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对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的指导作用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hang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全球化发展,“核心素养”成为近几年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词汇。本文将以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为切入点,分析教学现状及其与核心素养的联系,着重探讨如何将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落实到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的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
  (一)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国内外学者对于核心素养内涵的不断深入的探讨,人们逐渐意识到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核心素养模型中所包含的语言使用能力以及运用符号进行交流的能力越发得到重视,这些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母语和外语学科的学习。欧盟框架中八大核心素养之一就是使用外语交流,涵盖知识、技能、态度三个层面。笔者将对比分析国内外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學课程教学现状,探讨其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英语专业通过开设英美文学课程,让学生了解英美历史以及文化,从而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和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国内外综合性大学均有英美文学课程,但课程安排及授课方式略有不同。国外英语专业开设英美文学教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及思辨水平,通过对于英美文学的探讨和研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养;国内英语专业课程开设更多注重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部分地忽略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没有完全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指导方针。而在考核方式上,国外英语专业要求学生通读大量英美文学原著,通常以论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而国内普遍采用的期末考试模式,考核内容大多为英美文学的时间轴和历史框架,对于提升文学素养和人文情趣效果不大,会导致学生只学皮毛而不得精髓,这种模式相较于国外英美文学课程的授课结果,有一定的劣势。
  为此,笔者做了一份问卷来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对英美文学类课程及本专业培养计划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同学对于英语专业开设英美文学课程持赞成态度,但普遍认为课程的深度不够,授课方式较为粗糙,不利于深入了解学科的精髓;还有百分之二十三的同学认为学校有必要改进课程安排,增加英美文学课程的开设。因为许多学校为了迎合重商主义的风气,商务英语、经贸英语、金融英语等所谓实用课程泛滥,这种课程在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不如文学课来得实在。当前社会英美文学课程所持的态度明显不符合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原则的。
  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调查结果也表明核心素养在教育事业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研究或者教学工作,另一大部分会选择翻译这一职业,以商务英语专业为导向的英语专业人才则会选择国际贸易等工作,而这些工作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优秀的英语语言功底,更需要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但由于时代的发展,专业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学校的应试培训并不能满足各大公司的需求,英语专业曾一度陷入就业危机和专业认同危机。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培育情况对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有着巨大影响。
  (二)存在问题
  自隋唐科举制以来,我国基本延续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是一种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且十分看重考试成绩及背诵与解题能力的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对应。不可否认,应试教育具有公平公正、全面系统、客观标准等多方面的优点,对于专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是相对而言最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一种教育模式。但该模式带来的弊端同样不可忽视。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为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侧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却忽略了人文素养的熏陶,从而导致核心素养的缺失。应试教育给予学生公平公正竞争环境的同时,也决定了考核方式的单一化、机械化,导致了个性化、全面化培养的不足。并且所谓的“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考试机器”,也是此类填鸭式教育的产物。所以,由我国具体国情和社会实际所决定的此类教育模式,造成了国内外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差异。
  同时,我们当前正处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人工智能不断进化,有望在各方面取代甚至超越人工。例如,各类电子辞典、智能互译软件不断取得技术上的突破和飞跃。从一开始的机械化翻译、复杂化操作,到如今的拍照翻译、扫描翻译、在线数据库智能搜索等。各类快捷简单而又不失精准的翻译软件相继问世。前段时间甚至已经推出了一款可以将听到的各种外语以使用者设定语言形式输出的蓝牙耳机,并且速度飞快,堪比同声传译。这无疑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此外,据本组成员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普遍偏弱。笔者认为,这与上述的教学模式单一、核心素养缺失、科技发展冲击等因素不无关联。而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弱,很大程度上又导致了英语专业学生对自身发展缺少信心和动力,从而加剧了英语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缺失、就业优势不突出等各类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加大教育方法改革,在教学实践中解决现有问题刻不容缓。
  (三)解决方法
  针对现今我国英语专业学生在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本文从国家政策、高校教学实践以及个人的自我提升三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据上文所述,由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局限性,很多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高中阶段没有得到全面充分的培养,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仍不能很好地进行全面发展。另外, 国内很多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计划片面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忽略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与发展,从而造成了核心素养的缺失。因此,为了提升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国家应推行相关政策,明确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敦促高校在制定英语专业学生培养计划时全面考虑、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
  高校方面,教学理念掌舵人应极力响应国家号召、明确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从而为学校教学理念确立符合核心素养教育要求的指导思想,敦促教务部门制定科学合理、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案。就英语专业来说,要改善学生满意度低、专业技能利用率低的现状,最关键的是从教学理念层面进行改革。教师要充分理解核心素养对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影响,制定教学计划时避免偏重能直接带来明显的实际效益的课程,而要以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最终目标,开设对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有益的课程,摒弃过度强调学生技能而非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在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方面,学生通过了解英美文学的概况与特点,从而构建对于这方面的认知,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其他方面能力的进步,进而为英语语言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应该将英美文学作为一门课时安综上所述,旅游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供需错位的矛盾,实现供需对口,满足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从而实现人才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充分考虑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邹宏霞.高等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J].云梦学刊.2004(1).
