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阳汉画像石造型语言的传承与线条特色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37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南阳汉画像石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雕刻技法独具特色,它的出现与此之前的造型艺术表现形式有不容分割的血脉关系。南阳汉画像石概括、夸张、大胆的外部轮廓线条,准确生动的内部结构线和用来制造肌理、起到装饰作用的内部辅助线相辅相成,完美表现了形体结构和画面的整体气氛。
  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 造型语言 传承 线条特色
  中图分类号:J30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中国发现汉画像石的地域很广,分布区域主要有四个中心:一是河南南阳、鄂北区,二是山东、苏北、皖北区,三是四川地区,四是陕北、晋西北区。此外,河南新密、永城,北京丰台,浙江杭州,陕西西县,也有零星发现。南阳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北接汝洛,南襟荆襄,西通武关,东连江淮,自古为四方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阳在西汉时期已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东汉光武帝刘秀起兵于南阳,皇亲国戚不能尽数。两汉时期厚葬之风盛行,为我们留存下来大量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汉画像石。本文主要从南阳汉画像石中具有代表性的造型语言进行分析,揭示南阳汉画像石与其前造型艺术表现形式的联系以及南阳汉画像石的线条特色。
  二 汉代画像石造型语言与其前造型艺术表现形式
  南阳汉代画像石的造型语言,并不是在汉代就突然出现的,我们如果把它放到历史进程中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就会发现南阳汉代画像石的出现与此之前的造型艺术表现形式有着不容分割的血脉关系。
  1 汲取岩画造型法
  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方法可以溯源于古代原始岩画的造型方法。在原始岩画中,其造型方法是遵循平面影像形造型的原则,无论是动物、人物、房屋、村落……都是把对象以影像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影像形的造型方法之一称为“垂直投影法”。这种造型法不仅在宁夏的贺兰山、甘肃的黑山、新疆的阿尔泰山存在,而且存在于澳大利亚的约克角半岛、巴西皮奥伊洲等外国岩画中。这一方法的原则是“画家所追求的是对物体特征的正面显示与表现,它极力使自己的视线与视觉对象最富特征的面保持垂直”,即以方形再现方形,以图形再现图形,以平行再现平行,以对称再现对称,以外部的空间位置去再现外部的空间位置。
  在南阳汉画像石中,采用“垂直投影法”造型比较普遍,无论是表现现实中的门吏、奴婢、马匹、鸟兽虫鱼、楼阁建筑,还是神话中的西王母、东王公、伏羲、女蜗、嫦娥,都是以对象最富特征的正面进行表现。如在 《阙·厅堂·人物》画像石中,通过把阙柱的垂直投影所产生的长方形和由阙的双层瓦面的正面投影产生的几个梯形的组合图形,进行平面的展示,把阙的正面影像形结构表现出来,厅堂的表现方法也如此,把两柱(可能有四柱,前柱与后柱互相重叠)的正面影像形和瓦面、屋顶及帷幔的正面影像形在平面上展示出来,表现出厅堂的正面影像结构,使厅堂的正面结构特征一目了然。
  2 承传彩陶用线法
  汉画像石不仅吸收了原始岩画的造型方法,对于原始彩陶画面造型的用线方法也加以吸收和运用。早在7000 多年前的半坡彩陶的画面用线,向人类展示了线条的魅力,无论是鱼纹、人面纹还是蛙纹和鹿纹,用线都活泼流畅,富于弹力和变化。再看4000多年前的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漩涡纹饰在视觉上形成永恒的动感,装饰花边纹样的疏密有致、富于变化而又连贯一气。在汉画像石里,线条的运用更为广泛,线条的变化更为丰富微妙。从表现的物象范围看,人物、建筑、鸟兽、鬼怪、山川……应有尽有;从线条的形状看,曲线、直线、粗线、细线、排线、凹线、凸线全有。南阳汉画像石以线造型的方法,可以说是彩陶大胆抽象线条变形的继承。如在二方连续的菱形图中,就是采用了彩陶中“两鱼相交”的抽象线条图案,这是对彩陶运用抽象线条造型方法的吸收。另外,汉画像石的菱形套环图案、菱形穿环图案、十字穿环图案都可以在原始彩陶中找到蓝本,说明汉画像石继承这种造型方法具有普遍性。
  3 青铜器对汉代石刻的影响
  青铜器对于汉画像石的影响也较为深远。从画面题材内容来说,汉画像石的边沿装饰图案是对青铜器上图样的继承,如云纹、剪形纹、锯齿纹等,直接承袭了猎壶等铜器上的图样。同样,汉画像石中的铺首兽面衔环图案是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中因袭而来的。汉画像石中宴飨、田猎、车骑出行、舞乐百戏、征战等题材内容也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贵族宴飨、习射、采桑、狩猎、征战等题材内容的继承。从技法方面说,汉画像石继承了青铜器的雕刻技法。青铜器上阴刻、阳刻在汉画像石中表现为阴线与阳线雕刻兼用,在青铜器纹饰造型中使用高低起伏的线浮雕的方法,为汉画像石提供了基础。
