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甲:时代前沿深具影响力的中国作家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r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1月16日上午,中国作家协会、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主办王宏甲长篇报告文学《贫穷致富与执政》研讨会,承办单位为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文艺报、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该作品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农业部联合推荐为三农优秀图书,并被选入中宣部万村书库工程。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为研讨会致词。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汤恒代表中宣部文艺局、干部局、出版局向作协等三个单位主办的研讨会表示祝贺,向作家王宏甲表示问候。中国作协副主席张平、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张炯、张锲,中国文联副主席、解放军总政宣传部副部长张西南,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天行,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陶德平,解放军总政艺术局局长汪守德,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朱明德,《文艺报》总编辑范咏戈等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嘉宾和新闻记者百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胜友主持。现将部分发言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以经济全球化的宽广视野,撰写中国大趋势。用中国人的和平发展经验,构建新的中国话语,抒写民族精神。
  陈建功(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胡锦涛总书记在刚刚举行的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正确认识和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深刻体验人民前进的准确信号,敏锐发现时代变革的风气之先,自觉响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之中。”王宏甲同志脚踏实地、深入生活,关注人民在改革开放中的伟大实践,关切社会前进步履的创作精神,值得肯定和大力弘扬。
  我还要特别指出的是,王宏甲同志是中宣部选定特别注重培养的“四个一批”文艺人才,我们会议最早的动意是中宣部干部局、文艺局提出的,他们还主动承担了经费。本来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同志也要前来出席会议的,因为公务忙的原因不能前来,特别委托我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他本人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深入生活第一线,写出了长篇报告文学新作的作家王宏甲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周为民(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总编辑):《贫穷致富与执政》一书,再一次体现出王宏甲报告文学作品的鲜明特点,这就是深切关注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立意正大,思想性强,饶有学识,因而能以文学的形式敏锐而有深度地反映重大的社会现象。
  这部新作,生动翔实地叙述了浙江慈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作者的深入思考。作者的思考,不仅来自对现实的观察、调查,而且具有良好的知识背景,包括历史与文化的知识素养和关于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理论素养。尤其应当提到的是,作者的观察、思索具有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联系的宽广视野。因此,这本书不只是讲了慈溪的故事,实际是讲了一个更大的故事,一个我们正在经历着的当代中国的大故事。作者以这部新作,向人们大声报告了中国的大趋势。
