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遗产村落规划的主流理念是“保护第一,利用第二”,但实践中往往与村民的发展诉求产生矛盾.如何营造让村民持续居住的活态遗产村落是当前的实践难点.本文以文献研究的方式
【机 构】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东京大学都市工学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遗产村落规划的主流理念是“保护第一,利用第二”,但实践中往往与村民的发展诉求产生矛盾.如何营造让村民持续居住的活态遗产村落是当前的实践难点.本文以文献研究的方式,从文化景观视角梳理了遗产村落“作为日常场所”和“作为文化遗产”的差别,指出遗产村落是动态变化的活态遗产;基于国际遗产保护的相关研究,以及对日本街区保护型社区营造案例的实际考察,提出遗产村落保护再生途径.笔者认为过于泛化的静态保护方式在长效上有损于遗产村落的真实性与人地关系,指出:(1)遗产村落的保护目标应转变为维护人地关系;(2)遗产村落保护再生的实践主体应转变为本土社区;(3)遗产村落的形态意象应转变为演化的乡土风格;(4)遗产村落保护再生的实践手段应转变为动态反馈的多次局部设计优化.本研究旨在为我国的活态遗产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其他文献
水资源和绿化一直是新加坡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决定新加坡环境品质和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缺乏天然水资源的新加坡在独立之初面临着饮用水供应不足、卫生条件差和
本文全面梳理新加坡“白地”规划的实施背景与制度,并以具体项目为例全面展示白地规划通过土地预留、混合利用、用途转换和土地溢价让利激发地区发展活力和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作用。国内对新加坡白地规划管理的经验引介已久,也已有一定的本土化实践,但真正实现精细化的白地规划极少,其主要原因是中新城市因发展阶段不同而存在应用机制差异,主要体现在规划体系、土地经济和开发经验等方面。在中国迈入城市高质量发展、空间精细化治理的规划阶段后,上述应用机制差异逐步缩小,关键地段进一步应用白地规划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应满足法定规划严
使用马来酸酐和乙二醇单乙醚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一种酯化中间单体,把酯化中间单体接枝到聚羧酸减水剂主链上,在反应温度为60℃条件下合成具有减缩功能的聚羧酸减水剂。实验结果表明酯化中间单体的最佳用量为大单体的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