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氧化物陶瓷氧化动力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来源 :工程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446395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氧化物陶瓷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高温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等高温行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氧化和应力耦合的服役环境加速了非氧化物陶瓷高温性能失效最终降低服役寿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研究非氧化物陶瓷在复杂服役环境下尤其应力条件下的氧化进程尤为重要,建立此条件下的氧化动力学模型是掌握材料实际服役行为规律的有效手段.本文对比了非氧化物陶瓷分别在无应力和应力条件下的氧化机理和相应动力学模型,通过对不同模型的应用对比分析,从量化角度明确了应力对非氧化物陶瓷氧化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考虑应力的非氧化物陶瓷氧化动力学模型,为进一步揭示非氧化物陶瓷在复杂条件下的服役行为提供科学模型,为提高材料服役寿命提供有效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2005年1月—2009年12月DEMETER电磁卫星观测的极低频/甚低频(ELF/VLF)39 Hz~6 kHz频段电场功率谱密度(PSD)观测量,将研究频段划分为5个子频段对东北亚地区(38°N~58°N;105°E~145°E)内发生的8个Ms≥5.0地震前后空间电场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同一地震不同频段异常扰动区域并不完全在同一位置,且同一地震的不同频段地震前后扰动形态也并不一致;8个地震40次统计中有25%的统计数据虽然基本在地震前后所有时间段都超过阈值2σ,但未见明显扰动规律,
基于荧光猝灭原理的光学溶解氧传感器可获得海水溶解氧时空数据,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长期监测,但因其在贮存期间和布放期间会发生“贮存漂移”和“测量漂移”,需要进行校准.现有的实验室校准方法周期长、操作复杂.本文研究了光学溶解氧传感器在空气和水体两种不同介质中的响应特性,提出一种利用空气介质的光学溶解氧传感器现场校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仪器的两点校准模型.经实验验证,该校准方法能够有效修正溶解氧传感器的数据漂移,校正后的传感器测定值与Winkler滴定的标准值偏差在±6μmol·L-1以内.该方法可以实现光
利用川滇地区的GNSS和GRACE数据,结合不同地球模型和负荷理论,研究了地球模型对地表季节性负荷形变计算的影响,该工作对于选取合适的地球模型开展负荷形变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表明:①川滇地区GNSS观测的地壳垂向季节性形变振幅为20 mm左右,GRACE反演的垂向形变与GNSS的结果相位一致,振幅存在差异.②区域地球模型的负荷勒夫数与其他地球模型的差异较大,且负荷勒夫数hn对地球结构的变化较为敏感.③区域地球模型可以改善GRACE反演的负荷形变结果,从而减小与GNSS观测结果的差异.④ 川滇地区大
基于国家测震台网数据中心提供的波形资料,采用gCAP方法反演2020年5月18日云南巧家M5.0地震及研究区域51次地震震源机制解,并收集研究区域震源机制解50个.采用网格搜索法反演区域构造应力场,并对研究区域采用不同划分进行应力场反演.获得以下结论:①主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175°、67°和-19°,节面Ⅱ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273°、73°和-156°,矩震级为4.97,矩心深度为8.8 km.表明主震属于兼具逆冲分量的走滑型地震;②震后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轴方位为NWW,
基于黏弹性球体位错理论,联合陆地和海底同震GPS数据以及日本本岛330个陆地GPS站点5~10年的震后数据,反演了日本Mw9.0地震的断层滑动模型,提升了断层滑动分布在细节上的合理性.首先,基于日本本岛330个陆地GPS站点震前2年和震后10年的连续观测数据,获取了日本Mw9.0地震震后5~10年的年平均位移,该时段的位移几乎完全由地幔黏弹性松弛效应引起;接着,利用黏弹性球体位错理论对震后5~10年的位移进行反复拟合,确定了日本Mw9.0地震震源及周边地区的地幔黏滞性系数最优解(9.0×1018 Pa·s
海州—韩山断裂是连云港地区一条重要断裂,属于海泗断裂带的西边界断裂.断裂隐伏于较浅的覆盖层之下且控制了基岩岩性分界.浅层地震反射法作为断层探测的首选方法,对海州—韩山断裂进行探测时仅能识别出基岩顶面反射波,难以实现对断裂的准确判别.而折射层析成像法适用于速度横向差异大的区域,可获取断层两盘岩性速度差异信息,进而判定断层位置,弥补反射法的不足.本文在跨海州—韩山断裂同一位置上联合应用浅层地震反射和折射层析成像两种探测方法,进行了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和合成地震记录验证.研究表明,浅层地震反射和折射层析成像两种方法
对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前后四川及其邻区地磁台站数据进行垂直强度极化方法计算,使用5~100 s周期发现震前地磁极化计算结果存在如下的显著异常特征:①2017年3月震中附近地磁台站同步存在极化超阈值异常,时间上显示为短期异常;②同步异常台站出现最大幅度的时间较一致;③九寨沟地震发生在异常阈值线附近,对该方法预测地点有一定指示意义;④对比异常时段内的Dst指数,认为此次同步超阈值异常不是空间电流体系所造成的;⑤3月18日地磁台站出现极化异常的台站数量较多,异常分布区域面积较大,异常主要集中在西
本文根据地震观测台站标准化对地震计等专业设备开展防震加固的要求,对地震传感器加装防震装置后开展振动台测试与台站观测数据一致性分析.振动台测试结果表明在振动台面出现PGA大于103.2 cm·s-2时,地震计出现了明显位移现象,因此,建议地处场地烈度大于Ⅶ度区台站地震计须加装防震装置;我们采用平方相干方式对台站观测数据进行一致性分析,通过频域与时域对近震和远震记录进行对比,发现加装防震装置与未加防震装置地震计系统一致性无明显差异.
发展可替代能源对缓解全球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因其工作温度低、能量密度高以及低污染物排放特性正逐渐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便携式能源技术之一.?目前,其商业化进程主要取决于阳极甲醇氧化反应(MOR)的动力学快慢.?贵金属作为最常用的阳极催化剂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其稀缺性以及易受COads中间产物中毒影响限制了其应用.?考虑到以上问题,具有优异抗中毒能力的低Pt或者非Pt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和研发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从DMFC阳极电催化原理出发,总结了过渡金属基催化剂(过渡金属?贵金属
利用GNSS速度场求解应变率的方法存在多元化特征,可以区分为数学方法和物理方法.本文选取求解应变率的三种数学方法:最小二乘配置法、多尺度球面小波法、Gussian加权内插法,对1999-2019年青藏高原东南缘(97°E~106°E,21°N~30°N)GNSS速度场以及均匀GNSS速度场进行解算,探讨以上三种方法在该区域的适用性特征.通过分析由两组不同数据分布密度获得的主应变率(最大/最小)、最大剪切应变率、面应变率结果,发现利用多尺度球面小波法获得的应变参数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域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表现.