  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三农问题专家):最近这些年,西方很多学者在讨论中国,说大约到2020年前后,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会达到全世界的28%左右;又有西方学者指出,早在182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是英法两国总和还要多,大约是世界的27.8%。似乎是200年一个轮回。在这200多年中,有100多年中国是在战争和冲突之中,真正的和平建设不过就是1949年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以后这50多年。似乎看来只要没有战争,内部不发生大的冲突,中国就会保持一个高增长。我们再往前看看就会发现,中世纪欧洲贵族所最能够炫耀的那些商品,不外乎就是中国的丝绸,喝中国茶。到郑和下西洋开拓了海上商道,中国人早于欧洲人100年开拓的海上商路,就使得中国瓷器变成了西方人最高端消费的东西。在近代工业化之前几百年,中国总是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到近代,我们挨打被打痛了,因此新文化运动否定了我们的以往。到今天,我们几乎无法讲中国当代的崛起,一说崛起,马上就引起国际上一片批判,说任何崛起都是伴随着战争冲突,对国际秩序、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乃至国际军事版图的重新分割。这其实是西方资本主义崛起的路子,中国曾经是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27.8%的国家,但它没有打过别人,郑和下西洋也不是战争性质。200年轮回对中国来说,说明着什么?在座各位文学界的朋友们,你们是建构话语的主力。那么,当中国人今天重新可能有了这样一个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之后,我们如何用我们自己的发展经验来构建我们新的话语,不同于“华盛顿共识”的话语,这些不仅是我们搞经济研究的人应该做的事情,恐怕也和在座的各位文学家、艺术家们相关。所以王宏甲这个报告文学,试图立足于中国东部某个地方的发展经验,来构建话语,我看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何西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评论家):我读了宏甲这部作品后,觉得这就像一曲军歌。他有一种襟怀,一种眼光。这部作品有一种上古气象。他写的慈溪不是只局限于慈溪,他写沈觉良烧窑那七天六夜不睡觉,眼睛熬红的那种感觉,细化到这样,但是,你读了以后,感受并不局限于此。沈觉良们,“五头羊”们穷到那样,以及领“五头羊”的徐明夫们,他们的这种精神,就是我们时代的精神。从这种典型,看到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就是经过百年苦难之后,这个民族重新崛起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它的非常具体的脉息,感受到的它的前进的脚步。沈觉良所经历的那样一种艰难,是我们民族的艰难,并不是个人的,我们是靠着这个民族精神走向世界。刚才铁军同志给我们介绍的,我听了很感动。经济学家作了两个时期“200年轮回”的对比,这个对比就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启示。就是说这本书讲的是慈溪,但是,在一个著名经济学家那儿,他的感应,是两个历史时代的对比呀!所以我觉得,这就可以看出了写作者的一种襟怀,他的这种建构中国当今民族话语的文本,他留给了阅读者的这样一个空间,把读者的这种思考能够引到这个方向上去。他以军人的那种气象,写的作品是大气磅礴的。他的思考不囿于这一地,也不囿于此一时,他关心的是大局,中国发展的大局,时代的大局,历史潮流的大局。他能够想办法判断和走到最前沿去思考那些问题,就是中国知识精英们,我们这个时代的头脑们,所思考的一系列问题。
  汤恒(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王宏甲的《贫穷致富与执政》不是就慈溪写慈溪,而是针对社会群体的需求、针对国家发展的需要,去选取富有生命力、有创新意义,有普遍启示价值的人和事,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写出生动的文学作品。这部作品不仅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着重写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以思想的穿透力,艺术的感染力,用作品在时代前沿发挥启蒙、引领作用。且是一部真正回到“人”本的人学文学,也会引领更多读者对文学充满更大的信心。
