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及素质教育全面深入的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初中生的德育教学给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与重视。本文通过论述,分析初中加强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体现、初中展开德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全面提升初中德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三个主要方面,旨在全面顺应时代发展形势,进一步提高初中德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从而推动学生实现综合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新形势下;德育教学;教学质量;具体问题;有效策略
对于学生来说,开展德育工作是整个学习阶段以及今后成才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关键性环节,学生的生活以及工作等都与德育工作紧密相连,学生不论是在学校中学习还是进入到社会中,成长的道路上都需要德育的引导,因此在初中这个三观塑造的重要学习阶段,学校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并立足于学生实际生活以及学习情况展开德育教学工作。但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初中的德育教学工作还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很多学校没有给予德育教学充分的重视,没有将德育教学工作放在与其他教学工作同等的地位上,所以想要在德育教学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到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有效展开德育教学工作。
一、初中加强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体现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意识以及思维能力并没有十分成熟,处于一个半幼稚的状态。到了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交往范围及知识视野得到了全面的扩展,并且课程量也得到了极大的上升,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及生理上都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除此之外,初中学习阶段也是学生道德情操、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的重要养成时期。在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形势下,外界的诱惑以及巨大的学习压力很容易造成学生产生不良的行为及较为消极的情绪,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注意力较为分散、课堂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严重时甚至出现逃学的现象。初中生出现以上不良的行为及情绪时,在很大程度上对初中教学的高质量展开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作用,除此之外,还限制了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养成与发展。
针对上述出现的情况,学校加强德育教学工作刻不容缓。德育教学工作的展开主要体现在对学生道德上、思想上、心理健康上、法律上以及政治上等多方面的教育,是现阶段学校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使学生成绩进一步提升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还是推动学校教学工作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面以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为核心理念展开的,德育工作者必须以此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增强自身教育教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老师通过工作,使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好学、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等,让学生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并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学校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过程中,老师需要掌握时代发展的特征,并及时了解与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的基本发展规律进行有效的掌握,通过科学化的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全面推动学校教学活动得到科学合理化的发展。
二、初中开展德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初中德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必须及时找准问题原因,立足于时代发展特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一)学校对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没有进行整体性的规划
在当前阶段,有很多学校在德育工作的展开上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没有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导致整个德育教学工作很难取得较好的成果。对于德育教学,一部分学校仍然停留在单纯的学科理论教学上,仍然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为主导,这种规划大大阻碍了学校德育教学工作高质量、高效率的展开。学校应当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做出整体性的规划,充分发挥教育育人的重要作用,所以学校必须对德育教学工作的展开给予一个高度清晰的定位与明确的认识,并结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整体性、可行性的规划。
(二)学科课程仍然是整个教学系统中的主导
在学校中,学科课程教学在整个教学系统中仍然占据主导性地位是十分常见的,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甚至学生本身都认为初中學习阶段最重要的是学习成绩,甚至很多学生家长对思维方式、交流沟通等方面的能力漠不关心,他们认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学会,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学生的这些能力也会随之成长。但是现实情况并不是如此,在实际的成长过程中存在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没有做到位,不能真正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校的教学系统中主要以学科课程为主导,对德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中学校必须有效改善本校教育系统的结构,对以学科课程为主导的模式进行全面的改善,综合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与学习成绩。
三、全面提升初中德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也是塑造学生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的关键性阶段,初中德育教学的展开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还能够有效塑造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性教学方式。
(一)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在学校的德育教学展开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及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及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深刻的教育活动代替老师对每一位学生单独交流沟通,并通过这种方式有效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德育教学活动的展开可以有效利用我国一些重要纪念日,例如,每年的植树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树,在植树活动结束之后,可以针对此次活动举办班会,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植树节活动的看法。通过这种实际实践及班会的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悦的班级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道德品质。 (二)全面转变不合理观念
学校德育教学工作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积极转变初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合理观念。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对于学校的发展及学生成长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在德育教学开展中具有极大的滞后性,导致学校在德育的客观认识上存在严重的问题。客观上的问题并不是立刻能够解决的,它需要一段时间去解决,主观上想要有效解决,首先要及时转变学校德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合理观念,结合时代发展特征树立正确健康的思想观念,并在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的教育规划。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高度重视对德育教育者的培养,针对实际情况配置数量合理的教育工作者,并通过组织参加专业培训的方式,进一步提升老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养,从而在学校顺利开展德育教学工作。
綜上所述,在社会高速运行与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初中的德育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加强德育教学,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爱华.汕尾市部分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调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S2):30-32.
[2]钟银燕.探究初中班级有效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5(07):108.
[3]马善国,王文竹,洪艳琴.创新德育模式提高学生素质——安徽中职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探寻[J].职业,2011(20):8-13.
[4]曲士英.明理教育: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新路径——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明理学院建设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2):111-114.
[5]陈珂,张智,何丹,王刚.大学德育教育创新: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以林业经济管理学教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2(12):25-28.
[6]彭玉美.在高校德育教育中渗透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方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3):65-66.
