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的科学做法(十六)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iy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世清,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激光物理与工程技术的前沿研发,是参与产业经济战略与决策咨询、基础教育改革咨询,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战略设计等多领域战略专家,也是上海市最为活跃的科技创新教育专家之一。
  前两讲我们就基于目标建构法的循阶造物与启发变化实战训练过程,从教学范式的角度予以了深入讨论。在训练造物的角度,这是培养创客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基本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所形成的过程,连同创客的知识能力习得过程的前后交织,就可能将一名学生逐渐推向真正可能创新造物的创客能级。这一点已被许多成功的创客经历所证实。每一位创客究其成长,回头看都不约而同地历经了这种复杂曲折的锤炼过程。事实上,这种训练过程做得越多,过程中内容与体验越充实,学生就越可能从具备造物的基本本领进阶到具备高超本领。
  但是,技能本领是一方面,创新思维能力和意识却是另一方面。创新造物意识有时是和本领同时成长的,有时却不是,这正是培养创客的最难突破之处(所谓培养一个技师容易,培养一个大师难)。我们总期望在训练过程中两个方面能够自然地同时很好实现,事實却证明,创新造物意识往往仍是短板,提高缓慢。所以在造物训练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更为认清创新意识的培养难度,从而采取侧重的有效关注,让学生能够在创新造物的意识上真正突破。因此,这一讲,将专门针对如何克服短板,以不增加新的过程,而是在过程中着重反复强调不忘最初建构目标的方法,反复激励学生用创新的方式思考如何让结果具有创新,最终达成创新意识的有效提高(应了当前的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笑)。具体的做法是,在训练过程中始终强调真正的创新造物是一开始就建构起创新的目标,过程中经常将造物的当前状态与最初目标进行对照,多判断创新究竟是否发生。判断的过程越多,对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有效的创新思维就越具实效。
  事实证明,创新意识从先天的角度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但这种意识却经常只是一种感觉和愿望,即总归是想创新的。但实际上,创新意识发挥作用需要以创新判断能力为基础,而后者需要两方面的支撑。一是他是否能正确地判断创新,这涉及到怎样判断创新的方式方法,需要加以训练和学习;二是他是否能准确地判断创新,这涉及到他是否具有理解已有现状的知识能力,以及了解现状的信息掌握,更需要从学习的角度不断提升。最后,他总是想创新,加上会判断创新,再加上能够判断创新,才达成了合格甚至高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所以,在创新造物的训练过程中,始终关注创新意识的培养比提升造物技术技能更为重要。
  3.总以强调目标建构法的最初目标有效提升创新意识
  目标建构法的核心是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建构目标。这一目标尽管在后期可以有所调整,但最初的目标其实一开始就成为了后期不断检验是否达成了创新造物的基本对照坐标。这一坐标的存在,一方面可以将造物的整合过程和逻辑始终限定在单一朝向,使得造物的任何一个时段的决策和选择可以围绕最初目标实现;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造物时经常判断,自己究竟在何处、哪些方面实现了造物的创新。这种判断过程不断强化,会使得造物者的创新意识逐渐变为习惯,并带动其逐渐学会创新判断能力,包括如何判断创新、以怎样的既有能力判断创新,自然也就带动了造物者学习相关联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并了解已有现状。
  站在一开始就准确设定创新的基本对照坐标的角度,这里有必要再次澄清什么叫设定最初目标。通俗地说,设定最初目标本质上是指究竟想做个什么物(是什么),这个物具有什么功能(能干什么),性能怎样(水平怎样),外形怎样(是个什么样子),还需满足什么要求(环境条件材料等限制和要求)。事实上,造物者最初勾画设计蓝图时,心中就应该有明确清晰的样子。当然,这个物内部结构怎样、用什么技术方案实现、细节采用什么材料和部件等一开始是不用清楚的。在创新的角度,对比现有的已有物,一开始设定的这个物就必须具有当前还没有实现的某些期望指标或者要求(已有同类物的叫做改进,无同类物的叫做发明),这些是需要在造物中攻关实现的(不管你怎样去实现),否则做成的物与当前的已有物相比是没有创新的(这等同于一开始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是不可能在今后当上将军的)。最终,实现了这个创新的目标,那就真正有了新物。