  从画面构图方面说,如果将青铜器中像宴饮、征战、车马、戈戟等画面纹样展开成平面,与汉画像石中相应的题材内容画面作比较,可以看出这种构图已经是汉画像石构图的萌芽和先导了。南阳汉画像石从多方面吸取了青铜器的养分。在南阳地区桐柏县出土的大批楚国青铜器、石器、玉器,在其表面上所出现的浮雕和凹面阴刻的各种纹饰,其娴熟的雕刻技法和古拙奔放的气势,可以说是南阳汉画像石的先声。
  4 楚漆艺对汉画像石的影响
  南阳在古代为楚地,楚漆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诱人的艺术魅力,必然对南阳汉画像石造成一定的影响。楚漆器线条的巧妙运用,使楚漆器的画面充满着强有力的动感,显露出轻盈、灵巧和飘逸的感觉,使画面能化静为动,在动中蕴藏着力,在力中展现动感,实现了动与力的完美结合。这种动与力的表现体现在用线的弯曲弧度、长短距离的有序变化和节奏的强弱变化上。在构图结构上,通常运用三分架局或富有变化的四分架局或独立纹样架局,打破构图上的平衡对称所显现的呆板的静态,追求整体的平衡态势。南阳汉画像石中云气的造型可以说是楚漆器上方气造型的翻版。有研究者认为,“楚汉文化交合相汇,形成一个具有楚汉文化特色的艺术氛围”。楚漆艺对南阳汉画像石影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三 汉画像石是线条的表现艺术
  线条是构成绘画艺术的基本元素之一,只有掌握了准确有力的线条语言,才有南阳汉画像石艺术表现形式出现的可能。在南阳画像石中,线条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内部线条和外部线条两个方面。首先是外部线条——轮廓线,概括、夸张、大胆的艺术处理手法;其次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内部线条(内部结构线和用来制造肌理、起到装饰作用的内部辅助线),对形体结构和画面整体气氛的完美表现。通过对南阳画像石线条艺术的深入研究,我们了解到,任何一种艺术美的构成要素,其自身艺术价值在于协同的表现因索中才能塑造出完美感人的艺术形象。
  1 南阳汉画像石轮廓线的处理运用
  轮廓是形象的最本质的特征,是塑造形象优劣的关键所在。南阳汉画像石的外轮廓是其形象的最突出部分。例如,在拓片上呈现的整体形象一般为简洁的剪影方式,这样就使得其轮廓线被突出地张扬出来,再加上轮廓线本身概括简练,不拖泥带水,跌宕起伏而又圆转流畅,舍去小节却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具有浑然天成的魅力,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汉画像石中的人物、动物等形象的外轮廓简洁到不能再简洁的地步,仿佛去掉了所有虚浮的东西,真正体现出形象的灵魂和本质——这种宛如刻骨的描绘,使得轮廓线已远远地超越了自身的意义。从南阳汉画像石的四种雕刻方法我们可以看到,除平面阴线刻是用阴线刻绘形象的轮廓外,剔地凹面阴线刻、剔地线浮雕、浅浮雕兼阴线刻都是用图形高低不等的差别来突出形象的外轮廓的,这样的处理手法,就使得轮廓线显得更为醒目。为达到这样的艺术表现目的,南阳画像石的工匠们在轮廓线的处理上付出了许多劳动,使线条抑扬顿挫、刚柔相济,那准确而又夸张的结构描绘,张弛有度的动态,传神而生动的活力,都令人叹为观止——使得画像石在形象的外轮廓凸现出来的时候工程已进展大半。拿南阳画像石中最常见的侍从、门吏来说,当我们的视线沿着其外轮廓行进时,你会觉得其线条的运用已经达到了对形象极高的概括能力,这是古人观察形象与表现意象方面颇具能力的表现。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形象除了建筑物、器皿、车辆、工具等形象的外轮廓部分为直线外(这些物品本身就为直线造型),人物、动物等主要形象的外轮廓均以曲线为主。很多原本应尖锐或忽然转折的地方,都处理成流畅圆转的线条语言。整个形象向内收敛浓缩,显得结实有力。画像石的形象与轮廓所呈现出的曲线美具有无穷的魅力,这是一种极富变化、极富动感的曲线——“几何学波浪线”和“任意的波浪线”的完美结合。这些曲线蕴涵着一股强大的、动人心魄的视觉张力,那高低起伏、富有方向变化的形象轮廓线不仅给我们带来极强的视觉张力,而且还给我们带来极强的视觉运动感。
  南阳汉画像石雄阔、豪放的艺术风貌也正是通过这些曲线展现出来的。生动的形象、灵活多变的轮廓曲线综合起来发生作用,产生出一种音乐般的韵律美。形象轮廓线时凸时凹,反反复复,巧妙变化,犹如一首富有节奏韵律的抒情诗。更有特色的是,南阳汉画像石主要形象的外轮廓线本身大多呈“S”形曲线,这些富有运动感和节奏韵味变化的造型语言符号给人们的感受已远远超过视觉艺术本身,而与姊妹艺术——音乐等艺术形式形成通感,这样就易于表现那些富有运动感和节奏韵味的变化多端的艺术形象。那似闪电的翼虎、如疾风的飞龙、长袖起舞的男优女伎、忙碌奔行的车骑队伍、飘飘飞升的嫦娥、引箭拉弓的后羿,随着美妙轮廓线所舒展出的生命韵律跃然石上,给人以无尽的享受……也正是这种简洁、生动、清晰的外轮廓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紧紧吸引我们的视线,使今天的人们对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 南阳汉画像石内部线条的处理艺术表现
  如前所述,南阳汉画像石的外轮廓线是整体的、简洁的、富有动感的,具有强烈的节奏韵律的曲线。那么,南阳汉画像石形象的内部线条又是怎样的呢?从现已发掘的南阳画像石中我们不难看出,画像石的内部结构线是在其外部轮廓线完成之后又进一步为表现其结构而继续完成的。在处理内部结构线时,把本来闭合的轮廓线突破开来——内部结构线以阴刻线的形式把形象错落有致地分割成若干份,既活跃了形象的内部变化,又改变了形象的投影式平面效果,使其看起来具有形象的立体感和衣着的质感表现效果。如果把画像石的形象比作陆地,背景是围绕陆地的海洋的话,那么形象内部的结构线就是流淌在陆地上的江河。“江河”从“陆地”流过,又与“海洋”联结,便使整个画面生动活跃起来。再加上这些结构线本身对结构的把握十分准确生动,所以对画像石艺术本身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当这些转折有度、张弛自然、虚实得当的内部结构线被刻出后,整个画像石在视觉上似乎完成一种转变,画像石面的感觉强烈了。
