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来源 :自我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ndm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心内科的护理工作开展中融入协同护理模式,观察实实际应用的效果.方法:在我院心内科选取72名患者参与本次的研究分析,结合患者治疗期间所应用的匹配护理方式对其进行分组,普通组患者应结合具体疾病按常规方法实施护理,研究组则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观察护理工作对于疾病治疗效果的促进作用.结果:协同护理模式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应用后护理效果得到了更为显著地提升(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心内科护理具有较高的适宜性,能够提升护理效果,应当在此类疾病的护理中积极投入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价值.方法:从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进行分析,时间范围在2020年07月-2021年07月之间.使用抛硬币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参比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居住时间、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居住时间均短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参比组(P0.05).结论:在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对肝脏的影响及护理指导措施.方法: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时段内乙肝病毒感染者60例,纳入观察组;再同期抽取健康体检者60例,纳入参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肝功能.结果:以健康体检者为参照,可知乙肝病毒感染者肝功能各指标较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但在针对性护理指导下,乙组肝功能指标较优于甲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明显下降,但在常规治疗和综合护理指导的模式下,肝功能逐步好转,有利于病情恢复,可推广.
分娩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环节,但却因分娩期间诸多因素的制约,使产妇极易滋生负面情绪,特别是在分娩知识少、缺少分娩体验的初产妇群体,往往会在宫缩剧烈疼痛的前提下,影响分娩结局,威胁母婴安全.在此过程中,准确把控初产妇群体心理状态,再通过心理干预、情绪干预等操作,是医疗机构首要面临的焦点.笔者以自身经验,对初产妇分娩时存在的心理问题予以思考,再探明最佳心理护理措施及预防措施,以供借鉴.
目的:分析基于虹吸原理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护理干预效果影响.方法:抽取60例患儿,均实施头皮静脉穿刺,本次调取均为2020.01~2021.05 内患儿,分组研究以随机均分方式对照,设置2组.对比组仅应用常规护理,在此方案上,基于虹吸原理对分析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组间穿刺效果及不良反应率指标.结果:对比各项指标显示,相较于对比组,分析组穿刺分级及不良反应率等指标结论更优(P0.05).结论:基于虹吸原理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即可提升穿刺效率和质量,可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利于保障穿刺安全,可做
目的:研究探讨综合性护理在临床上对小儿静脉输液的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48例小儿静脉输液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组为常态组和综合组,每组患儿各24例,常态组实施基础护理,综合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以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组患儿穿刺成功率95.83%(23例)明显高于常态组患儿穿刺成功率70.83%(17例),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综合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100.00%(24例)明显高于常态组患儿家
目的:观察人文关怀理念应用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纳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和人文关怀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参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理念,可以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改善其负面情绪,有利于病情恢复.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21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色球法分成两组,25例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25例为实验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评比两组FMA评分、MBI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别护理后均高于护理前的FMA评分、MBI评分,并且实验组两项评分要更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既能够有效恢复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功能,又能够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临床借鉴和推广的价值.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模式对于减少无痛胃镜麻醉不良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共计70例,均为本院接诊的行无痛胃镜术麻醉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时间区间为2019年10月起到2021年5月止,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平均纳入至实验组(35例,接受舒适护理模式)和参照组(35例,接受常规护理).针对二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展开比较.结果:护理后抑郁焦虑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为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二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在预防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脊柱骨折患者60例,治疗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0例)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分析两组DVT 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脊柱骨折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可显著提升对患者术后DVT 预防效果,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间于我院接受介入术治疗的8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分别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QOL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QOL评分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生理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