  何西来:作为一个报告文学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时代潮流的敏感,就是在时代发展当中,你站在何处?你如何判断这个潮流?当风起青萍之末的时候,你能不能够判断大的风暴的到来?当潮水掀起最初的涟漪的时候,你能不能够听到拍岸的涛声?我觉得,王宏甲可以。他总是能够选择最前沿的地方落笔。他最有影响的名篇是《无极之路》,由《无极之路》而名满天下。同时,《无极之路》拍成电视报告文学片,利用现代传媒的手段,把他的思想、他提出的问题、他的报告文学放大了。接着,他在知识风暴刚刚刮起来的时候,写了《智慧风暴》,这是他的第一个“风暴”,是中国报告文学界,甚至是我们整个文学界最早感受到知识经济时代大潮到来的人。
  因为写了《智慧风暴》,他对当时最前沿的一些科学和科学方面面临的问题,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常被请去做报告。这本书对学界、对普通读者认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当说是用文学的方式起了一种启蒙的作用。
  我们现在的作品尽管数量很多,但是质量比较差,有些作品虽然有一定艺术感染力,但是缺乏思想的穿透力和震撼力。我觉得王宏甲这个作品有这种思想,有这种启蒙性,他能够进入广大读者期待的视野。他把宏大的叙事和真情实感和真实的生活融为一体,没有游离脱节。它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具有艺术的普及性,具有艺术的共识性,也具有精神的启蒙性。
  阎纲(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著名评论家):王宏甲《贫穷致富与执政·王宏甲调查报告》一书,通篇追求的是“人”本,把人真正放在人的位置,真正回到人本位的人学文学。
  我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感到有一股“气”朴面而来。什么气呢?豪气、勇气。作家的豪气,艺术家的勇气。恩格斯说,我们要有艺术家的勇气。既勇于夸富,又敢于叹息,叹精神文化之缺失。气者何?人的精神状态!王宏甲的这部作品气势逼人,能够使人热血沸腾,这非常不容易。
  崔道怡(《人民文学》原常务副主编,著名编辑家、评论家):光看题目,你或许以为这是一部社会科学著述。但它所内涵的广阔深远意义,则是在透过慈溪这“一滴水”,映现中国的大千世界。他是在塑造典型,是在刻画我们这个新时代的一座“凯旋门”。作品的文体标识为“调查报告”,但仿佛是在写小说,作品开篇不久,首先印入眼帘,随即使人动心的是人物的性格及其命运。慈溪的企业家沈学良,“五只羊”中的最穷困、最坎坷的人,其经历之独特、故事之曲折、境遇之艰难、情感之波澜,足可以拍摄成电视连续剧。王宏甲描述他,感动之情溢于言表,几曾运用诗的语句。王宏甲之所以要记述这些催人泪下,引人深思的事实,是为着给我们的民族留下一个“公共的记忆”。
  王宏甲力求在开阔读者眼界的同时,启发读者拓展思路,从而对民族前途、社会和谐有更切合实际的认知。在这个意义上,又可以说,他给读者提供了观察现实的一面明镜,一把标尺。
  李朝全(中国作协创研室报告文学研究员):宏甲区别于其他报告文学作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是一位思考者,一位行走着的思考者。他到农村、到实践中去寻找答案。他发现的新农村不同于华西村,华西村凸显的是吴仁宝这样的优秀领导者,而慈溪托起的则是一群吴仁宝,是群众英雄,英雄群体。他由此写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新农民。这与后来中央文件中倡导的何其相似!我们常说报告文学主要是写人记事,报告文学要追随历史足迹,记录时代风云。宏甲以自己的创作对这些观点重新进行了阐释:报告文学不仅可以充当时代的书记员,记录时代,而且可以担当思考者角色,主动引领时代。
  在文体方面,善于继承传统并自觉尝试创新,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阅读需求,形成独特风格。
  崔道怡:在七次作代会上见到王宏甲,我突然产生一个想法,他究竟该算是怎样的一位作家?他的《无极之路》《现在出发》《智慧风暴》《中国新教育风暴》等反映社会重大课题的作品,这些曾经引起巨大反响的作品被文学界称之为别具一格的报告文学。它和通常的报告文学不一样,它不属于那种一般的展示或揭露,也不同于那种一味的歌赞或批判。王宏甲是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科技等等学科融于一炉,把叙事、抒情、思考编织在一处,从而形成一种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崭新文体。
  他在努力试图打通文史哲经政,打通科技商农工,在他的笔下,上下几千年,纵横海内外,读之不觉唐突,而后是赏心悦目。所以在我看来,对他应该这样定位:王宏甲是一位社会型、综合型、学者型、开拓型、执着追求事物本质和艺术韵味,不断地掀起思想和感情“风暴”,从而独树一帜的文学家。
  何西来:在我看来,王宏甲应当是当代中国报告文学界为数不多的优秀报告文学家,我觉得应当给他这个评价。这是当代报告文学界的骄傲,也是我们文学界的骄傲。
