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外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是外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前提。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言学理论蕴涵合理的世界观和认识论,有助于形成清晰的概念、语言、理性,辅以正确的价值观将有利于学习者的意志力、主动性、独创性及理智、道德等情操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外语教学;认知;语言能力;理性;素质教育
1引言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为推进素质教育,各高校教学领域都在采取多种教改措施。教改热点的外语教学也面临改变传统外语教学模式,探讨含有先进理论依据的既有利于外语技能学习又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新的思路和教与学的方法。作为前沿学科的认知语言学理论,整合了以往语言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优势理论在真正意义上对于语言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果某些优势在教学实践中被充分利用,将对素质培养产生一定的作用。
2认知体验哲学观与辩证唯物主义
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一般地反映不同的哲学取向,当今前沿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模式的极强解释力在于区别于西方客观主义哲学观和认识论。而且,认知语言学中的体验哲学观反映具体语言学科的哲学基础进而也有普遍的哲学和实践指导意义,因为经验现实主义的哲学观和认识论突破传统,科学地反映出客观世界-主体思维-意义-语言的关系。体验哲学观具有心智主义和构建论的心理学基础,反对强调经验而否认理性的唯物经验论和心智机械运作而反映客观逻辑的唯理二元论,认为具有生物、文化等相对因素的能动认知和概念化是对客观的个体或群体的直接、间接和潜在的经验。认识和思维依赖于生理构造、体验、大脑和环境。体验及想象在范畴化、概念化和推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通过隐喻、转喻得到抽象概念。意义、推理按有完型特征的概念结构和认知模式进行,语言符号对应客观存在的认知结构,学习和记忆基于以上认知模式。因此,体验哲学观改变了以往的真理、意义、理性、语法等概念,一定程度上认识到物质第一性作用、意识能动作用及其手段,导入主客体结合点的哲学认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坚持实践第一和反映论并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科学地解释了认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客观上看,体验哲学依据的经验现实主义有些不彻底的认识论倾向,但与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和实践论基本流程上相契合,而且,概括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详细具体学科的体验哲学可以互补借鉴。
3认知语言技能与理性思维的培养
体验哲学观及其下语言理论既有助于认知语言技能的实践又有助于理性思维的培养。认知心理学认为技能是一种持续练习而贴近自动化的有意识的动作。而外语教学中技能培养是语言感知和运用的熟巧,可以针对外语学习中存在的语义、语音、语形的表征缺失或发展程序紊乱问题,按照认知语言的意义产生的存在-主体-意义的自然程序和语言意义认知程序或交替方式来进行认知式技能培养。以体验哲学观来分析语言势必涉及到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如存在、分析、综合、抽象、范畴、概念、命题、推理等。所以,在此基础上以计划和步骤来引导学生独立的多阶段思维活动,如比较、分类、概括、具体化、系统化等就可以达到培养他们进行真正地思考和主动地学习以及揭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4认知语言的理性思维培养与素质教育
体验哲学的认识论有益于理解语言概念的成因过程和外语技能的感知学习,有益于铺垫和遵循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以及按理性思维思考问题的自觉意识,同时也有益于起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一定的素质教育所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作用。
心理学上的亦称禀赋的素质的培养指开发身心潜能和在人身心结构中将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积淀和内化。因此,外语素质教育的任务就要通过语言专业的培训兼顾更全面素质要求来影响和塑造学生以形成社会对人才所要求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理性和意志相结合就会有助于产生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性意志是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基础,都是实践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高素质,所以,结合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从外语角度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会造就出为高尚的理想、事业献身和拥有国家事业的道德感,发展科学的理智感和鞠躬尽瘁的心灵美感等情操的高素质人才。
5结语
社会亟需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加强外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认知语言学所依据的体验哲学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有一定的辅成关系。如果学生在外语技能学习上灌输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哲学逻辑思想,就会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按自然程序地掌握外语技能和进一步形成理性思维技能以及达到一定的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基于意志力的专业性、独创性和有关理智、道德和审美等的情操。
【参考文献】
