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公是位老党员,今年76岁,是浙江缙云县东渡镇大仓山的在任党支部书记。我常听外公说:“只要能修好村里这条路,我死而无憾了!”70岁的时候,因为年纪大了,外公曾从书记位上退下来,可去年村里选举时,他又被选举上。
大仓村坐落在大仓山半山腰上。外公告诉我,大仓村本来没有长住居民,后来才有人迁移到此。山里地多人少,大家广种玉米、土豆、红薯、高粱等各种农作物,哪怕是遇到灾荒年月,山脚下的人家穷得揭不开锅,山里头依然是粮谷满仓。如今,小山村跟着时代步伐吹着号角向前迈进。唯一不变的就是这里的路,永远是坎坷的泥泞路。
外公说,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去世前,交代给他一个心愿,希望他在每年农历的7月23日(当地的庙会日)这一天筑路搭桥,为前来参加庙会的人提供方便。外公只知道“修路积德”。直到今天,老人家依旧心有感慨。
外公在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长达20多年,是村里出了名的实干家。在他担任书记期间,带领全村百姓艰苦奋斗,建立了大会堂、碾米厂、水磨,安装了广播、电话;带领村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种植杨梅、桑树、香菇,开发毛竹基地。过去,面对工作上的阻力和家人的不理解,外公并无多言,最终,他用行动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方圆10公里的群众都知道,大仓村有个“老四汤”,有个大好人。每年从附近村舍前来赶庙会的人,都会到外公家里做客。到了农历7月23日这一天,外公家里就特别热闹,老人家也格外高兴。
现在,大仓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已大有改善。外公的孩子们也都已成家立业,连外孙外孙女们也都已大学毕业,走出大仓村。老人家甚是自豪。他最疼的就是我这个外孙,每次回去,我们总会促膝长谈,聊山里头最古老的传说,叙村子里最新的变化。唯一让外公放不下的,就是这个“路”字。
近几年来,外公“老有老劲”,努力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并组织大家外出打工赚钱积累资金,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总算把村内的路基本修通了。外公为此投入了6000多元的血汗钱,大女婿家的拖车也无偿地奉献给了这个“一期工程”。可是,他能做的毕竟有限。因为还有一段更重要的路没有修好。
通往村外的“二期工程”公路有2公里左右,因为要经过邻村的山林,资金缺口比较大,迟迟未能启动。目前村里有5名党员,大多数都长期在外打工。在上次村党支部改选的时候,外公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再次肩负起支部书记的重任。尽管年岁大,但外公干劲一点不差,通过努力,得到镇领导的大力支持,村里建立起了党员活动室,村里人都特别欢迎。
现在村里正在发展高山蔬菜,每户人家都有很多的货物需要运输,可是因为这条路的问题,村民还得靠肩挑手提,效率很低。当外公得知浙江省交通厅正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时,非常激动。可是工程建设毕竟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牵连面很大,要有邻村的积极配合,更要有上级的大力支持。外公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自己都已76岁了,真的希望能看到“大路通达”的场景。
大仓村坐落在大仓山半山腰上。外公告诉我,大仓村本来没有长住居民,后来才有人迁移到此。山里地多人少,大家广种玉米、土豆、红薯、高粱等各种农作物,哪怕是遇到灾荒年月,山脚下的人家穷得揭不开锅,山里头依然是粮谷满仓。如今,小山村跟着时代步伐吹着号角向前迈进。唯一不变的就是这里的路,永远是坎坷的泥泞路。
外公说,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去世前,交代给他一个心愿,希望他在每年农历的7月23日(当地的庙会日)这一天筑路搭桥,为前来参加庙会的人提供方便。外公只知道“修路积德”。直到今天,老人家依旧心有感慨。
外公在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长达20多年,是村里出了名的实干家。在他担任书记期间,带领全村百姓艰苦奋斗,建立了大会堂、碾米厂、水磨,安装了广播、电话;带领村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种植杨梅、桑树、香菇,开发毛竹基地。过去,面对工作上的阻力和家人的不理解,外公并无多言,最终,他用行动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方圆10公里的群众都知道,大仓村有个“老四汤”,有个大好人。每年从附近村舍前来赶庙会的人,都会到外公家里做客。到了农历7月23日这一天,外公家里就特别热闹,老人家也格外高兴。
现在,大仓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已大有改善。外公的孩子们也都已成家立业,连外孙外孙女们也都已大学毕业,走出大仓村。老人家甚是自豪。他最疼的就是我这个外孙,每次回去,我们总会促膝长谈,聊山里头最古老的传说,叙村子里最新的变化。唯一让外公放不下的,就是这个“路”字。
近几年来,外公“老有老劲”,努力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并组织大家外出打工赚钱积累资金,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总算把村内的路基本修通了。外公为此投入了6000多元的血汗钱,大女婿家的拖车也无偿地奉献给了这个“一期工程”。可是,他能做的毕竟有限。因为还有一段更重要的路没有修好。
通往村外的“二期工程”公路有2公里左右,因为要经过邻村的山林,资金缺口比较大,迟迟未能启动。目前村里有5名党员,大多数都长期在外打工。在上次村党支部改选的时候,外公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再次肩负起支部书记的重任。尽管年岁大,但外公干劲一点不差,通过努力,得到镇领导的大力支持,村里建立起了党员活动室,村里人都特别欢迎。
现在村里正在发展高山蔬菜,每户人家都有很多的货物需要运输,可是因为这条路的问题,村民还得靠肩挑手提,效率很低。当外公得知浙江省交通厅正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时,非常激动。可是工程建设毕竟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牵连面很大,要有邻村的积极配合,更要有上级的大力支持。外公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自己都已76岁了,真的希望能看到“大路通达”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