  阎纲:从形式来讲,这本书每一章的后面有一个“相关思索”,一共13章,加上他的前言、后记,13加2,15个,这15个就是“太史公曰”。我们看报告文学经常会看到大段的议论,看不下去。而王宏甲,他有很多发现,有深入的思考,他把它不混在里面,把它专门放在后面,就是画龙点睛,就是一矢中的,就是要戳中你的心,这一点非常了不起,这里面有很多非常精当的东西。这是本书结构上的一大特点,在我所知有限的同类作品中好像绝无仅有。在我看来,王宏甲有意借鉴司马迁“太史公曰”的笔法结构,以史为鉴的意识非常自觉。王宏甲同司马迁的心是相通的。
  张炯(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我读后深感,确实是一部好书,一部使人增知益智的书,一部使人既瞠目结舌又兴奋鼓舞的书,还是一部解读中国新时期历史巨变的书。它非但有益于各级当政者,有益于渴望脱贫致富的广大读者,还有益于正在研读中国腾飞之秘密的众多学者、专家和文学艺术工作者。读《贫穷致富与执政》会使我们感到亲切,感到事实胜于雄辩,感到素材通过作家的选择和评说,如何获得政论的力量和哲理的启迪,感到一种新的文体在作家的创造中如何走上文坛,并且获得读者的承认和欢迎。
  缪俊杰(《人民日报》文艺部原副主任,著名评论家):王宏甲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论辩色彩,他从《无极之路》到《智慧风暴》一直是贯穿这种风格,而这个作品表现得最突出的是:史论结合。史,是写了慈溪市经济的发展史,人物成长史和执政变革史。论,一是写了执政者的理念,变化发展;一是写他本人从调查中得出的理论思考。以“史”“论”结合的叙事方式,帮助我们解读慈溪,从诸多方面感受中国改革开放前进的步伐和中国人民心灵的博动。
  注重经世致用,使作品不仅有文学感染力,还有实用性和可效仿性,不同的读者均可从中得到深刻启发。
  梁鸿鹰(中宣部文艺局理论文学处处长、著名评论家):王宏甲认为文学是有用处的东西,应该有利于世道人心、有利于社会进步。在他看来,报告文学更应该是经世致用的文学样式。具体到这本书,就是应该为人们由贫穷走向富裕提供一个指南与导引。出于这个原因,他以尽可能生动的事例、通俗的语言、直白的句式,向每一个识字的普通百姓宣示,在由贫穷通往富裕的过程中,有许多条道路可走,有好多人走过,取得了自己当初难以奢望的成功。作家总结提炼他们的经验教训,概括出如何致富的“良方”,在每章之后所附的“相关思索”中可以看到他那些思想结晶,这些思考最充分表现了他的忧患意识、进取意识、社会参与意识。
  刘茵(《当代》杂志原副主编、著名编辑家):宏甲密切关注社会,思考着中国摆脱贫穷,走向富裕,实现小康的问题。思考着那些富起来的地方,有些什么经验可资贫穷的地方借鉴?他在用报告文学承担起了社会学的使命,力图使自己的作品作用于社会。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报告文学作家的社会承担和价值取向。
  李炳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名评论家):写改革开放,写农民致富的作品很多,我们曾经看到写南街村的、写华西村的等等,能不能代表中国农村致富的典型?这些地方我都去过。王宏甲写的慈溪,我觉得是实实在在有代表性的。慈溪老百姓在慈溪政府领导之下,靠自己走向市场,靠自己的持续发展走向了世界,完成了自己贫富的转化。我觉得他选好这个点有说服力。同时,我觉得王宏甲对这个地方吃得很透,从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人文的各个方面来看,既看到他们持之以恒的开拓精神,同时也看到他们在文化方面还存在的缺陷;既看到他们现在已经走向世界了,同时看到他们还有局限的方面。所以,我觉得这部书比好多写改革开放的作品,写致富的书都具有典型性,具有可效仿性。
  吴天行(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现在人们对“浙商”很关注。200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占203家。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50强当中浙江占了26席,这两个数字都是在全国第一。慈溪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标本。著名作家王宏甲深入慈溪,历时年余写的这部力作,深刻揭示了东海之滨汹涌澎湃的浙江民营经济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我们说这部书,是一部来自生活的民情日记,是充满思辨色彩的智慧之书,是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励志宣言。
  张炯:这本书最重要的价值,正在于启人心智的现实认识价值,不同的读者都会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渴望发财致富者会从中吸取百折不挠的奋斗力量,执政者会从中借鉴种种思路和经验,而对于千百万劳动者则更可以从中看到,勤劳与知识会如何帮助人们从愚昧走向聪明,从黑暗走向光明。
  从世界文化、文明的视角,把文化的震撼力,以及创建新文化、和谐文化的迫切性提到惊人的历史高度。