  [2]何建伟.浅谈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调适[J].高教探索.2003(3).
  [3] 孙洪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实践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0(10).
  [4]张勤.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3(18).
  [5]保继刚,朱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对旅游高等教育30年发展现状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5).
  [6]华萍.智慧旅游背景下三本院校旅游创新人才培养对策[J].文教资料.2017(3).
  [7]胡红梅.E时代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44-47.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基于校企联盟的辽宁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G17DB471)。
  作者简介:杨丽婷(1993),女,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2018届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旅游管理);毛金凤(1964-),女,汉族,浙江余姚人,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体育运动对个人来说总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因为人体都有极限,就如同跳高场上对任何一个高水平的选手,横杆不可能被无限制地升高,但是他冲向横杆时心中永远只有一个愿望:越过它,使杆再一次地升高。这实际上是运动员对自己的不断挑战,对人体极限的挑战,需要具备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心。因此,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信心和永不服输、不断进取的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竞争  由子体育运动有它的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战场,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在语言情感表达上给学生畅想的空间,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在思考上给学生畅想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在知识上给学生畅想的空间,让学生自我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在心理上给学生畅想的空间,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期刊
摘要:阅读能力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本文从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对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实践;培养策略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占据着重要位置,而通过阅读不仅能够积累语言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让学生的文字鉴赏、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都上升一个台阶。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天津市滨海新区高职院校乒乓球运动的开展状况,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喜爱程度、参加乒乓球运动的动机与场地数量等方面作出调查,并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而为该区乒乓球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些理论性参考。  关键词:滨海新区;乒乓球运动;发展;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滨海新区高职院校学生共400名。  2
期刊
摘要:优良家训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而家风家训教育正是连接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纽带。在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下,通过家风家训文化的挖掘传承,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关键词:家风家训文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八大
期刊
摘要:高校旅游教育在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获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探究。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问题;定位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已经在各大旅游院校开设,1998年教育部重新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
期刊
摘要: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需要更多的创新性人才,又由于现代的就业压力的增大,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型实践教学成为了现代教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培养具有创新性、应用性、实践性的设计专业方面的人才要把教育的重点落在实践教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的就业压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本文以设计专业人才为研究对象,探
期刊
摘要: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大学生党员队伍需要从高校新生入手。新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因此,应抓住高校新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党建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党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习总书
期刊
摘要: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型人才是十分必要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特殊功能,它可以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及思想道德保证。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学生三个角度探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有机融合的新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新素质问题解决路径  “创新是引
期刊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应用型本科作为大多数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实行改革在当前的背景下显的格外重要,应用型本科是当前广受学生和家长们所欢迎的一種本科类型,相比于传统类型的本科,有着更加针对性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专项技能的培养,以纺织工程专业为例,其中的基础课程纺织有机化学课程,在纺织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当中,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本文针对纺织有机化学的相关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