  在造物的教学训练过程中,作为创客导师,必须将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有机地植入造物的训练本身。启发变化造物(其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强化变化造物意识和启发造物中怎样利用变化思维造物)的训练本身当然是很好的塑造思考改变的手段(最后很会灵活地思考变化,但变化不等于有创新),但变化基于何处、是否创新,一定是对照一个坐标,这个坐标当然就是最初设定的造物目标所对比的原有现物。前述已经阐述,变化可以在大的层面,也可以在小的层面,但只要有一点点创新能够被对比识别出来,就可以被接纳认可,造物者实现的创新成就感就会很正向地得以持续强化。这样的反复训练,必然驱动着学生逐渐养成“总想着创新了没有”的习惯。所以牢记最初造物目标并不断对照,是真正形成创新意识的关键教学方法,是让变化造物变为创新造物的核心。
  如此,有效地兼顾技能提升和创新意识培养其实不难,那就是先定好目标,再造一造,再判断判断,再造一造,以此循环往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直接收益就是逐渐成为了一名具有造物技能、技术的造物高手,同时也顺带具有了很多的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价值观提升的间接受益,他就不会总只停留在造造玩玩、难以突破能造新物的能力关口。他就能有明确的意识造新物,在所造的物中不断思考如何加入和做到新的内容或层面,再反思加入创新之后目标还是不是原物、进步了没有,意识上总是清晰明确的。而且,在不断判断的同时,他自己的相关知识学习提升也就被促进和牵引,逐渐积累到了相当的火候。这时,学生在造物中就不仅可趋近从理念意识思考创新的层面,而且同时也会趋近实现创新意识的相称能力。最终,他就一定会在某一个时刻出现一个非常具有里程碑式的“升华”突破,类似于因某种机缘巧合“一下子捅破了那层窗户纸”,真正形成创新造物的能力,从此位列创客高手行列。
  有人说,创客造物更多地是像“摸着石头过河”,即一开始目标并不明确,造着造着就明确了目标,最后造出来的也完全可能是一开始想不到的某样物。这种说法其实与目标建构法并不矛盾,因为这可以用阶段的划分法不一致来解释,一是前面的过程可以算为后期的前期摸索,是为了明确目标服务的;二是如果将造物过程划分为准备阶段、明确目标阶段和按目标建构阶段的多阶段复合过程,我们的目标建构法过程其实是其中的按目标建构过程。所以不能混淆目标建构法本身真实的定义方式。
  退一步说,不断对照已有造物目标思考是否创新,实际是将所设目标与原有已有物进行反复对照,反复看是否有所发展和提升,自然会产生对所设目标的不断反思。虽然的确会对所设目标有所修改和有所反复,甚至造出与所设目标不一致的物来,但这与目标建构法在内涵上更具有一致性。
  归纳起来,培养创客造物的创新意识是创客教育的高层面要求,难度很高,目标建构法之下的循阶造物和变化造物训练具有实现的可能,但还必须加以经常反复的目标检审训练,让学生经常判断是否比最初目标有所创新。这其中就包括了不断学会怎样判断创新和以什么能力判断创新。这才是目标建构法的根本精髓。
其他文献
成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如果说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启蒙和传承,学校教育则好比冶炼和锻造,社会教育又好比是淬火。而成人教育
随着各种天气活动的变化,你可曾关注过天气预报中的气象云图,云图中北半球的气旋往往是逆时针旋转,而南半球的气旋却是顺时针转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受到了地球自转偏向力,也就
The Cover封面故事关于宇宙膨胀率的争论可能会解开物理学的谜团:哈勃常数的测量结果不一致,科学家们在争论这意味着什么。Features特写当婴儿学习走路时,文化对其有帮助作用
研究动机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关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知识,长期以来教师都是通过在两张纸之间吹气使两张纸靠拢的方法简单演示这一现象。教材上采用的方案是让水流经不同直径的水管,在水管上方连接竖直的透明水管,用水管上方液柱的高度演示液体流速与压强大小的关系,但这一方法要用大量的水,且结构复杂,对容器密封要求严格,使用不便。我发现没有能严谨、直观演示伯努利原理的演示器,于是就设计并制作了本作品。  研究过
上一期,我们谈到了创客教育的几种常用黏合剂,它们可以很好地将不同的材料连接在一起。除了黏合剂,紧固件也可以将不同材料连接起来。机械设计中的紧固件是指将2个或多个机械元件紧固连接为一体的机械零件,它们的结构、尺寸、画法、标记完全标准化,包括螺钉、螺母、铆钉、销、焊钉、垫圈7个基本类别。除了这7大类之外,创客教育中的紧固件还包括扣子、拉链、扎带、夹子、魔术贴等生活中常用的材料,它们同样具备将2个或多个
回顾以往科技的发展,无论是蒸汽机时代、电子时代、原子能时代、还是计算机时代,中国没有一个不是落后几十年的。但是如果以开始使用因特网的时间为标志,中国进入网络时代或信息
对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换水、投附着基和饵料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换水组的D形幼虫及壳顶幼虫的存活率,稚贝育成率以及D形幼虫、壳顶幼虫及稚贝壳长日生长率比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