  包明德:我们刚刚参加完作代会,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报告,报告里面讲到了占领时代的制高点这个问题,还提到“软实力”。代表在讨论的时候也认为,“和谐”是胡锦涛报告的核心,我感觉到王宏甲这个报告文学作品是对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报告的一个很好的呼应。
  王宏甲是以一个世界文化、文明的视角,在这样一个高度来从事创作。我们在书中可以看到,他从阿拉伯文明的兴盛和强大,说到彼得大帝的伟业,也说到米开朗琪罗,从荷马史诗一直到蒙娜丽莎,纵观了世界的文明史,在这样的一个视角下来从事创作,这不能不说是站在时代制高点。现在我们的经济正在崛起,我想王宏甲的创作,感觉他就呼唤这样的一种文化实力,呼唤这样一种和谐。这部作品体现了新闻的敏感和真实,展现了调查报告的数据和翔实,也体现着文学的想象和魅力,体现了思想启迪和震撼,也有一种精神的开掘和引领。
  阎纲:王宏甲的这部作品,贯通古今,海纳中外,历史的探微,现实的血肉,智慧的痛苦,人性的对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是一个人文学者对于史实和现实、真人和真事的经验的陈述,而且快捷有力,激情满怀,这不容易啊!他的“相关思索”纵横驰骋,画龙点睛,把文化的震撼力,以及创建新文化与和谐文化的迫切性、严重性提到惊人的历史高度,文采飞扬,十分精当。
  缪俊杰:我在读这部作品时注意到,作者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文化思考,或者说“文化反思”。他指出:“今天的领导者去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非常重要,但主要意识若限于经济是不够的。文化建设不是一个城市的点缀,而是家乡的灵魂,是可持续发展最伟大的力量。”这是作者有感于许多地区经济发展以后该怎么办的思考。这是一个作家良知的最强烈的呼喊!
  汤恒:去年中宣部组织十来个文艺家去欧洲考察,宏甲回来后把他的感受写进了这个作品,其中有一句话大家印象都非常深,他说:“自古以来,多少宫殿倒塌了,多少帝国崩溃了,多少曾经繁荣的经济消失了,但荷马史诗没有丢失,《罗密欧与朱丽叶》没有丢失,无论罗马、巴黎还是圣彼得堡的壮丽,最终都不体现在他们曾经的经济水平上,而体现在文化的建设和传承上。中国之辽阔,许多地方的人们为改变贫穷而发愤图强的努力,都是值得去汲取、去描绘,去转化为艺术和文化形态的,都应该陈列在各自家乡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里,成为子孙后代创造新生活的源泉。”他就是这样做的。
  张炯:王宏甲没有满足于对慈溪新貌的赞美,他还清醒地看到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因而全书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颂歌,也是对新时代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的责问和质询,从而也是呼唤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激切而嘹亮的号角。
  崔道怡:王宏甲书中最后提示我们,特别需要珍重的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他说:“文化衰落,民族就衰落,文化的振兴与经济的发展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这就是这部书在描绘一系列鲜灵灵的人物和事件之后,总结出的沉甸甸的结论。
  (本刊7期曾以《把前途做在趋势上》为题介绍了王宏甲的《贫穷致富与执政》一书)
其他文献
李浩,男,汉族,1955年10月出生,四川省乐山市人,中共党员,博士学历,研究员职称,1974年6月参加工作,199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4月至今,担任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事。  李浩同志1982年1月自重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液相矿床研究、开发建设、科研设计和企业管理工作,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期刊
任榜英,1955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瑞士联邦高工机械系获得工业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先后在国外跨国公司任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副总经理,任瑞士瑞中协会副主席,同济大学兼职教授,2002年起由瑞士乔治费歇尔公司派往亚大集团担任总裁职务至今。    在担任总裁期间,带领亚大集团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高速发展    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成立于1987年的中外合资企业,中
