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唐宫夜宴》背后的“美色”故事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chen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人公

  还记得2021年河南春晚,惊艳出圈的歌舞类节目《唐宫夜宴》吗?舞台上唐朝仕女穿着红色系的石榴裙,配以唐三彩的艳丽,娇媚明艳。这令人惊艳的“中国最美色”背后,藏着郭浩的功劳。他从故宫发掘出384种绝美古色,每一色都严谨考证出典故出处,并确定色彩的数据值,使中国传统色首次有了系统的色彩谱系。
  郭浩写出的《故宫里的色彩美学》,到2021年5月已加印9次,被新华社、央视等媒体报道,一时洛阳纸贵。

成为“好色之徒”


  郭浩家住北京,兼任长影集团北京影视中心主任,曾策划出品《老男孩》《北平无战事》等影视作品。郭浩自幼就喜欢诗词歌赋,觉得中国古诗词充满了美感。读到“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诗句,想到女子的服色与大唐昌隆国运相辉映,在郭浩的心中配得上“绝美”二字!
  大学毕业后,郭浩从事文化研究工作。古诗文功底很好的他,觉得传统诗词歌赋和经史子集中,蕴含着大量关于“色彩”的名称、典故和史料,富有趣味。“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种极致的中国美,让他沉浸在无穷无尽的美妙中。
  研究各种色彩时,郭浩如同划着一叶小舟溯流而上,这里走走,那里停停,出入宫闱、隐宅、市井、边塞、名山、大川,在每个时空穿越的码头和每个色彩缤纷的地方,他笑称自己始终扮演着“好色之徒”的角色。
  “妃红、苍青、酡颜、月白、十样锦、远山如黛、青梅煮酒、桥下春波……如果你也被这些美丽的名字打动,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进入一个神秘美好的世界,叫作中国传统色!”郭浩解释说,这是国人定义颜色、看待世界的方式。颜色背后,蕴藏着流传了千年的东方审美和古老智慧。
  因为“好色”,郭浩时常看到国际时尚大秀中,一些结合中国传统色的设计总是差强人意,暗自感叹,这只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色。“总有人认为中国人审美不行,其实在审美方面,我们曾影响过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郭浩说,华夏文明数千年积淀,远远不止宝蓝、明黄、中国红这些色彩经典。只不过很多绝美的颜色,随着时光流逝,早已销声匿迹,令人扼腕叹息。
  郭浩研究古籍时发现,古人很早就确立了以“青、赤、白、黑、黄”为五正色,以“绿、红、流黄、碧、紫”为五间色。交融出无限种有着独特民族味道的颜色。
  有趣的是,每一种颜色都有特别的故事。古人的服饰颜色与礼仪相关,古代皇家礼服使用的柘黄,宛如艳阳。大家抬头看到艳丽的太阳,都不敢直视,皇家借此来加强自己的威严。郭浩越钻研越觉得乐趣无穷,他发现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红墙色被称作“牙绯”,诗人白居易是这个颜色的爱慕者,唐朝官员制服里,就有一款是“绯袍”。后来,白居易当上了忠州刺史,有资格穿绯袍,高兴地写了首诗:“徒使花袍红似火,其如蓬鬓白成丝。”
  大自然的瑰丽色彩,被诗人的文思润色成颇具浪漫色彩的表达。这些美丽的名称,已然超出了简单具象意象的范围。郭浩看着古人的智慧和情趣,心中满是钦佩,一心扑在了色彩之上。

