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名著阅读题的一些思考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ven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2007年,江苏省高考首次把《红楼梦》《三国演义》等11部长篇小说及《论语》等三部文化经典著作列入考试范围,即新增文化经典著作阅读和文学名著阅读两个部分,共计20分;紧随其后的是福建省,考查角度、命题方式都与江苏省并无二致;时至2011年,湖南省语文高考也出了选做题,其中一道选做题为“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的异同”,也算是迈入了“名著阅读题”的考查队伍。在全国教育界轰轰烈烈的课改大潮中,这种新题型的横空出世是偶然还是必然?它的考查方式是科学成熟还是有待改进?它的考查结果是否符合命题人的初衷?就此,我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名著考查“功德无量”,高考现身纯属必然
  文化经典与文学名著,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品。人类所建造的事物,无能经久:纪念碑会坍塌;国家会衰亡;文明会因古老而为人摈弃……但有许多书卷,历经兴亡盛衰,仍复存在,永不衰老。纵观泱泱中华,分明就是悠悠三千多年读书史。如今,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读书也理应成为获取知识、实现价值的重要手段。
  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1. 多数学生不喜欢读课外书,表示“没兴趣也没有时间”,宁愿上网聊天、玩游戏或外出游玩。2.经常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非常少,其中大部分学生读的是“卡通故事”和“脑筋急转弯”之类,很少有学生去读名著名篇。3.课外阅读时学生多数只注意故事情节,无语言积累意识,从不摘抄好词好句,也没有查字典、词典去理解生字词的习惯,更谈不上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
  于是,不少学生谈及《西游记》,只会感慨“悟空与紫霞仙子”的凄美爱情,因为他们看的是周星驰版的《大话西游》;听到问题“你对黛玉看法如何”,只会回答“待遇不求多好,万八千足矣”,因为他们不知道“林妹妹名黛玉”;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知道周迅的越来越多……部分学生对文化经典及文学名著十分陌生,他们的思想几乎已经荒芜成了沙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我们仿佛看到了扭转此种惨状的曙光:《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既重视课内又重视课外”“不要注重知识的记忆,而要重视培养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注重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么,这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何而来?肯定要从阅读中来。既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必须切实引导学生去阅读我们的经典、感悟我们的经典,铸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因此,语文高考中应该涉及对名著、对经典的考查。此举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阅读的成效;另一方面,高考这根神奇的“指挥棒”对学生的阅读具有毋庸置疑的约束和强化作用。所以,我认为高考对名著的考查“功德无量”,势在必行。
  二、考查方式机械单一,师生教学流于形式
  先再现2011年的高考真题(福建卷):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贾宝玉将北静王赠给他的一件珍宝转赠给林黛玉,林黛玉拒绝接受,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红楼梦》) 
  B.觉新深深地爱着表妹梅,前姨妈以两命相克为由拒绝了这桩婚事。父亲用抓阄的办法给他选定了瑞珏,在他中学毕业那天,要他年内结婚。(《家》) 
  C.屠维岳泄露消减工钱的消息,引发了工人怠工。吴荪蒲与他长谈,觉得他平庸、猥琐、轻蔑地说:“没本事的人,我总给他一个公道。”最终赶走了他。(《子夜》)
  D.葛朗台打算为夏尔的父亲偿还债务后,夏尔被葛朗台带到法庭签订了放弃财产继承权的文书,并在出国前的一个晚上和欧也妮立下了海誓山盟。(《欧也妮?葛朗台》)
  E.聂赫柳朵夫希望延期审理马斯洛娃的案子,拜访了枢密官。枢密官安慰他说,枢密院一定会查考案情的是非曲直。(《复活》)
  2.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三国演义》中孙皓从即位到降晋的故事。
  (2)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隐修女失去小爱斯美拉达的故事。
  这两道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简答题,都只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A级。我的评价是:1.设题角度单一,考查识记名著故事情节,此点无须赘言。2.设题较为机械、目的性不强。就第一题来看,答案E项错误的关键是“枢密院一定会查考案情的是非曲直”描述中的“查考”,错误原因在于枢密院不可能审查案件的是非曲直。这到底在考查什么?考故事情节?考人物形象?考对著作本身的思考?这样的出题方式未免不妥。
  因为设题与提倡文学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初衷相去甚远,考查的仅是记忆和概括能力,与文学鉴赏无关,所以师生的教学也就流于形式。《考试说明》明确规定必考篇目时,已经是3月份了,所以有人说,这是在考教师,不是在考学生,教师们尽心“代读”,学生们则按图索骥。有教师坦言,现在学生根本不可能重读名著,只能由教师“代读”,即帮助学生梳理作品中最主要的内容、情节、线索。