期刊
深圳市佳居乐家政服务连锁管理有限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凭着创始人万梦萍精心的管理,超人的胆略,一班佳居乐人的艰苦奋斗、远见卓识,至今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业内知名服务品牌。佳居乐也因此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到初具规模、在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    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完美    长期以来,家庭服务市场处于“家庭服务员匮乏”的状态,好像总是“不缺客户”,作为一个劳动
期刊
公安机关以罚养警将视为违法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近日正式公布。条例规定,今后公安机关要将各项罚款全部上缴财政,人民警察加班必须补休或给予补助。这意味着,公安机关的罚款一分钱都不能自己留下,“以罚养警”、“以罚代处”等现象将视为违法。    信产部稽查手机售后服务  信产部从11月起将联合国家工商总局对假冒、“黑”手机和走私手机展开持续一年的稽查和打击,企业对手机三包是否切实履行将是此次稽查重
期刊
在一次闲谈中,朋友问我知道黄永厚吗?我说知道,画家。朋友又问,你知道他是谁谁的兄弟吗?我说,这我可不知道。  朋友进一步说,要是我说他是他哥哥带出来的,他的哥哥就是大画家黄永玉。当然你不知道他是谁的兄弟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不是圈子里的人。    说者有心,听者无意,这事也就过去了。  没想到后来却有机缘采访黄永厚先生。这是2006年11月的中旬,那天我和朋友赶到北京通州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给我们开
期刊
曾观看一个拍卖会,有赵忠祥和张艺谋的书画作品,同时拍卖的还有大师们的作品,如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大师们的作品拍卖此起彼伏,而且价格都在万元以上,但赵忠祥和张艺谋的书画作品却几乎无人问津。张艺谋一幅字起价仅仅800元,可是没有一个人举牌,最后拍卖方降到500元仍然没拍出去,真让人哑然失笑。  是的,赵忠祥做主持,老成稳重大气,可算是中国第一名主持;张艺谋的导演魅力被证明了一次又一次,但他们的书
期刊
成思危,中国民建中央委员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软科学专家和化工专家,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我国德高望重的专家型、学者型的领导,在学术、教育、理论等领域都有建树。      9月初,在香港举行的世界经理人峰会上揭晓了2006年(第三届)“中国最具影响力人的10位管理大师”,成思危名列首位。  在成思危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身居高位的民主党派人士不平凡的
期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唐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千多年来广为传颂。我自小就会背诵,随着年龄的增长,愈益体会它感情上的真挚深刻。特别是后两句,感慨尤深:谁说儿子的心不想报答母亲的恩义,但就像是一棵小草,怎么能报答春天的阳光对它慷慨的赐予!   “母亲节”那天,我又默默吟诵这首小诗,心中思念我那一辈子为儿女含辛茹苦的母亲。忽然,接到臧
期刊
今年81岁的王仁民曾是一位革命家,12岁上街宣传革命,率10名同学投奔延安,解放后,深入伏牛山剿匪屡立战功。   20年前,王仁民倡议建设炎黄巨塑,并梦想建成“地球第一雕”、东方的“麦加”。炎黄巨塑共106米高,它比美国自由女神像高8米,比俄罗斯母亲像高2米。   之后,老人将价值1200万元的炎黄巨塑工程资产、6000万元的无形资产,以及注册的38个商标的知识产权全部移交给了黄河风景名胜区。  
期刊
2006年5月18日,中共温州市委组织召开全市非公经济党建工作会议,特邀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先生在会上畅谈加强民企党建工作的体会。他说:“正泰能有今天,与我们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是分不开的。这些年来,正泰党委以其富有创造性、创新性的工作,为我们企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南存辉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      不寻常的党建历程    1984年7月4日是个不同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