从故宫中发掘绝美古色


  郭浩对“中国最美色”研究越深,就越發喜爱:原来关于颜色的学问,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多,很多人却对之几乎一无所知,这太遗憾了。
  日常生活中,郭浩常常为色彩着迷。楼下的樱花开了,他要拍一张照片;刚出炉的栗子颜色可真漂亮,他也要记录下来;春天树梢冒出的小芽,嫩绿嫩绿的,看着就让人开心……郭浩看到这些色彩,心中想的不只是美丽,他要探究它们背后藏着的神秘世界——中国传统色。
  当郭浩真正走入传统色的世界才发现,世间之美,皆被包揽其中。“凭高一望楚天低,云树苍苍暮山紫”,形容美人醉的“朱颜酡”“皓腕凝霜雪”……从字间揉捻出细腻的温柔,融入生活,又丰盈内心。郭浩突然意识到,“我们对过去的学习太少了。研究色彩的意义是审美,审美是一个国家集体意识最好的沉淀。”
  2018年,郭浩受邀参加“故宫大婚”项目,才知道故宫并没有一本指导文创项目开发的VI手册,它通常应该包含造型纹样和色彩识别。郭浩心中一动:能否整理一本出来?于是,郭浩找到与自己合作了十几年的故宫文创设计师李健明一同探讨。
  李健明在美术设计和色彩审美上均是一流,两人一拍即合,商定色彩以故宫文物为样本,重点从文字和色彩上为中国传统色梳理出谱系。他们要写一本书,把中国的绝美古色发掘出来,为国人科普,扫扫“色盲”——色彩盲。
  这个想法虽然很美好,可是从古至今从来就没有人做过,要想凭空整理出中国传统色的谱系,简直难如登天。两人密切合作,郭浩对古籍资料进行发掘整理,在文字上为传统色建立了谱系;李健明则根据整理出的文献资料,筛选大量故宫文物,并从中找到对应的色彩,即以物表色,在视觉上为传统色建立谱系。
  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是一大阻力,要从中找出关于色彩的记载、描述,工作量非常艰巨。搜寻古旧书的工作,还涉及日本文献有关中国传统色的资料,以及日本作者近百年来有关日本传统色的专著、色谱、色卡等,搜集和学习的过程充满艰辛。
  为了确认一个色彩的材料,郭浩工作起来常常通宵达旦。所幸一路走来,他得到了不少热心人士的帮助。郭浩第一次与山西大学的侯立睿博士通电话,就得到对方的热情回应,两个人聊了两个多小时。通过侯博士介绍,郭浩阅读了日本江户时代学者杉木直养的手抄本《彩雅》,这是日本人在160 年前编写的中国古色谱。《彩雅》这本书收词覆盖很广,虽然内容比较简陋,但是一本日本人系统传承中国传统色的存世证明。
  古籍记载的传统色通常只限于文字描绘,但中国古代并不存在一部对应颜色色值的实证色谱,如何通过文字考据,准确还原对应的颜色色值,是郭浩面临的又一大困难。   郭浩渐渐发现,可以查询的颜色的文字描述,要么是具象的,要么是意象的。意象的,第一步就需要还原意象依存的天地万物,以象取色。譬如暮山紫,就得去找夕阳暮色下的山色。再如“玄”和“纁”是古代两大重要的颜色,上古祭祀的礼服是上衣玄、下裳纁。玄和纁代表了天与地的颜色,但它们到底是怎样的颜色却一直莫衷一是。
  郭浩先对文字进行考证,得出自己认为最正确的结论:玄是黎明的太阳跃出地平线前的天色,纁是黄昏的太阳落下地平线时的天色,不是天和地的颜色,而是黎明和黄昏的地平线天色,一个是黑里透点暗红,一个是红里透点黄褐。郭浩与李健明不辞辛劳地找了很多黎明和黄昏的照片,最后设定出他们认为最合乎文字考据的玄、纁色值。
  至于具象的传统色,则需要一一考证实物。“松花”这一传统色,根据颜色,网上的色值是偏黄绿色的,但郭浩找到用松花粉做补品的专家,对方说“抖落的松花像婴儿肤色一样娇嫩”,结合饱含松花粉的松果实物照片,最后,两人调整出更贴合实物的松花色。

