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棉开花成铃性状的遗传研究Ⅱ.不同果枝节位的遗传规律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21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四个陆地棉品种(系)双列杂交试验的两年观察资料按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进行棉株开花成铃规律的遗传分析。非条件及条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棉株中下部内围果枝节位以显性方差为主,同时具有较大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中上部及外围果枝节位的加性方差在总变异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越到外围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比例越大;相对于中下部内围果枝节位,中上部及外围果枝节位加性贡献率较大(多数>50%),显性贡献率多为0或<0,加性×环境互作及显性×环境互
其他文献
用1.5%壳聚糖和1.5%壳聚糖+10mmol/L脯氨酸(Proline)包衣处理两个杂交稻品种“汕优10”和“二优培九”种子,包衣和未包衣种子分别在H29,50mmol/L,100mmol/L和150mmol/L的NaCl溶液中在3
本研究采用MINQUE(1)的统计方法,用ADM模型、ADAA模型、AD模型,估算陆地棉8个杂交亲本和F1、F2代各28个组合的黄萎病抗性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的遗传不存在母体效
试验设350和700μmol mol^-1 2种CO2浓度水平和0、50,100,150,200mg Nkg^-1土5种N肥施用水平。结果表明,CO2浓度增加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cv.Dingxi No.8654)地上部干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