[7]詹秀娟.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8):43-44.
作者简介:
陈焕梅,潮州市潮安区松昌实验学校老师。
关键词:初中;新形势下;德育教学;教学质量;具体问题;有效策略
对于学生来说,开展德育工作是整个学习阶段以及今后成才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关键性环节,学生的生活以及工作等都与德育工作紧密相连,学生不论是在学校中学习还是进入到社会中,成长的道路上都需要德育的引导,因此在初中这个三观塑造的重要学习阶段,学校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并立足于学生实际生活以及学习情况展开德育教学工作。但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初中的德育教学工作还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很多学校没有给予德育教学充分的重视,没有将德育教学工作放在与其他教学工作同等的地位上,所以想要在德育教学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到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有效展开德育教学工作。
一、初中加强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体现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意识以及思维能力并没有十分成熟,处于一个半幼稚的状态。到了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交往范围及知识视野得到了全面的扩展,并且课程量也得到了极大的上升,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及生理上都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除此之外,初中学习阶段也是学生道德情操、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的重要养成时期。在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形势下,外界的诱惑以及巨大的学习压力很容易造成学生产生不良的行为及较为消极的情绪,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注意力较为分散、课堂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严重时甚至出现逃学的现象。初中生出现以上不良的行为及情绪时,在很大程度上对初中教学的高质量展开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作用,除此之外,还限制了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养成与发展。
针对上述出现的情况,学校加强德育教学工作刻不容缓。德育教学工作的展开主要体现在对学生道德上、思想上、心理健康上、法律上以及政治上等多方面的教育,是现阶段学校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使学生成绩进一步提升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还是推动学校教学工作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面以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为核心理念展开的,德育工作者必须以此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增强自身教育教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老师通过工作,使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好学、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等,让学生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并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学校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过程中,老师需要掌握时代发展的特征,并及时了解与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的基本发展规律进行有效的掌握,通过科学化的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全面推动学校教学活动得到科学合理化的发展。
二、初中开展德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初中德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必须及时找准问题原因,立足于时代发展特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一)学校对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没有进行整体性的规划
在当前阶段,有很多学校在德育工作的展开上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没有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导致整个德育教学工作很难取得较好的成果。对于德育教学,一部分学校仍然停留在单纯的学科理论教学上,仍然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为主导,这种规划大大阻碍了学校德育教学工作高质量、高效率的展开。学校应当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做出整体性的规划,充分发挥教育育人的重要作用,所以学校必须对德育教学工作的展开给予一个高度清晰的定位与明确的认识,并结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整体性、可行性的规划。
(二)学科课程仍然是整个教学系统中的主导
在学校中,学科课程教学在整个教学系统中仍然占据主导性地位是十分常见的,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甚至学生本身都认为初中學习阶段最重要的是学习成绩,甚至很多学生家长对思维方式、交流沟通等方面的能力漠不关心,他们认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学会,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学生的这些能力也会随之成长。但是现实情况并不是如此,在实际的成长过程中存在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没有做到位,不能真正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校的教学系统中主要以学科课程为主导,对德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中学校必须有效改善本校教育系统的结构,对以学科课程为主导的模式进行全面的改善,综合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与学习成绩。
三、全面提升初中德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也是塑造学生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的关键性阶段,初中德育教学的展开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还能够有效塑造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性教学方式。
(一)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在学校的德育教学展开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及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及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深刻的教育活动代替老师对每一位学生单独交流沟通,并通过这种方式有效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德育教学活动的展开可以有效利用我国一些重要纪念日,例如,每年的植树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树,在植树活动结束之后,可以针对此次活动举办班会,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植树节活动的看法。通过这种实际实践及班会的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悦的班级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道德品质。 (二)全面转变不合理观念
学校德育教学工作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积极转变初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合理观念。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对于学校的发展及学生成长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在德育教学开展中具有极大的滞后性,导致学校在德育的客观认识上存在严重的问题。客观上的问题并不是立刻能够解决的,它需要一段时间去解决,主观上想要有效解决,首先要及时转变学校德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合理观念,结合时代发展特征树立正确健康的思想观念,并在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的教育规划。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高度重视对德育教育者的培养,针对实际情况配置数量合理的教育工作者,并通过组织参加专业培训的方式,进一步提升老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养,从而在学校顺利开展德育教学工作。
綜上所述,在社会高速运行与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初中的德育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加强德育教学,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爱华.汕尾市部分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调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S2):30-32.
[2]钟银燕.探究初中班级有效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5(07):108.
[3]马善国,王文竹,洪艳琴.创新德育模式提高学生素质——安徽中职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探寻[J].职业,2011(20):8-13.
[4]曲士英.明理教育: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新路径——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明理学院建设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2):111-114.
[5]陈珂,张智,何丹,王刚.大学德育教育创新: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以林业经济管理学教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2(12):25-28.
[6]彭玉美.在高校德育教育中渗透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方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3):65-66.
[7]詹秀娟.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8):43-44.
作者简介:
陈焕梅,潮州市潮安区松昌实验学校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