延续千年东方审美


  对于郭浩来说,“考”出传统色,是边发掘边学习的过程。在对诸多故宫文物的研究中,他发现人们对色彩认识有不少误区。“青莲”并不是青色,而是紫中偏蓝;“花青”却是蓝色;“霁”是蓝色,是雨过天晴后天空的颜色;“秋香”确实是一种颜色的名字,秋香色就是暗黄色……这令郭浩大开眼界!
  郭浩与搭档以极致严谨的态度,花费2年多时间,翻遍近400部文献,终于从故宫中发掘出384 种绝美古色,每一个都交代了翔实的出处,并标注相关的色值数据。实物与色彩一一对应,呈现真实可观的色彩之美。整个世界在郭浩的眼中,瞬间诗意了起来。
  2020年10月,郭浩和李健明出版了《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一书,在艺术界引起很大反响。无论设计师、服装搭配师、摄影师等视觉工作者,还是对色彩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從中学习配色,收获灵感。短短7个月,郭浩的这本书连续加印9次,并被新华社、央视等媒体报道。
  郭浩接到北京市很多学校的邀请,为大、中、小学生讲课。为了更大范围地科普中国传统色,郭浩做了《色彩通识100讲》线上讲座,受到千万网友欢迎。后来应广大网友的请求,郭浩又将讲座内容出版成书。
  云南大山里的一位支教女老师听了郭浩的线上讲座后给他留言:“有一天,大山里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今天我在上学的路上,从山里走过来看到了好多种绿。’”郭浩特别感动,特意托讲座组织方寄书给这位支教老师。
  这所位于云南大理贫困县中的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学校。郭浩用中国传统色变了一个“魔法”,他用书里提炼的13种绿色,为学校做了新的设计,包括露天的餐厅、孩子们每天路过的走廊和教室。
  郭浩认为,不能让色彩藏在书本里,而要让这么美的中国传统色走向城市,走向乡村。他用书里的传统色做出效果图,把小区、商业区、商住混合区、工业区变成了另外一种美丽的样子。“就是想通过这种沉浸式的环境,通过日常的耳濡目染来推广传统色,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是美好中国的一部分。”
  令郭浩欣喜的是,近年来,中国传统色慢慢“热”起来,大火的电视剧《甄嬛传》《延禧攻略》中人物服装素雅的配色,美不胜收。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频繁出现的赭红、朱砂、豆绿、孔雀蓝绿等“大唐”配色,令画面清冷而浓烈。郭浩说,这正是敦煌壁画中常见的经典配色。中国传统色绝不只是颜色的命名,还是一种延续了千年的东方审美。
  郭浩惊喜地发现,他书中的一些传统颜色已经流行起来,祖母绿的珍宝首饰备受追捧,螺子黛的眉笔一度成为国潮美妆的热销商品,帝释青的琉璃瓦依然闪烁在天坛公园令游人叹为观止……中国传统色彩,一个古老的话题,成了时下热点。
  2021年4月24日,在常熟新古里铁琴铜剑楼知识旅游文化街区,“大美中国色”分享会如期举行。郭浩在活动现场激动地说:“每一个传统色的名词,都隐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而我便想构建起一个独属于中国人的颜色体系,纳入我们的传统文化中。”
  郭浩从身边的物象说起,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国传统色彩,让每一位聆听者心里都流淌着诗情与画意,用传统色彩与文化之美感染人们。这些传统颜色衔接了过去与未来,见证了历史的演变,颜色表达着隐晦的情感,它不仅仅记录在书本里,只要我们愿意感受,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身边的万物中。
  郭浩一直相信,色彩之美能给人自信。每个人都值得拥有自己的美丽色彩世界,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中国传统色的色彩美学。未来,郭浩准备把他的书用英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把“中国最美色”传播出去。
其他文献
本文主人公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随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指挥大厅里,记者要采访长征二号F载人火箭总设计师,同事向记者介绍说:“你看见她,就容易了。”这位托举火箭腾飞的幕后英雄,是载人火箭唯一的女总设计师
期刊
