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123456ga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培养数学技能,而且要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因此,教师要强调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更灵动。基于小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水平都还比较低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数学欣赏、数学故事、数学游戏这三方面为切入点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从而形成全新的数学课堂。
  一、数学欣赏——领略数学的魅力
  数学是对人类客观世界的抽象与概括,具有内在美与形式美的双重统一。现在,很多小学生越到高年级就越不喜欢学数学,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教学脱离了“数学美”,他们觉得学数学是很枯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学内容中美的素材,从而让他们领略数学的无限魅力。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欣赏数学美的过程中触摸深厚的数学文化。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以后,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了以下几组素材:第一组,赵州桥、故宫等我国的古典建筑;第二组,剪纸、脸谱等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第三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第四组,H、M、O、Y等字母;第五组,有趣的回文数、神奇的9等奇异的数学现象。以上五组欣赏素材,有效地把轴对称图形与建筑、艺术、自然、科学等进行了整合,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了轴对称图形的美,让学生领略到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的独特魅力。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设计的数学欣赏环节,把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点进行了有效整合。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自然能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数学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学内容是挖掘数学美的有效素材,教师要善于及时把握,并在课堂上及时进行渗透。这样,学生就不再会感到数学学习的枯燥,从而让课堂教学更灵动。
  二、数学故事——感受数学的生动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穿插一些数学故事,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有趣。数学故事渗透的切入点很多,可以渗透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童话、数学寓言等,这样,就能够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灵动。
  例如,在教学“大于号、小于号”一课时,我给学生讲解了这样一个数学寓言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数学王国中0、1、2、3、4、5、6、7、8、9十兄弟之间战争频繁,它们都认为自己的本事是最好的,因此,都要称霸数学王国,导致整个数学王国秩序非常混乱。数学天使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十分生气,于是,就派出了“>”“=”“<”三兄弟来治理数学王国。刚开始,十兄弟十分排斥“>”“=”“<”。于是,“=”对数字10兄弟说:“数学天使已经听说你们数学王国现在的秩序已经很混乱了,我们就是数学天使派来治理你们王国的法官。我是等于号,它们是大于号和小于号。以后,它们的开口指向谁,谁就大,它们的尖尖指着谁,谁就小。你们都听明白了没有?”数字10兄弟一听说它们三个是数学天使派来的,都乖乖地服从命令了。从此以后,数学王国再也不因为数字10兄弟要称霸数学王国而混乱了。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利用生动的数学寓言故事,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这个数学寓言故事,渗透着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意义,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三、数学游戏——享受数学的乐趣
  儿童天生爱游戏。在儿童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游戏,可以说儿童是在游戏的过程中成长的。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把数学游戏引入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享受到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数学游戏中触摸数学文化。
  例如,在“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单元知识内容的复习整理环节,我利用电视节目《幸运52》为模板设计了《幸运2、5、3》的游戏活动。在这个游戏活动中,我给学生介绍了游戏方法以后,设置了三关游戏。第一关游戏是“身手不凡”。在这一关游戏中,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并且只有通过了这一关游戏,才能进入第二关游戏“步步为营”。在“步步为营”这一关游戏中,我根据“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数学知识点,设置了四组题,先在每个小组随机抽取两位学生,由他们上前为自己的小组选择题号,然后进行第二关的比赛。第三游戏是“决战时刻”。这一关的题目相对于第二关的题目更具思维含量与综合性,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三关游戏结束后,教师根据总分评出“幸运2、5、3”的大赢家。
  在以上案例中,利用《幸运2、5、3》这一游戏活动,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繁杂的知识点进行了有机地整合,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进行了相关的数学学习。这样的设计形式又与电视文化进行了有机整合,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价值诉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数学欣赏、数学故事、数学游戏为切入点进行数学思想文化的渗透,从而让数学课堂更灵动。