[1]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第2期)
[2]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
[3]伍棠棣;李伯黍;吴福元:《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12
【关键词】外语教学;认知;语言能力;理性;素质教育
1引言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为推进素质教育,各高校教学领域都在采取多种教改措施。教改热点的外语教学也面临改变传统外语教学模式,探讨含有先进理论依据的既有利于外语技能学习又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新的思路和教与学的方法。作为前沿学科的认知语言学理论,整合了以往语言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优势理论在真正意义上对于语言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果某些优势在教学实践中被充分利用,将对素质培养产生一定的作用。
2认知体验哲学观与辩证唯物主义
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一般地反映不同的哲学取向,当今前沿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模式的极强解释力在于区别于西方客观主义哲学观和认识论。而且,认知语言学中的体验哲学观反映具体语言学科的哲学基础进而也有普遍的哲学和实践指导意义,因为经验现实主义的哲学观和认识论突破传统,科学地反映出客观世界-主体思维-意义-语言的关系。体验哲学观具有心智主义和构建论的心理学基础,反对强调经验而否认理性的唯物经验论和心智机械运作而反映客观逻辑的唯理二元论,认为具有生物、文化等相对因素的能动认知和概念化是对客观的个体或群体的直接、间接和潜在的经验。认识和思维依赖于生理构造、体验、大脑和环境。体验及想象在范畴化、概念化和推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通过隐喻、转喻得到抽象概念。意义、推理按有完型特征的概念结构和认知模式进行,语言符号对应客观存在的认知结构,学习和记忆基于以上认知模式。因此,体验哲学观改变了以往的真理、意义、理性、语法等概念,一定程度上认识到物质第一性作用、意识能动作用及其手段,导入主客体结合点的哲学认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坚持实践第一和反映论并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科学地解释了认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客观上看,体验哲学依据的经验现实主义有些不彻底的认识论倾向,但与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和实践论基本流程上相契合,而且,概括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详细具体学科的体验哲学可以互补借鉴。
3认知语言技能与理性思维的培养
体验哲学观及其下语言理论既有助于认知语言技能的实践又有助于理性思维的培养。认知心理学认为技能是一种持续练习而贴近自动化的有意识的动作。而外语教学中技能培养是语言感知和运用的熟巧,可以针对外语学习中存在的语义、语音、语形的表征缺失或发展程序紊乱问题,按照认知语言的意义产生的存在-主体-意义的自然程序和语言意义认知程序或交替方式来进行认知式技能培养。以体验哲学观来分析语言势必涉及到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如存在、分析、综合、抽象、范畴、概念、命题、推理等。所以,在此基础上以计划和步骤来引导学生独立的多阶段思维活动,如比较、分类、概括、具体化、系统化等就可以达到培养他们进行真正地思考和主动地学习以及揭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4认知语言的理性思维培养与素质教育
体验哲学的认识论有益于理解语言概念的成因过程和外语技能的感知学习,有益于铺垫和遵循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以及按理性思维思考问题的自觉意识,同时也有益于起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一定的素质教育所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作用。
心理学上的亦称禀赋的素质的培养指开发身心潜能和在人身心结构中将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积淀和内化。因此,外语素质教育的任务就要通过语言专业的培训兼顾更全面素质要求来影响和塑造学生以形成社会对人才所要求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理性和意志相结合就会有助于产生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性意志是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基础,都是实践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高素质,所以,结合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从外语角度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会造就出为高尚的理想、事业献身和拥有国家事业的道德感,发展科学的理智感和鞠躬尽瘁的心灵美感等情操的高素质人才。
5结语
社会亟需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加强外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认知语言学所依据的体验哲学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有一定的辅成关系。如果学生在外语技能学习上灌输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哲学逻辑思想,就会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按自然程序地掌握外语技能和进一步形成理性思维技能以及达到一定的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基于意志力的专业性、独创性和有关理智、道德和审美等的情操。
【参考文献】
[1]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第2期)
[2]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
[3]伍棠棣;李伯黍;吴福元:《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