横亘在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处的罗霄山脉巍峨耸立,陡峭的山势骤然收于一片开阔处,百转千回的滁水河漾起层层叠叠的浪涌,仿佛在为岸边那座美丽的村庄歌唱。  这里就是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也是“半条被子的故事”发源地。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半床被子”的感人故事。红军长征时期,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
期刊
2021年2月11日早上不到8点,湖南宜章县一六镇杉木山村合动阳光小学学生张雨欣的奶奶,就打电话邀请支教老师张玉春去家里团年。未到晌午,张玉春又接到村民张超来、张超根的邀请。大年三十这天,张玉春连续吃了6顿团年饭。   张玉春为什么深受杉木山村村民的喜爱?为圆教师梦,退役上校千里支教   猜字谜,吃汤圆,玩游戏,弹吉他……2021年2月26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在湖南宜章县一六镇杉木山村合动阳光小学,
期刊
本文主人公一家  人生有兩杯酒,一杯酙满无常与艰难,一杯饱含倔强与抗争。我们举起酒杯,一杯敬过往,泪洒心中;一杯敬未来,路在脚下。人生漫漫,人海茫茫,其实每一段人生都是传奇。  每一位妈妈都是艺术家,一对龙凤胎的妈妈更像是历经沧桑的艺术大师。救治:不放弃哪怕1%的希望  在成为母亲之前,张曼丽对生活的憧憬很简单:相夫教子,过安逸的小日子。她没有想到,随着一对小生命的到来,各种挑战也接踵而至……  
期刊
18岁时,她打败了全国12万名报名者,成为陆军航院首批招收的10名女飞行学员之一;20岁时,她在“砺鹰杯”军事技能对抗赛上驾机获奖,并登上《新闻联播》……   2021年6月28日,21岁的徐枫灿以满分的成绩毕业,与男学员们混合组成“七一”编队,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献礼党的百年华诞!本文主人公(中)爱运动的女孩,想当女飞行员   1999年,徐枫灿出生在浙江金华市,父母都是初中老
期刊
2021年1月6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的“香港(中国)国际授权展”上,一名穿着民族风的大妈忙着介绍自己的藏羌绣作品,典型的“高原红”脸上,笑容自信而热忱.12平方米的展位里人头攒动,其中包括某国际品牌的代理商,他们当即和大妈签下了艺术授权的合作协议.
期刊
2021年5月10日,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内,金牌讲解员张一正带着讲解团队操练。张一是南湖革命景区老员工,也是景区有功之臣张新志夫妇的女儿。“我的记忆都和南湖有关,我的照片有三分之二都是在南湖‘红船’旁拍摄的。”张一轻轻划动手机相册,一幅幅老照片,见证了这个家庭的“红船”情缘。本文主人公一家崇敬“红船”,父母先后入职红色景区   最先与“红船”结缘的是张一的母亲徐金巧。徐金巧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作前
期刊
“每一句台词都像历史考点。”“镜头具有‘电影质感’。”“台词令人热血沸腾……”2021年夏天,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掀起收视热潮。该剧凭借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鲁迅等个性鲜活的人物“圈粉”观众,引发大家在线热烈讨论。  如何设计毛泽东、陈独秀的出场?为什么要拍鲁迅家后园的枣树?在服装、造型上怎样体现角色性格?让我们来看看《觉醒年代》拍摄的初衷以及幕后的故事。选角:追求神似,兼顾形似  《
期刊
专家介绍   陈艺:安徽相亲网首席红娘,科大MBA,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相亲故事   我们给单身男女设置的实名认证相亲会,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场地内男女青年一对一聊天沟通,而场地外,是探头往里看的心急火燎的亲友团。原本浪漫温馨的相亲会被这些着急的家长弄得有些尴尬。   每每此时,我都会跟家长反复强调:我们这是实名认证相亲会,一定得是孩子本人到场,家长不可以跟过去,更不可以替代
期刊
看好友琳的朋友圈,会不知不觉地被她感染,琐碎的日常在她眼里藏着很多乐趣。   最近她发了很多做美食的照片和小视频。蒸包子、炸麻花、烤蛋糕、调奶茶,从中式面点到西式甜品,看得人口水直流。重要的是,这些美食大多是和孩子一起做的。我跟琳夸小丫头能干,琳回我说,这个假期,她格外珍惜这些和女儿一起的小时光。   我忽然想起那些宅在家里焦虑的父母们,他们怕是没想到亲子之间是需要这样的闲暇时光的。可能在他们眼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