  如果名著阅读题是这样出,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个人的品味感悟在考题面前将会一文不值。这类试题不仅考不出文学素养,而且败坏了学生的欣赏口味,更助长了死记硬背之风。
  三、考阅读、考鉴赏、考运用,考出一片新的天地
  再以2011年的湖南卷为例: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①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注]①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9分)
  这道题目给学生提供了两段原文,学生不需要再现文本,而是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尤其让人称道的是第二问,结合现实去评价古人思想,也就是考查学生能否用自己在名著与经典中汲取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去指导自己的生活,进而观察周围的社会、改造周围的世界。
  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啊!对于名著和经典,我们就是要引领学生加以阅读、鉴赏、沉浸、反刍,最终建构起学生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能让学生简单地背情节、记人物,陷入只为应付考试而不为提高自己素养的怪圈。
  笔者认为,名著阅读题可以像诗歌那样考鉴赏,引领学生品评大家的语言魅力;可以像作文那样考感悟,由经典名著中的跌宕起伏去体悟人生的哲理;可以像语用题那样考运用,用先贤的思想去批判现实社会的不合理现象。
  再让我们看看别的国家是怎样考查学生的素养,指引学生的阅读的。
  1.美国西北大学入学考试试题之一:“谁是你们这一代的代言人?他或她向世人传达了哪些信息?你同意吗?为什么?”
  2.美国芝加哥大学入学考试试题之一:“开车进入芝加哥市区,你可以看到一个著名的表现芝加哥特征的建筑装饰。如果你可以在这座建筑物的墙上画任何东西,你将画什么?为什么?”
  学生怎样才能答出精彩的答案?多阅读,还要多咀嚼、多消化。把经典从高高的神坛搬下来,融入自己的灵魂,成为自己的东西。这样,出题人的初衷就得到了完美的实施与展现。对此,我们不妨多反思一下自己。
  总之,经典阅读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我们的要务是激发学生多阅读。如何用高质量的题目去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都是我们应当深入探讨的问题。
  正如英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读哲理使人深刻,读伦理使人有修养,读逻辑使人善辩。”让我们的学生真真切切地爱上读书吧!阅读经典,能使他们拥有充实、舍弃空虚;阅读名著,能让他们拥有踏实、舍弃浮躁。看着学生的心灵在文化典籍的熏陶下如一颗颗晶莹的水晶浮出水面,我想,这是我们教育者最大的欣慰与幸福。
其他文献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就要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支点”,从而使学生发挥出内在的最
学校通知说孩子的班上有公开课,我和爱人都去了。上的是语文课,看图说话。有四张图,大意是:小熊从森林里扛了一根大树干,累得大汗淋漓。它忽然想了一个好办法,把树干放在地上
纵观国际经济形势,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经济发达国家都以信息产业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或者说,基本上是由现代通讯产业、计算机产业、芯片和信息源、服务业
借助手术显微镜解剖,观察了25例动、静脉内分别填充红、蓝乳胶的成人脑和2例脑静脉的铸形标本。针对第三脑室后部手术常用的入路,观察了松果体;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及其有关属支;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其有关分支;小脑幕切迹的大小;滑车神经等。结合重要血管的规律及其变异提出选用具体手术入路时应注意的要点。
在我国,18岁就意味着成人了。18岁多半是在读高中的年龄。既然是成人,就应该举行成人仪式,但在我国高中,成人仪式并没有蔚然成风。为此,共青团曾发出号召,要求成人仪式应覆盖
期刊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并非罕见,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不断发展和普及、诊疗仪器的进步,疾病的诊治水平有很大提高,世界各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统计也日趋增多
去年11月间,扎兰屯市林业局,公安局根据群众举报.经过周密的调查取证,迅速行动,破获了一起重大盗伐国有林木案件. 案犯吴殿洪原为扎兰屯市农业局干部,于1989 In November l
语言障碍包括说话吃力、口齿不清、构音障碍等情况,但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失语症,特别是运动失语症和完全失语症。一、构音障碍的原因构音障碍是由构音器官口唇、齿、舌、下颚
一、重“合作”轻“自主”问题举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故乡》一文时,我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闰土、杨二嫂,各是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布置完后学生开始讨论了,
目的 :研究亚硒酸钠对α 石英毒性的拮抗作用 ,探寻硅肺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方法 :观察亚硒酸钠对α 石英诱发细胞毒性的作用及对实验性硅肺大鼠的作用。结果 :亚硒酸钠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