“生态补偿和生态税费相结合”的管控手段、“以源头治理为主,末端治理为辅”的管控模式,以及“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农业”的管控措施。  【关键词】环境伦理学:农
期刊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地加快,我国商品贸易发展迅速。在商品交易的过程中,应该有相应的法律对交易的安全进行有效的保护,确保商品交易的顺利进行,我国民商法对此保护也在不断加大力度。本文以民商法中对交易安全的保护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民商法;交易安全;研究  前言  民商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针对民商法律中对交易安全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民商法的条款中对交易行为进
期刊
【摘要】法理学的主题一直围绕着保障人权、改革司法、法律全球化、法律理想化、法律公平化、法制健全、法律学习的方法论。法理学在进步的过程中,其中国性、问题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都日益明显,加速了我国法理学研究的深入和提升。法理学的研究取之于中国大地,考虑中国当前的法制问题,解决问题,并理论联系实践,让我国的法理学能够真正成长起来,让我国法律越来越发健全。  【关键词】法理学;中国性;问题性;实践性  一、
期刊
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事业在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后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30年来,其在数量、质量、影响力以及自身能力上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一、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问题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逐渐被社会公众所认可,并且当前社会组织处在更加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如何有效地对社会组织进行引导成为当下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而由于社会组织的自身特点,必然相对会
期刊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随之而来的即是因此而带来的愈加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军事发展是各个国家相互制约的手段之一,而军事情报作为军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军事情报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创新也是各个国家对于自身军事实力增强所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克劳塞维茨作为西方军事方面的天才,其《战争论》中对于军事情报的特点、用途和概念都有着相对详细且深入的研究,其军事情报方面的相
期刊
一、董卜韩胡宣慰使司的封绶  明代是董卜韩胡宣慰使司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关于该宣慰司何时归附明朝,而明中央何时封绶其宣慰使司职衔,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说法,即洪武设司说和永乐设司说。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明太祖“置指挥使司二,曰朵甘,曰乌斯藏”,而朵甘指挥使司下设“宣慰使司三,朵甘宣慰使司,董卜韩胡宣慰使司,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使司”,即董卜韩胡宣慰使司由朵甘都司直接管辖。龚荫先生在其专著《
期刊
【摘要】壬辰倭乱是四百多年前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一场关乎中、朝、日三国的国际战争,深刻影响了战后东北亚政治格局。在战争中不仅有明军和朝鲜义兵与日寇的正面作战,亦有大量军事情报人员在隐秘的战线内进行情报搜集和侦查活动,其中锦衣卫在壬倭之乱中也有做出有益的情报刺探和军事征伐等贡献。  【关键词】锦衣卫;壬辰倭乱;情报;军事征伐  壬辰倭乱,发生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592-1597),是日本侵略朝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