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化工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088392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工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常会产生各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工物质。因此,企业必须提高安全意识,注重每个生产细节,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同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了化工企业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营,文章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优劣,详细分析了化工安全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双重预防机制下,化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可供参考。
  关键词:双重预防机制;化工安全;创新模式
  引言:
  化工领域的相关工作颇具危险性,在生产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若预防工作落实不到位,极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因此,建设双重预防机制能确保企业自查内部工作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安全风险管控,从根本上强化企业化工安全管理的落实效果。
  一、简要分析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优缺点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人员损伤以及相关事件的发生后果等,就是人们常说的风险。而且风险级别越高,管控难度越大,因此,企业管理层必须将自身风险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落到实处。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可以参考同行的管理经验或最新管理技术,合理构建风险预防的安全控制系统。根据风险的影响程度、起因、结果等方面内容,将风险分为不同类别或层级,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较强的管控措施,并制定有效管理制度的相关排查条文。在化工企业中,构建双重防御机制的缺点是:安全防护能力较弱,生产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使得事故发生频率较高;而且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以至于生产责任得不到明确划分。优点:化工企业安全发展的战略目标清晰、广受社会各界关注、企业高层领导高度重视、优质的经济基础。但化工领域仍然面临着各种挑战,如:安全生产能否与传统模式相适应;安全保障的建设与安全责任的落实等。因此化工企业可以通过实施全体责任制、合理控制企业内外矛盾,合理利用企业安全文化等途径进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1]。
  二、化工安全管理模式存在的现状问题
  (一)安全管理现状
  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通常是在事故发生之后,再进行原因分析,通过避免前车之鉴来预防同类事故的再度发生。因此,该类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全面系统地针对某种事故进行相应的预防处理工作,以至于安全管理缺乏合理的技术管控指标,相关的管理工作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化工企业发展所需的安全防控要求。而且,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仅适用于中小型化工企业。化工领域持续发展的当下,现代化安全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预防为主,对于大型化工企业来说,新型安全模安全管理模式,在资金、人力与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下,逐步走向自动化。宝钢集团通过整合行业内的安全管理经验,已经构建了生产线自主安全管理等内容的新型FPBTC管理模式,收效显著[2]。
  (二)化工企业的安全问题
  对于化学工业来说,安全生产形势颇为严峻,比如企业所用到的生产原料或成品多半存在腐蚀、易爆等特征,在高温高压的生产环境下进行严格的工艺流程时,一旦某个环节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随着身体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型化工企业日益增多,对应的生产工艺也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若不慎发生化工事故(比如无色无味的毒性气体泄漏时,未经妥善处理,就会引发大规模人群中毒事件等),尤其是城镇附近的化工企业发生事故时,极易造成企业的各项损失,甚至带来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形成影响极坏的社会性问题。
  化工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为了加速生产,企业并未在生产环节配备安全人员进行实时管控;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系的工作人员缺乏全面的风控意识,他们只重视自身工作区域,而忽略了整体工作环境;双重预防机制没有具体的参考标准,管控措施不完善;风险管控与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未能有效融合等,最终弱化了双重预防机制的落实力度[3]。
  三、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化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
  (一)合理构建双重预防体系
  化工企业在体系建设中,应保障双重预防体系的全面有效性。理清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分级管控二者之间的关系,以风险管理为该体系的核心内容,确保双重预防体系能与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模式相互融合。构建双重预防体系,旨在遏制重大事故发生,时刻将双重预防管理防线放在第一位,进而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二)实施多方面预防
  化工企业应充分利用安全系统工程的规章制度,系统化组织工作任务的有效开展。确保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责任明确,使所有工作人员参与安全预防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规范自己的日常工作行为。企业应将平常想不到或分不清的安全突出问题纳入风险控制范围,通过培训或宣传等方式,全面提高全体员工对风险的辨识能力。此外,企业应持续优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相关工作,结合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采取可行性较强的解决对策,以确保初始机制建设的相关作用得到极致发挥。
  化工人员可以要求生产人员做好生产活动的细节性检查,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发现生产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报告班组的安全防控人员,使其有针对性地进行妥善处理,确保生产环节不出现任何疏漏的安全问题。在风险管控中,企业应结合现有的实际生产情况及类型,全面排查生产安全风险问题,并对相关风险进行分级处理。通过制定合理的风险管控奖惩制度,合理配备工作人员进行重大风险隐患的监控检查,使每个生产工作人员都能严格落实自身的工作责任,确保分级防控工作高效开展。
  (三)多渠道落实预防工作
  化工企业首先应加强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力度以及风险管控清单的方式,为内部安全管理人员指明确方向。管理人员可以将责任制度系统地划分到企业的核心制度当中,并在该制度中明文规定员工任务、权益等,同时做好制度宣传工作。赋予该制度应有的约束能力。比如工作人员频繁出现失误而且屡教不改,可以视情节的严重程度给予合理的处罚。为了让員工能够更好地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可以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参加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企业管理者必须很好的控制内部出现的各种矛盾,避免发生的安全重大事件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管理者还应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维护企业形象,力求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恰到好处地整顿工作风气,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确保全员的安全管理规范化进行。此外,还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化工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传播企业的生产数据,做到资源共享,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风险级别与种类,确保风控管理所需的资金充足,促使企业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能够第一时间排除各类安全隐患[4]。
  四、结束语
  总之,化工企业在建设双重预防机制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其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对该类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逐步完善相关的责任制度,探究当下安全双重预防机制管理模式的创新方式,从企业的发展需求出发,全面分析引发事故的各类因素,利用事前防控措施并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切实做好安全管理。企业只有保证安全的生产环境,才能在生产过程中节约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贾晓君.化工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探讨[J].化工管理,2020,No.550(07):18-20.