  (责编 蓝 天)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学习。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如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设置一些游戏,不仅可以让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愉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使学生调动所有感官进行学习,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就是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把游戏和教学有机地结合在
唱艺术民族化不是闭关自守,不是排他民族、他国等可以借鉴的先进排演手段,而是在吸收传统合唱艺术古为今用、吸收外来合唱艺术“洋为中用”——“洋为我用”的情况下,发掘和保护本地民族的合唱资源,演唱本土各民族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改编、原创等合唱作品,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合唱的样式和内容,为人们越来越多元化的审美提供美的源泉。  一、广西少数民族合唱艺术的历史回顾  完全原生态的广西少数民族合唱已有悠久的
这是我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教学经历。  最近,我得到一个去淡水上数学示范课的机会,这节示范课极具挑战性,上的是指定教学内容的“抛硬币”(北师大版二年级的一节数学活动课)。准备时间只有一天,而且对方学校还安排了一名教师跟我上同一内容,用一个现今比较时髦的词儿,就是让我俩PK一下。在这次教学的“PK”中,我收获颇丰!  第一节课先听了对方学校的何老师上课: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
沃·帕特(P?覿rt Arvo ,1935—),20世纪爱沙尼亚现代作曲家,早年创作无调性和拼贴音乐并享誉西方;自70年代后期,又因其使用钟鸣作曲法(tintinnabuli technique)进行钟鸣音乐创作,而著称于现代音乐史。虽然,以钟鸣作曲法为核心技法的钟鸣音乐,其表现手段与方式、题材与体裁丰富多样,不一而足,但是,帕特在钟鸣音乐创作中则始终坚持基于“对立统一”规律之上的音乐观念。“一分
摘要:数学的数字以及运算本身是非常抽象的,而小学正是学生提高智力智商的年纪,小学生对逻辑的理解能力依然很弱,那么将抽象的数学具象化,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更好地调动小学生们的积极性投身到数学学习上来,是每个数学老师需要做好的。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本文将通过以下方面对如何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进行研究思考。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创设情境;思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摘要:“双语教学”是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的目的。汪清县民族联合幼儿园双语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不清晰,双语教学内容选择无序,双语教学手段与方法缺乏游戏化、生活化,游戏活动的双语教学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缺少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师胜任双语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加强双语师资培训,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开发双语课程,加强汉语和朝鲜语教材建设;改进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创
了庆祝德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沃尔夫冈·里姆(Wolfgang Rihm)六十岁的生日,2012年4月3至5日在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Staatliche Hochschule für Musik in Karlsruhe)举行了一场题目为“声音的描绘——沃尔夫冈·里姆音乐作品”的学术研讨交流会,会议期间举行了两场由里姆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及钢琴作品音乐会。  德国著名的音乐刊物《歌剧世界》的资深编辑史蒂
走进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学,你能看到无人机在天空翱翔,平衡车在沙场驰骋,机器人在踏节而舞……伴随着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学校既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又有琅琅的读书声,还有着苏北地区唯一的省级机器人教育实践人才培养基地。  未来,官山学子期待能成为勇敢的宇航员和睿智的科学家。种子已经播下,希望开始萌芽。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隨官山学子来探索人工智能的奥秘。  通过系列活动,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增强了,由开始的笨
近年来二胡艺术创演活动精彩纷呈,上海音乐学院二胡专业教师汝铱就是这其中具有思想的一位。2011年11月18日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的“RY-90我用胡琴和你说话” 汝铱二胡交响音乐会吸引了业内外的关注。红色主题贯穿,炽热演奏激情,感染了现场观众。当晚的上座率逾九成,包括上海市委宣传部朱英磊副部长和作曲家杨立青、徐孟东、王建民及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等业内外人士冒雨到场观看。闵慧芬观后激动不已,赞语不断
摘要:中职学生对古诗词普遍缺乏兴趣,课堂气氛沉闷成为中职古诗词教学的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借鉴前人经验及个人教学实践,总结了四种常用的活跃古诗词教学课堂气氛的教学模式:现代语言,营造氛围;触类旁通,引发联想;你说我写,背诗“很好玩”;以今鉴古,“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活跃气氛;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