  四 结语
  南阳市汉画馆现存近3000块画像石刻,位居全国之首。南阳汉画像石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科学技术等,是一部形象化的汉代史料,堪称汉代社会的一面镜子。与全国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相比较,南阳汉画像石粗犷而不鄙野,深厚而不凝滞,朴素而不单调,豪放而不疏散。之所以形成如此特色的造型语言,与博大雄强的时代精神和汉人旷达飘逸的神采密不可分,更与两汉时期南阳所处的重要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密不可分。它所富有魅力的线条表现形式,不仅反映了汉代南阳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也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一株奇葩异宝。
  
   参考文献:
   [1] 蒋英炬、杨爱国:《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2] 韩玉祥主编:《汉画学术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3] 王建中、闪修山:《南阳两汉画像石》,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作者简介:顾翔,男,1977—,河南项城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美术、书法教育,工作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目前,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新引进的海别得机器人等离子切割装置,大大优化了三维切割金属产品的效率。据介绍,三一重工的OEM战略合作伙伴——珠海固得焊接自动化设备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对我国包头混合稀土精矿进行分解预处理,分析了微波前后稀土矿的矿相变化,研究了微波处理后稀土精矿硫酸浸出过程,考察了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对稀
乌桕芽接可分为夏季芽接和秋季芽接两种,前者可当年出圃,后者翌年出圃.夏季芽接一、嫁接时间:从小满开始,经过芒种、夏至、小暑、大暑五个节气共75天.芽接实生苗标准,围茎2
文章以艺术类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经典室内乐》为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试图探究艺术类院校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
呼和浩特市郊区罗家营公社野马图大队果园,利用适龄的海棠砧木,高接国光、元帅、白龙、金冠等苹果品种,增强抗寒能力,在零下36℃的低温下,安全过冬,健壮生长,结出了累累果实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二甘醇、二正辛胺等为原料合成稀土萃取剂——N,N,N,N-四辛基-3-氧戊二酰胺的方法,同时对N,N,N,N-四辛基-3-氧戊二酰胺的萃取效果进行了初步探索。在不
会议
这位狂妄的企业巨头,以飓风之势在美国掀起的一场又一场收购兼并狂潮,让世人瞠目结舌! The arrogant corporate giant, the hurricane trend in the United States set off
我厂以工为主,兼营农业。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在厂党组织的领导下,顶住了“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在农业生产中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他却3次从死神手里挣脱了出来。年届八旬的他,每日手不释卷,要一天当三天用,要和时间赛跑。他就是本文主人公,著名教育学家、演讲艺术家、哲学、美学、
摘 要日语专业学生的社交焦虑心理是其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影响下,面对未来进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本文试图通过对日语专业的学生社交焦虑情绪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日语学生;社交焦虑;对策  可以说,人际关系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关于对自身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认识自概念,人际关系的历史就是人类自己发展的历史。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在一种近似封闭的空间进行,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