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hdceh986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首先对教育发展进程中的评价及其分类进行阐述,然后针对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与其他教育评价的区别进行分析说明,最后重点围绕对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以期使学校、教师及读者等对形成性评价有更明确的理解,从而在教学上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改善教学质量,也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可供参考的视角。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英语教学 应用
  一、引言
  形成性评价是教育评价理论中的重要评价方法之一,自196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斯克里文(scrive)在其《评价方法论》一文中首次使用这一概念迄令,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方法已有40余年的历史,然而它被介绍和引入我国的教育评价理论中时间并不长,仅是在1980年以后,人们从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著作中才正式接触到这一术语。由于时间和认识上的局限,目前,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并不很熟悉形成性评价,甚至在理解和使用上还存在着某种误解和误用以至于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本文试图从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各种评价体系出发,对教育中的评价体系进行简要的阐述,进而对形成性评价在整个教育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各种评价体系的区别和地位做着重概述,然后对其特征进行分析,重点针对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方面做较为详细的探讨。
  二、关于“评价”
  评价是人类有意识活动的一个表征。评价的实质在于促使人类活动日趋完善,是人类行为自觉性与反思性的体现。实际上,评价广泛渗透于人类所有有意识的活动之中,构成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课程与教学评价同样如此,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正规的课程与教学评价发端于20世纪初的课程开发与教育实践,兴盛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提到“评价”,人们大多把它与“判断”、“价值”等概念联系起来。从字面意义看,所谓“课程与教学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与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
  对于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评价演变历史,有几种划分值得了解一下。以色列著名教育学家、课程论专家利维(A.Lewy)对教育评价的历史进行了大跨度的审视,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1)古典的考试型时期:教师主要以口头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是否已经理解所学知识,并记住一些重要部分。(2)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这是科学管理效率测量工具在学校成绩测验中的应用,形式大多是多项选择的纸笔测验,知道80年代末仍在学业成就评价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3)后现代时期。其最大特征有二:一是增加了教师在评价领域中的权威;二是对某些心理测量原则的适切性提出质疑,并以开放性的结论,以及“评定”这一概念来代替以前多用的“评价”。
  另一种是以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E.G.Cuba
其他文献
目的对广东省90年代以来流行的3株登革2型病毒(DEN2)的结构蛋白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了解流行株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异及基因型. 方法应用RT-PCR技术扩增广东省不同年份流行的3株DEN2型病毒的结构蛋白基因(C、PrM、E基因).分别克隆到pMD18 T载体,转化JM109宿主菌,挑取阳性克隆进行鉴定及序列测定. 结果 3株DEN2病毒结构蛋白基因序列长度均为2?325bp,编码775个氨基酸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为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15例,年龄1~10岁(中位年龄3.5岁),其中男8例,女7例;Pesaro中心地中海贫血分度Ⅰ~Ⅱ度12例,Ⅲ度3例.对低体重供者使用G-CSF动员后采集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HLA相合同胞骨髓移植10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脐带血移植3例.随访时间为6~54个月.结果 15例中9例长期无病生存,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 dThdPase)表达与血管新生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抗 dThdPase、抗巨噬细胞标记物 CD68和抗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 CD34的单克隆抗体,对 4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对其中 27例标本同时测定其癌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的 dThdPase活性( HPLC法).并应用 ELISA法分别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 LS174T、 Clone
AIM: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cerebral patholog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after extremity gunshot wounds at molecular level. METHODS: M-193, 5.56 mm b
目的:观察第一跖骨颈移位截骨术纠正第一序列畸形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第一跖骨颈内侧骨突切除和第一跖骨颈外移截骨术,矫治严重(足母)外翻畸形,使第一序列成一直线排列.结果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在内毒素脂多糖(LPS)致新生大鼠肺出血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7~10日龄Wistar大鼠分为LPS组和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未控或复发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淋巴结转移未控或复发行颈清扫术的83例患者,其中rN1 期54例,rN2 期19例,rN3 期10例.按年龄、性别、放射治疗结束至手术之日的间隔时间、rN分期、是否行术后放射治疗、是否有软组织侵犯、病理检测阳性淋巴结个数和各组淋巴结阳性情况分为2个组.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