  [2]陈凌琳.构建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降低燃气企业安全管控风险[J].江西化工,2020,No.147(01):11-13.
  [3]郑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J].化工管理,2020,No.577(34):67-68.
  [4]陈星海.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的建设[J].化工中间体,2020,000(008):25-26.
  [5]来正亚. 企业建立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现状初析——以某工业园化工企业开展活动的现状为例[J]. 化工安全与环境,31(23):3.
  [6]李宁,张娟玲,丁红岩,等.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 化工安全与环境,2019(31):9-12.
其他文献
摘要:在大数据的发展时代面前,档案管理系统不但面对着巨大的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的困难,还需要面对大数据飞速发展给档案管理系统带来的各种无法预料的改变。比如各种新兴的观念、不断增加的数据总量、逐渐改变的服务方法以及难度越来越大的安全保护系统等,这些改变都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对其进行深度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大数据技术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应用
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全世界患病率高达0.5%[1].因RA可导致不可逆的关节软骨及骨破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目前RA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抗原抗体反应在RA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来有研究发现RA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抗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v 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
期刊
摘要: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能有效提高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质量,保证检测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本文重点论述了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  在建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同时,在运行中要努力排除影响因素,采取应对对策,建立科学合理的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合理有序地实施。  一、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指
目的 探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TRF)1和TRF2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GA)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急性期GA(AGA)组77例、非急性期(NAGA)组49例及健康对照组79名.实时荧光定量多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TRF1和TRF2在3组PBMCs中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两两比较和Spearman相关分析行统计学处理.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国企员工培训积极性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调动国企员工培训积极性的对策,其既可以确保国企员工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国企员工的综合能力水平。通过对国企员工培训积极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国企员工培训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并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国企员工;培训;积极性;对策  员工培训属于国有企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核心能力和素养,而
目的 通过分析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oJIA)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部分病例PRF1、UNC13D、STX11、STXBP2基因,揭示参与SoJIA并发MAS可能的遗传因素及SoJIA合并MAS相关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整理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34例SoJIA合并MAS患儿的临床资料,扩增其中29例患儿PRF1、UNC13D、STX11、
巨噬细胞作为一种具有可塑性和多样性的细胞群体,是自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炎症反应和宿主防御中扮演核心性角色[1].在体内外不同的微环境影响下,巨噬细胞表达不同的表面分子,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功能也有所差异.如同辅助性T细胞(Th)的极化一样,巨噬细胞也有类似现象,这种活化的巨噬细胞在各种因素诱导下出现的表型和功能的分化即是巨噬细胞的极化.按照表型和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将巨噬细胞分为2种类型,即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交通运输体系越来越完善,已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本体系。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随着汽车产业处于改革阶段,传统的汽车酿造市场环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汽车行业的管理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更详细地分析传统汽车行业中的问题,以创建一个成熟的汽车行业链,并使汽车行业能够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汽车运输经营管理  引言  随着汽车产业的日益发展和我国社
目的 对育龄期男女SLE患者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 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间住院1 956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育龄期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疾病活动度、死亡等指标.统计学处理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1 839例SLE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男性117例,女性1 722例,通过对照研
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一种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巨细胞斑片状炎性浸润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全层动脉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肺动脉和冠状动脉.血管炎症引起内膜增厚、纤维化和狭窄以及有或无血栓形成,最后导致组织器官局部缺血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其在亚洲和南美的患病率高于其他种族.病因和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因素、感染、细胞和体液免疫机制、性激素等.本文就近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